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蘅塘退士孙洙所编选《唐诗三百首》一书作为风行海内的唐诗选本,自问世来传播极广,不仅刊刻数次且有多家注本。所见《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五卷,由清光绪年间和溪颖川修五氏在《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兼采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以及和溪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三部著作内容而成,此书实为《唐诗三百首》集注本。将章燮、陈婉俊等注语合为一书,当属和溪颖川修五氏之首创,此书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这种博采众家、择善而从的集注形式,对今天《唐诗三百首》注本之整理、研究,仍有指导意义。
所见《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五卷四册,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新都魏氏古香阁刻本。此书兼采《唐诗三百首》两个最通行的注本即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和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之所长,又新增和溪浮山梦侨氏之旁训,具有很高的价值。此书未见公私书目著录,也未见研究著作中有所论及,可见流传极少,可谓一憾。笔者不揣谫陋,对此书的基本情况简做梳理,期望引起相关研究者重视。
一、孙洙《唐诗三百首》及章燮、陈婉俊注本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孙洙所编的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本,书中收录了75家诗(又有无名氏两家),包含古近体诗歌,体裁较为完备,共三百多首,所选诗歌大多通畅易读,较有代表性。《唐诗三百首》编选者孙洙(1711-1778)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无锡金匮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任上元县儒学教谕、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孙洙在其继室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成《唐诗三百首》。(道光)《邹平县志》卷十四附有孙洙小传曰:“孙洙,江南进士,乾隆二十八年知县事。性慈惠,博学能文,尤工书法。后因公左迁调补江宁府教授,侯曰:‘读书最乐,此获我素心矣。’欢然而去。”可见孙洙为人至老不费学,不愿为功名所累。
孙洙所编《唐诗三百首》之所以风行海内,与其满足了时代需求关系重大。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刻《永兴县志》提及清代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即通过阅读大量的唐代诗歌,积累诗歌创作的经验,提高艺术修养,在当时已被广泛认同。孙洙所编《唐诗三百首》一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此书影响范围极广、流传时间极长。孙洙“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成一编,因此《唐诗三百首》所收诗歌体裁完备,同时兼顾诗歌的艺术性与代表性,自其问世以来便广受欢迎,至今仍不失为入门者一本简明的唐诗读本。四藤唫社主人于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一书题序曰:“《唐诗三百首》,为蘅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一书也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自问世来屡有刻印,孙洙原注“笺注太疏,读者病之”,因此在清代就有章燮、陈婉俊、李盘根、文元辅、李松寿等多家注释,尹雪樵先生《〈唐诗三百首〉版本知见录》统计,此书问世后的二百余年中,经过后世若干家注、校,存世版本过百。在清代多家注本中,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和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当属学界认可的两个最为通行的注本。
