近年来掀起“国学热”,由此引领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复兴。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导向,体现了学术正能量。
那就让我们从【小学必背古诗词】开始吧——
大家好,我是小兜。
上次,我们一起看了一首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今天,我们再来看一首他的诗——
忆江南乡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是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忆江南,其实有三首,是一组词。
我们知道,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且看以下三首——
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2)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4),郡亭枕上看潮头(5)。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6):吴酒一杯春竹叶(7),吴娃双舞醉芙蓉(8)。早晚复相逢?。
(1)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4)“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6)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7)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8)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这第一首词。
这第一首词从整体角度来写对江南的回忆,白居易选择了“江花”和“春水”,以日出和春天作为背景,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著组词,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著组词,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用一句反问,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白居易(772—846)唐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生于新郑(今属河南),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字乐天。贞元进士,授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登制举,因出言直切,仅授盩厔尉。后充翰林学士,拜左拾遗。十年,请缉捕刺杀宰相武元衡之凶手,以不当先谏官言事,贬江州司马。后擢忠州刺史。穆宗即位,任主客郎中。长庆元年(821)任中书舍人。因穆宗昏庸,朋党倾轧,忠谏不纳,请外任杭州刺史,在杭筑堤捍湖。敬宗初,又任苏州刺史。太和初,官秘书监,又转刑部侍郎。旋称病东归,以太子宾客分司洛阳。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隐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先生。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李绅、张籍、元稹共倡新乐府运动。其诗今存三千余首。前期以讽喻诗为主,后期多闲适诗。《秦中吟》《新乐府》等揭露黑暗政治,反映社会衰败和人民痛苦生活。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历来脍炙人口。语言通俗浅白,接近口语,相传老妪可以听懂。与诗人元稹、刘禹锡友善,多所唱和,时人并称“元白”“刘白”。有《白氏长庆集》。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白居易集笺校》。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