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这期文章,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那些神秘的"特种部队",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指专门组建的遂行特殊任务的部队,具有编制灵活、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机动快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特点。那么,在中国古代,其实早就出现了这样的军队,但那时,他们有另外的一个名字,称他们为"亲兵"更为合适,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那些神秘的"亲兵"部队都有哪些:
一,虎狼之军——秦国新军
秦国新军也称秦国锐士,是秦孝公时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经过选拔成立的,训练有素的精锐军队。
据《商君书》记载,秦国军队最小的战术单位为伍,由五个士兵组成;十个伍组成一个屯;由五十士兵组成;两个屯组成一个将,由一百名士兵组成;五个屯组成一个主,由五百名士兵组成;两个主组成一个大将,由一千士兵组成。(注:这里的大将是秦军建制单位,不是将军的意思。)
军队在做战时,伍、屯、主、将、大将等战术组织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以一个伍为例,防守时五名军卒互相保护,进攻时如有人数优势则围攻敌人。混战时,伍内部兵卒之间始终保持紧密联系,队伍不会被轻易击破。
当然,秦国新军最厉害的就是弓弩战阵,尤其是在秦灭赵一战中,秦国新军利用强弓箭弩硬生生的使得赵国数十万大军无法动弹,主将赵括更是被射死,赵国城破,秦国取得了这场决定天下大局的胜利。
正是拥有了这支攻无不克的虎狼之师,秦始皇才能迅速的灭掉六国,一统天下。
荀子对秦国新军这样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二,卫国虎贲(注:bēn)——魏武卒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卫国吴起所训练的精锐步兵。据《吕氏春秋》记载"吴起之用兵,不过五万"。而《尉缭子》中提到: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据说,魏武卒最鼎盛的时候,满员也不过二十万人左右,可以说是精兵中的精兵。
魏武卒中建有方阵,称之为魏舒方阵,而魏舒方阵的总体由五个互相掩护的大方阵组成,《左传》中称为"五阵",其中最前边的一个方阵(前拒)是为了诱敌而设,所以实际上只有四个方阵,按前、后、左、右配置,中间是空的。这种"五阵"可以在狭窄地形上直接由行军队形展开为作战队形,减少了冗长的布阵时间,可以很迅速的对战应敌。
吴起率领魏武卒三十年多南征北战,更是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并且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中,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3, 攻无不克——陷阵营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作战极为勇猛。
陷阵营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我们先说说高顺这个人,据史书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收贿 ,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死,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实属罕见,而在吕布的手下当中,曹操无法劝降的也只有他和陈宫。
陷阵营曾经击败过关张二军,可见其战力非比寻常,虽然在《三国志》原文中并没有提到陷阵营,但是在南朝裴松之给《三国志》注解时说道:"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可见对其评价很高。
4, 神秘的曹家军——虎豹骑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史书中的记载实属少得可怜,在《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而在小说《三国谍影》中多次登场,统帅为曹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对曹操是何等的重要。
大家应该都知道曹操最信任的就是曹氏将领,那么虎豹骑这只重要的军队也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据《三国志·魏书》中记载:"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关于虎豹骑统领,根据《三国志 卷九 诸夏侯曹传》记载比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称为八虎骑。即 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
我们再来看看这支虎豹骑的战绩:据史书记载,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于战场上杀死袁谭;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辩击破吴兰。
从这只军队的战绩来看,不愧为曹操手中的"王牌军队"。
5, 骁勇善战——东晋北府兵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重臣谢安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谢玄到任后,在流民中选拔骁勇士卒,建立了一支军队。后来。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其所率军队得名北府兵。公元383年,北方前秦欲统一南北,率八十万大军南下,东晋八万人迎战,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北府兵最终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6, 地狱鬼兵——燕云十八骑
据历史记载,燕云十八骑是由罗艺领导的非常恐怖的王牌骑兵部队。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
燕云十八骑一般都在大漠活动,很少进入中原。神出鬼没,个个都带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
据传,燕云十八骑是一只非常恐怖的杀手部队,每次燕云十八骑出现时,都将给蛮族带来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杀戮。相传有外族侵入时,燕云十八一次就杀掉外族侵略者几千人,令得外族侵略者长年不敢再犯一步。燕云十八骑以号角为令,只听命于其主人,靖边候罗艺死后,由罗成将其解散。