章燮,字象德,号云仙,浙江建德人。其所作《唐诗三百首注疏》,与孙氏所编原貌相差稍大,虽然没有增选诗家,但增加了所选诗歌的篇目数量,如孙氏原书于五言古诗张九龄名下收录《感遇》(兰叶春葳蕤)和《感遇》(江南有丹橘)二首,而章燮于此之外又增录了《感遇》(孤鸿海上来)以及《感遇》(幽人归独卧)二首,诗歌总数达到了321首。范廷懋《唐诗三百首注疏序》称:“(《唐诗三百首》)凡题之来历,作诗之年月,以及典故之出处,词义之贯串,皆博搜群书而详载之。间或参以己见,酌为订正。” 章燮注本可谓详瞻,注语详细,广征博引史书、地方志等。此本尤其重视疏通文意以及串讲全诗,并于诗下以“一解”、“二解”等字眼领衔,串讲诗意。至于杜甫、李白之类的著名诗人,章燮注本更是引用名家注语,注释甚详:杜甫诗题下多附《黄氏补注》中的黄鹤所作《杜甫年谱》,正文引郭知达《九家注》、仇兆鳌《杜诗详注》等注本内容;注李白诗则引用王琦注等。
陈婉俊注本亦有特色。陈婉俊,字伯英,号上元女史,江苏上元人。其所注《唐诗三百首补注》,忠实于孙氏所编原书,在注本中保留了蘅塘退士孙洙原有的旁批,并于每位诗人名下增加了个人小传,诗后注释词句。此书四藤唫社刻本,于杜甫《咏怀古迹》二首诗下,又增补杜甫其余三首《咏怀古迹》诗,诗注悉依清人杨伦《杜诗镜铨》。总体而言,陈注侧重诗中名物的解释,力求征引所用典故的最早出处,而对于诗歌文本则不做过多的阐释,此书贵在精严简明。章、陈两个注本虽侧重不同,但可以相互补益,都称得上成功的《唐诗三百首》注本。
二、浮山梦侨氏纂辑《唐诗三百首旁训》
笔者所见颖川修五氏手汇本《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其正文卷端注明:“和溪后学浮山梦侨氏旁训,和溪后学颖川修五氏手汇。”此书对和溪浮山梦侨氏纂辑的《唐诗三百首旁训》一书的体例及内容都有所借鉴。
和溪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今尚存,四川省图书馆、开封市图书馆都有收藏。相对于颖川修五氏手汇本《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的不为人知,此书受到了少数研究者关注。例如张毅《唐诗接受史》:“(《唐诗三百首》)清人的评注本就有六种:道光年间有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咸丰年间有李盘根的《注释唐诗三百首》,文元辅的《唐诗三百首辑评》,李松寿等人的《唐诗三百首笺》,梦侨氏的《唐诗三百首旁训》等。”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也提及此书:“《唐诗三百首旁训》,清孙洙原选,和溪浮山梦侨氏篆辑,有清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成都坊刻本。此书余未见。现藏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省志·出版志》著录此书为两卷两册,《成都市古籍联合目录》著录此书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书坊刻本以及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两个版本,书名皆题《唐诗三百首旁训》,二卷。开封市图书馆藏光绪二十年东成堂刻本,二卷。据《四川省志·出版志》所附“清末成都主要书店名录”一表,“东成堂”为当时成都地区主要经营木刻图书的店铺之一。据前文推测,开封图书馆所藏光绪二十年东成堂刻《唐诗三百首旁训》与《成都市古籍联合目录》著录的光绪二十年刻本当为同一版本。依所见文献材料,现有对浮山梦侨氏所辑《唐诗三百首旁训》一书的记载粗疏,仅见书名、版本等信息,世人对此书内容体例等并不了解,对其价值更无从探究。
笔者于孔夫子旧书网见上述两个版本之书影。其一,扉页题“加批唐诗三百首旁训”,牌记“光绪二十三年成都开雕”,正文上(下)卷卷端题“唐诗三百首旁训上(下)卷,蘅塘退士手编,和溪后学梦侨氏纂辑”。其二,卷端题字皆同其一,但正文第一首诗《感遇》诗眉批位置与之不同。又据《成都市古籍联合目录》著录,《唐诗三百首旁训》知其二当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书坊刻本。
依所见书影,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一书,第一首诗即为《感遇》(兰叶春葳蕤),第二首诗为《感遇》(江南有丹橘),与陈婉俊补注本所收张九龄《感遇》诗相同,而章燮注疏本收张九龄四首《感遇》诗,可见此书按照蘅塘退士孙洙原有的选诗标准。浮山梦侨氏所辑《唐诗三百首旁训》也吸收了章燮注本系统中辑名家评的部分。例如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中于《感遇》(兰叶春葳蕤)之上,有眉批“沈云:‘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想见君子立品,即昌黎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意”与《唐诗三百首注疏》合,《感遇》(江南有丹橘)之上眉批“沈云:众人不知,徒取目前之色足以悦人而已。”也录自其书,可见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眉批正是采用了章燮注本系统中辑名家评部分。近年来通行的章燮注疏本中,198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由吴绍烈、周艺校点的底本为光绪十年秋湖南学库山房本的《唐诗三百首注疏》保留了这部分名家评。今阅此书,其评语出自诸如沈德潜《唐诗别裁》、刘辰翁《王孟诗评》、杨慎《升庵诗话》、邵长蘅《杜诗评点》、吴昌祺《删订唐诗解》、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等名家论诗诗话,尤以沈德潜《唐诗别裁》为多,亦有今已亡佚的宋人范温《潜溪诗眼》等书,所引诗评约四十家,工程巨大,颇费辑者心力。
