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城的正南门被称为大明门,这是明代唯一一个用国号命名的门。上面的题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十个大字,就是《永乐大典》的主编,明代远近闻名的大才子解缙所题写的。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洋洋洒洒的意思,十九岁就高中进士,是朱元璋的肱股之臣,在书法领域的成就也相当了得。
如果说王铎是明代书坛最后的希望的话,那解缙就是明代书坛的曙光。
明初时,在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妍美书风的压制下,书坛似乎显露出萎靡之态,尤其是狂草,在唐代的张旭、怀素之后,就一直沉寂着,没有大的起伏,许多文人志士都曾力图改变这种状态洋洋洒洒的意思,解缙就是其中的排头兵。
明代吴宽在《匏翁家藏集》当中说:“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
解缙一生中最骄傲的作品就是这件狂草《自书诗卷》。
《自书诗卷》作于明代永乐八年(1410年),也就是解缙去世的五年前。这件作品代表着解缙书法艺术的最高峰。
通过这件狂草,我们就能看出来,解缙的书法取法是非常广泛的。前代卓然成家的书法家:“二王”、张芝、怀素、张旭、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影子,几乎都在这件作品中有过显露。
这件作品足足有五米长,洋洋洒洒有一泻千里之势,但是作品的行笔、墨色变化、气息节奏、章法布局都被解缙把握得非常好。
比如在墨法上,作品虽然整体用墨浓重,但是墨色的浓淡变化、润燥变化的穿插都十分自然。
又比如在章法上,第五行的“年”字,后面的“景”字,“舞”字等,布局舒朗开张,疏可走马;行笔密集处又密不透风。
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位狂热的书法爱好者,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不可一日无解缙”,表明自己对解缙的书法欲罢不能。
明人陆深曾说:“解公翰墨奔放,而意向特谨严”。意思是解缙的书法奔放雄伟,但是法度严谨。
《自书诗卷》帮助明人重拾了对狂草的自信,从行笔,到结字,再到章法布局,都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我们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