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我们聊到有关李典与张辽和吕布的两段私仇的由来。而在工作中,李典的三个举动,对于曹魏政权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官
渡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曹操的兵力与袁绍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就连聪明绝顶的司马懿,都因为看不透谁能胜出,而找借口托病不肯入仕加入到曹操的阵营,而当时官渡的形势又对曹操非常不利,许都的很多朝臣都开始暗自联络袁绍,进行两边下注。如果不是许攸转投、偷袭乌巢粮库、张郃临阵倒戈这一系列的小概率连锁事件,官渡之战胜败还真的难下定论。
在大家都摇摆不定的时候,李典却做出了一个人重要的行动:“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李典调动了家族所有的亲戚和所辖部队的全部人力,将自身家族所有的财产转换成部队打仗所需要的粮食布匹等军需物资,在曹操最危急的时刻运送到了前线,真可谓是雪中送炭。
而后,李典将具备作战能力的部队留在官渡参战,而让族人们在没有武装部队保护的情况下,要求大家自行返回老家,为的是最大限度的节省军粮。
邺
城
公元204年,曹操攻破袁绍势力的大本营邺城,将邺城作为曹魏的军政中心。此时的曹操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能否HOLD和CTRL日益壮大部曲的下属势力?而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曹操要比后期的孙权省心很多,也避免了很多无谓的内耗三国93,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曹操比孙权多了一个李典。
李典将族人及部曲三千多户,共计一万三千多人,从所居住的乘氏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这一举动就解决掉了曹操最为担心的宗族势力割据,拥兵自重难以控制的核心问题。
而从李典的角度看,这样做不但能够让曹操对自己放心使用,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成为曹操的嫡系,确保宗族的长期安全。
曹操将李典的这一举动,与烧毁宗室全部庐舍,举族投奔刘秀的耿纯相提并论,而李典却回答说:“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
(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平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
合
肥
公元215年,孙权号称十万大军第二次攻打合肥,而曹魏一方的守军仅有七千人。而负责镇守合肥的曹军将领主将是张辽,副将是李典和乐进。而李典由于族叔李进死于张辽之手,而素与张辽不和。而此时的曹操远在汉中,合肥不会得到任何的增援。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如果班子成员之间闹矛盾,那么合肥危在旦夕。
张辽此时获得了曹操的命令,要张辽和李典一同出击,在孙权的大军集结完毕前进行主动攻击,以稳定己方的军心。张辽担心李典会因私仇而不听从张辽的指挥三国93,李典慷慨的说:“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于是,便有了张辽八百勇士突袭孙权十万人马,险些活捉孙权,威震逍遥津的壮举,以及张辽止啼的成语典故。而其实,当时领兵出战的应该还有李典,可是后人却把威震逍遥津的功劳全部记在了张辽的身上,李典不与诸将争功的后世评价,在此处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END
©歪读三国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