和溪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一书,除了其眉批部分来源于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系统中的辑名家评内容,其旁训中对章燮注疏也有所吸收引用,如《感遇(兰叶春葳蕤)》一诗,章燮注“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林栖者,隐士也;悦者,悦其得时之济也。梦侨氏则于“林栖者”三字旁训“隐士也”,于“悦”字旁训“悦其得时”。虽于书中并未言明此书吸收章燮注本之注疏内容,但是,集注之意已见端倪。
三、和溪颖川修五氏手汇《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
(一)《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基本情况
和溪颖川修五氏手汇本《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在孙洙、陈婉俊、章燮、和溪浮山梦侨氏四者基础上成书,是一本颇有特色的集注本。此书沿袭了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之书名,在内容、体例上也有相近之处。两书成书时间相近,署名皆称“和溪某氏”,可见渊源较深。
《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五卷,清孙洙编,陈婉俊补注,章燮注疏、浮山梦乔氏旁训、颍川修五氏手汇。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四册。半叶八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二十六字,四周双边,单鱼尾。书名页题“批选疏注唐诗三百首旁训”,牌记“光绪丙申年(1896)新镌古香阁魏氏藏板新都墨耕堂发售”三行,行七字。卷端题“唐诗三百首旁训”,版心题“唐诗三百首补注疏旁训”并诗体分类、卷数、页数,前有《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序》,《序》云:
唐诗三百首者,固诗学之法门,文人所珍重而讽诵不厌者也。以故有心诗教者,于是诗或旁训、或注疏、或补注,迭出新样,备极苦心,要皆有裨于学者不少。然惜乎有旁训,则注疏阙如,有注疏,则补注、旁训又阙如,总不获一书而兼有之。俾读者既于旁训得语句之浅解唐诗 三百首,又于注疏识旨趣之遥深,更于补注知典故之从出。随读随览,随览随悟。无事校阅他本,遂了然于胸,庶臻完璧而尽善尽美者也。兹刻是编则萃众有为,独擅殆并美益收,洵足供学者之便览也。世之覩是编者,想亦欣悦事,而弗以好为多事责之也。是序。时光绪二十二年花朝日书于和溪养静山房
依上文所言,其书名前后不一致,书名页所题“唐诗三百首旁训”并不足以体现书中内容,且与浮山梦侨氏之《唐诗三百首旁训》不能有所区分,因此当以序中所言《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名为是。
此书每卷卷首与版心处卷数不统一,依照卷首,分上下两卷。而按照版心,上卷又分卷一、卷二,下卷又分卷三、卷四、卷五。其上、下两卷之分法,是沿袭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而来。此书卷数与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卷数对应关系如下表:
《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
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
卷一
卷一、卷二
卷二
卷三、卷四
卷三
卷五
卷四
卷六
卷五
卷七、卷八
《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之序交代了编者辑此书的原因:世之所见《唐诗三百首》版本,注疏本、补注本与旁训本往往独立,“总不获一书而兼有之”,而此书所辑梦侨氏之旁训可浅解语句;章燮之注疏可疏通诗意,陈婉俊之补注可溯源典故,从而“并美益收”。此书中说提及的“和溪后学浮山梦侨氏”“和溪后学颖川修五氏”,以及正文中卷一“七古”及卷五 “和溪浮山仲弓氏”其人暂不可考。“和溪”在今四川省广安市地,属岳池旧称。据明嘉靖刻本《四川总志》:“岳池县:州西六十里唐诗 三百首,本安汉、南充二县地,刘宋属宕渠郡,隋初郡废,唐分相如、南充二县地,给蚕岳地,县属果州,宋属广安军,元并新明、和溪二县入马。”
此外,关于刻书书坊“魏氏古香阁墨耕堂”,据《新都图书馆馆藏地方历史文献探微》一文,其为清代至民国年间,新都地区(今成都市北部城区)最有名气的坊肆印书之一:
墨耕堂系清朝咸丰至光绪年间,魏朝俊(青士)在新都南街开设的书坊,雇有雕版印刷工人和设备,所刻线装古籍从启蒙读物到‘四书’、‘五经’、八股制艺,种类很多。魏朝俊编辑出版的《四书精华》以精刻精审著名,其储放书籍和印刷之地名‘古香阁’。从清末到民国,墨耕堂刻印的线装书行销各州县,并在新都状元街和成都中兴路开设了分销处。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歇业。