靠山王杨林曾经对燕云十八骑这样的评价: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当年察哈合进攻大隋朝,罗艺率燕云十八骑,伏击察哈合,一夜便杀三千余人,燕云十八骑穷追不舍,结果两万余人全部覆没,从此以后,辽部远走戈壁,再也没有跨进边界半步。
7, 所向披靡,秦王利剑——玄甲军
玄甲军,顾名思义,玄指黑色也有厚重的意思,甲指盔甲。这种铠甲为突出防护和实用能力通体铁质,所以十分厚重,通常为黑色。历史上的玄甲军应属重骑兵,士兵身着黑铁盔甲,是号称中国历史十大骑兵的兵种之一。
《资治通鉴》一书对于玄甲军有这样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李世民开创了中国最昌盛繁荣的时期"贞观之治",而作为他开国的一大利剑,就是"玄甲军"。 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有唐一代,武功强盛一时,"天可汗"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军事能力开创了一个时代,而玄甲军则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利剑!白居易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而唐朝作为当时世界最强的国家,玄甲军就成了唐朝最强的军队。
8, 不败神话——岳家背嵬军
背嵬军是南宋岳飞统领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
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其中最精锐的背嵬军骑兵八千人,步兵亦有数千。在绍兴十年,与金军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朱仙镇,五百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余万金军。难怪金人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当时宋军的战斗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与金军作战并不吃亏,而岳飞的背嵬军更是开创"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的经典战例。"辫子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被背嵬军不只一次的打破,或许应该把这句话换换主语:"背嵬军不满万,不满万亦不敌"! 袁甫的《蒙斋集》赞背嵬军道: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候,先辈有闻多散佚,后生谁识发潜幽。
9, 哀兵无敌——乞活军
这支活跃在中国古战场上的"特种部队",辗转存活了百余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五胡乱华时期流民武装的一个特例。
为了粮食,为了生活,为了自保,不得不卷入到战争的行列,也体现出流民的困苦与无奈。它是由官方组织起来的集体流民,是流民中团结力最强、活动范围最广、历时最长久的队伍。一个"乞"字,一个"活"字百战百胜擒单于,我们从中能读出那个时代所有流民的凄惨和不幸。乞活军的出现和存在,充分见证了那个历史大动荡时期的悲壮与凄凉。
可以想象,一支不求富贵但求生存的军队的战斗力会多么强大啊!正所谓哀兵必胜!
10, 一代天骄近卫军——怯薛军
怯薛军,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的一支军队。怯薛军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他们的统帅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
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其实不归他管,是成吉思汗直属)这支怯薛军维护成吉思汗的统治,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
成吉思汗改组整顿御林军时,降旨道:"昔者,朕仅有担任白昼警备任务之侍卫七十人,负责夜间警备任务之宿卫八十人。今赖长生天之助力,得天地之赞助,匡普天下之百姓,俾入朕一统之制。今当拣选十户官、百户官、千户官、万户官之子弟人为卫士,俾满万数而为怯薛军。"由于怯薛军战斗力超强,其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
11, 蒙骑克星,火器开端——神机营
明代永乐年间,朱棣创建了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它与五军营、三千营一起随皇帝出征。神机营以火炮,即铜火铳为主要装备,它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炮兵部队,使炮兵成为一个独立兵种,完成特定的军事任务。
神机营创建后,多次跟随明朝皇帝出征,用手中的厉器——铜火铳作战。神机营的铜火铳作战时,列于阵线前列,各炮队之间有一定间隔,便于装填炮弹,可以轮番齐射,用炮火摧毁敌人阵地。
公元1410年,明军在大漠受到蒙古鞑靼军队阻击,神机营立即用炮火突击阻敌,敌军的防守阵地被神机营的炮火所摧毁,大部分守军在炮火中丧生。明军的骑兵部队发起攻击,大获全胜。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449年,蒙古兵攻到京城附近,守备京城的将军命令神机营设伏于北京德胜门外。蒙古兵兵临城下,明军守卫部队派出骑兵小分队,将蒙古兵引入神机营设伏地区。当时,明军的神机营装备着最早的火炮——铜火铳。而且,神机营久经百战,有着火炮战和机动战的经验。在蒙古兵被引入神机营设伏地区后, 守城的将军一声令下,神机营的大小铜火铳一齐开火,大小铜火铳发射的石制或铁制的球形弹丸,一齐射向蒙古士兵, 神机营的大小铜火铳打乱了蒙古兵阵形。此时,城内外明军乘势出击百战百胜擒单于,大败蒙古兵。在这次京城保卫战中,神机营的铜火铳发挥了重要战斗作用,立了大功。
12, 倭寇克星——戚家军
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这在日久承平的万历中兴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将吴惟忠。
当然,戚家军能够有如此功绩,也和他们的军纪严明密不可分,戚家军规定,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
因为戚家军作战骁勇、善待百姓,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苗瑶等少数民族都为之誓死效命。
你们还知道哪些神秘骁勇的军队,欢迎评论留言,一起探讨。
世 界 通 史
--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