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云

那天整理旧物,赫然发现了年少时的藏书《白话史记》,它完好无损地出现在我面前。羞愧在我心中一闪而过,我抚摸书皮,硬皮上并无什么灰尘,脑海里没来由地慢慢响起汪峰的歌: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泪,至少有十首歌给我安慰……可想而知,当初收拾的时候一定很慎重,即便历经多次搬家居无定所的折腾,依然如此“簇新”。那淡黄的书页,让我醒悟:我其实拥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我是一个很富有的存在!

收拾发酸的心情,随意翻开,是项羽被困于垓下四面楚歌的片段,于是风光旖旎的意思,我一下子我读到了英雄的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哎,项羽的骏马名为“骓”,此字的读音分明是深深烙在记忆之中的,那刻我居然不敢确定。我不容许似是而非,当即打开了手机上的新华字典。查了之后我如释重负,虽然我没记错。我感觉自己有变傻的倾向,很多字似乎都不认得了。

这才没几天,我应邀驱车前往一个朋友的荔枝园,沿途看到一个村庄的名字,真是太有范了!乍然一读还以为是——罅启村。然而非也。呜呼!仨字只有一个“村”字是当时的我能够确定读音的。第一个又是该死的似是而非;第二个字风光旖旎的意思,我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思索,确信是初次相见,我心下嘀咕:“这‘启’字没有了上面一点可是字吗?该不会本来就是启字,倒因为日久年深少了上面的一点?”这样子自圆其说未免太蹩脚了,我自己都不能接受!那村名可是镌刻在石头上并用红漆涂过的,承认不懂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关键不能自己糊弄自己。我只能让疑问在喉咙深处打着漩涡,一路上暂且忍着。一到荔枝园,马上打开手机。好家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不到第二个字。我悄悄拉园主的儿子到一旁:“有新华字典吗?”那孩子愣着摇头,他大概奇怪,到这风光旖旎的园里不摘荔枝,却神秘兮兮地找字典。为了不耽搁时间摘果,还是先口齿留香为宜。我只有暂且搁置心里的问号。

回家后我捧来字典一看,原来那是个异体字,和首都的“都”同音,可指蜂或蝎子等尾部的毒刺。了不得,我自觉长学问了,在字典面前,甘愿做个不耻下问的学生。我又不紧不慢地多翻了几页,遇见不少生字,蓦地想起钱钟书在干校的棚窝里反刍式地阅读字典的情形……这纸质的比巴掌稍大的新华字典,这时掂在手中怎么都觉得它可爱,闲来无事打开看看也未为不可。

字典翻得多了,便有一种感觉:每个汉字都是会舞动的中华文化的因子。所以遇到不懂的字,我就不厌其烦地查。即使个别字查了之后隔三差五又忘了,但屡忘屡查,不亦说乎?“我不曾艳羡别人过目不忘,终有一朝我会把你狠狠地记住,直至不再忘却。”我常常这样可笑地自勉。

然后,我希望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记得从入学起,每晚临睡他都希望我读故事,久而久之,我有点不乐意效劳了,因为我发现他从不尝试自己去阅读,自主识字的能力很差,只是一味要求别人读给他听。有一天,我向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我遇到不懂的字,次日清晨他必须给我查出来。他欣然接受了。就这样,我每晚两三页左右慢慢给他读了海明威的中篇《老人与海》。其中有些字我假装不会,逗得他兴致勃勃地查。如此一来,他对查字典渐渐习以为常了,真让做父母的喜出望外。随后我又挑选了大江健三郎的《饲育》读给他听。《饲育》中写到一架战机掉在枞树林里,这枞树,草穗一样的花,鸟蛋般深褐色的绒果,美得很,我们都非常神往。然而实不相瞒,没有查字典之前我是真不会读这个树名,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我和孩子是共同进步的。

前几天看《湛江日报》,我看到一则关于广东茂名腐败窝案警示录的新华视点,标题为——《鬻官之祸危于疽患》。这“鬻”字笔画甚多,感觉有点难度,便和孩子一起查。我化繁为简地对他说:“玉米的‘玉’,一样的音,是卖的意思。”他爸在旁笑着打趣:“干嘛不直接写卖官就行了?”我或许有点词不达意,但却异常慎重地脱口而出:“这就是广博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警示录,你不觉得这样更具力度吗?”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