此书坊所刻《诗经精义旁训》《礼记经义旁训》等书今仍存于世。
(二)修五氏《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对陈婉俊注本及章燮注本之继承
《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序》一文,对编者纂编此书之原因和目的已有所交代。序文指出,为了达到“俾读者既于旁训得语句之浅解,又于注疏识旨趣之遥深,更于补注知典故之从出”之目的,此书在蘅塘退士所选《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汇集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以及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为一体,兼而有之。但通过细读,此书内容对于章、陈注本的继承是有所侧重的。
如杜甫《赠卫八处士》一诗,《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于诗后全文采用了陈婉俊补注的“卫八处士”“参商”“今夕何夕”“半为鬼”“中肠”“剪韭”“黄粱”“会面”八个词语。天头部分两条注语“邵云:此为真汉魏,特未许浅人问津”“宋牧仲云:此等诗为少陵绝作,煊赫千古,正无庸摘可称佳”来源为章燮注本系统的辑名家评部分。在诗中旁训部分,“驱儿罗酒浆”之“驱”释为“使也”、“罗”释为“列也”,“新炊间黄粱”之“间”释为“杂也”,“感子故意长”之“故意”释为“故交之意”,都来源于章燮注疏。
又如《佳人》一诗,诗后列出了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之“绝代”“空谷”“良家子”等词,诗上天头处列出了章燮注本系统的三条名家注语。诗前题解:“鹤注:此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此为陈皇后见废而作,诗题正取之。”此题解正是《佳人》诗下章燮引仇兆鳌《杜诗详注》中黄鹤的注文。除此以外,“零落依草木”之“零落”,旁训“草曰零,木曰落”,“世情恶衰歇”之“衰歇”,旁训“天地否也”皆出自章燮原注。
从以上两例注释内容来看,《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对章燮与陈婉俊注释内容的吸收是有选择和衡量的,总体来看以陈婉俊注本为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遵循了陈婉俊补注本的选诗数量。虽然章燮与陈婉俊同注《唐诗三百首》,但是其选诗情况并不完全相同,而是略有差异。以中华书局1995年点校本陈婉俊补注《唐诗三百首》(底本为光绪十一年四藤唫社刊本)与安徽文艺出版社1983年点校本章燮注释的《唐诗三百首》(底本为光绪十年秋湖南学库书房校刊本)为例,二者选诗有所不同。例如张九龄《感遇》一诗,陈本选了其中两首《感遇》(“兰叶春葳蕤”与“江南有丹橘”),而章燮本则额外选了另外两首(“孤鸿海上来”与“幽人归独卧”)。再如陈婉俊本《唐诗三百首》选李白《子夜歌》一诗,仅选《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一首,而章燮本选四首;又如李白《长干行》诗,陈婉俊注本亦较章燮本少一首。对比《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中选诗情况,皆依照陈婉俊注本。
其二,《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参照了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中的大部分的诗人小传内容,全文吸收了陈婉俊于每首诗后的补注内容。除去细节上稍有差异外,其注释体例与陈婉俊补注本基本一致。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每诗体下,首次出现的作者在诗歌前先列小传,次列诗(诗题下或有注),次注释。陈婉俊注本正文中保留了原辑者孙洙之旁训,《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旁训也依此例。
修五氏《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对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的继承则主要体现在旁训的内容吸收了章燮的注疏,这与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的情况一致。至于《唐诗三百首旁训》一书眉批中的各家注语,虽是章燮注疏本系统中的内容,但依所考证,此辑名家注,非章氏所作,而是后人为之。以卷二《送陈章甫》一诗为例,天头眉批部分辑名家评语曰:“退士云:‘首写出门时景,次写平日品概,三写出门意气,四写出路风波,末写送别。’”其他章燮注本于蘅塘退士之原注却并不保留,此注非章氏所加。又《石鱼湖上醉歌并序》一首,章燮于此诗书后按曰:“按此诗元公必伤唐季,淡于宦途,有怀隐遁而作,故托石鱼湖以寄兴耳。石鱼等句,言欲隐遁不必遥在三湘西、五湖方为真隐……。”但此诗天头上亦有注语“章曰:‘公必伤唐季,淡于宦途,有怀隐遁而作,故托石鱼湖以寄兴。’”即节选自章燮诗后所注。以上两例观之,章燮注本系统中的辑名家评部分当非章燮所为,而由后人所辑。今存最早的章燮注本为道光十四年(1834)渔古山房刻本,而刊刻于道光十五年(1835)的江右同文堂刻本扉页题“加批唐诗三百首注疏集评”已有“辑名家评”字,前后时间相差仅一年,一定程度上说明章燮注本在当时极有影响力,以至短时间内好事者辑录名家评语以附于上。
(三)《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的价值与不足
《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难能可贵的当属其结合陈婉俊、章燮以及浮山梦侨氏注本之所长,汇集《唐诗三百首》补注、名家评与旁训三者为一体的创新之举,因此达到“并美益收”,读者“于旁训得语句之浅解,又于注疏识旨趣之遥深,更于补注知典故之从出”的目的。此书并不是简单的汇集章、陈二人的注疏情况,其于旁训中有所取舍地吸收陈、章二本之注释,并在题下注中加以拓展。以张九龄《感遇》诗为例,陈婉俊注本诗题下曰:“《唐音注》:‘感遇’云者,谓有感于心而寓于言,以摅其意也。”章燮注本诗题下曰:“王尧衢曰:‘感,思也,思其有幸遭遇。’一云感之于心,遇之于目,发于中而寄于言,如《庄子》寓言之类是也。《感遇》诗有十余篇,今从《三百》(即孙洙辑本《唐诗三百首》)录其二,又从《合解》选其二。王尧衢云:‘以见其寄托之远,洗华从朴,自具初唐之骨’。”而修五氏手汇《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则于《感遇》题下注曰:“感,思也。遇,遭遇。时牛李在朝,公初罢相,故寓于言,以摅其意也。”既采纳了陈婉俊之说,又加入了对诗人作诗背景的考察,知人论世,对读者理解诗意也有所助益。
《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虽然作为《唐诗三百首》集注本价值独特,但另一方面,此书出于坊刻,因此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略显草率粗制,是其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三点。其一,此书是在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一书的基础上而来,二者成书时间间隔很短,后者沿用了前者的格式,例如卷三前三行题:“唐诗三百首旁训下卷/蘅塘退士手编 和溪后学梦侨氏纂辑/五言律诗 星华氏较字”与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完全一致,虽然加入了《唐诗三百首注疏》和《唐诗三百首补注》的内容,但对章燮、陈婉俊以及修五氏等人皆无提及,只是机械地过录了《唐诗三百首旁训》之内容,造成此书前后格式不统一。其二,此书校字不精,核查不严。如卷一杜甫《望岳》诗,天头上名家注语:“沈曰:‘齐鲁宁未了’五字已尽泰山。”“宁”字原繁写作“甯”,是“青”字讹为“甯”字。又如《佳人》诗“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中,《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本“云”字讹为“有”字。再如《佳人》一诗,诗前题解:“鹤注:此当是乾隆二年在秦州作。”“乾隆”是“乾元”之误。其三,《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部分旁训内容注释不当。如《佳人》中“佳人”旁训“时陈皇后见废,故公及至”,“夫婿轻薄儿”之“夫婿”,旁训“士之美者”,此二条,皆是脱离上下文语境中解释词意,造成注释不当。
四、结语
颖川修五氏手汇《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成于坊间,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粗制之嫌,存在诸多不足,对读者产生误导,这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瑕不掩瑜,此书将名气最高、流传最广的两个《唐诗三百首》注本结合起来的创举,吸收了章燮、陈婉俊两个重要的《唐诗三百首》注本之所长,也增加了浮山梦侨氏之旁训,这种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的做法在《唐诗三百首》诸多注本中别具一格。这种集注形式,一方面丰富了《唐诗三百首》的注释形式和内容,保存了较为罕见的浮山梦侨氏之旁训,对于探究《唐诗三百首》在清代的注释情况和流传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此书作为《唐诗三百首》的集注本,对今天的《唐诗三百首》版本研究和整理仍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应用其意,汇集有价值的注疏、补注、旁训及诸家评点之语,整理出一部便于阅读的《唐诗三百首》的注本。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