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滨州市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全域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聚焦青年就业创业、婚恋交友、住房保障、权益维护等青年的急难愁盼问题,以16项青年民生实事为抓手,更好地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持续提高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推动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品质城市建设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1.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1.5万名
持续优化“引育留用”政策,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打造“三进四融五争先”体系,通过举办第四届滨州人才节,开展“选择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校园招聘活动100场,举办“青鸟计划”专场招聘会50场,举办“青鸟计划”全国路演30场,组织2000名大学生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力度吸引集聚青年人才全城热恋乡村版第二季,年内全市至少引进1.5万名大学生。
2.加大青年人才购房补贴力度
对新到我市自主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就业、首次购房(已缴纳契税、在我市缴纳社保)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含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5 万元购房补助,分3年发放到位。在滨全职工作的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在滨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在现行贷款条件下,申请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单方缴存的,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 50万元,双方缴存的,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 100 万元。
3.加大青年人才租房补贴力度
租赁型人才公寓,面向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的人才提供,每个租期3年,首个租期租金不高于市场租金的 50%,其中硕博士和大学本科生前两年租金免费;第二个租期租金不高于市场租金的 70%。产权型的人才公寓,销售价格原则上不高于销售时点同区域商品住房售价的 80%。建好用好“青鸟驿站”,为来滨参加企业面试的本科及以上高校应届毕业生或毕业未满1年的毕业生提供最长为期 1 个月的免费住宿等服务。
4.加大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力度
对首次到我市企业就业或创业、在我市缴纳社保的全日制博士、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特级技师每人每月发放5000元生活补贴,全日制硕士、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师每人每月发放2000元生活补贴,全日制大学本科生(含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其中,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世界大学综合排名(QS、THE、US NEWS)前200的提高50%。科研院所、公立医院、驻滨高校、市属高校新引进的在我市缴纳社保的国内高校全日制博士,以及世界大学综合排名(QS、THE、US NEWS)前300的海外高校全日制博士享受同等待遇。
5.推动出台青年普惠政策
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调整贷款额度的计算方法、贷款申请缴存时间的认定标准、提取后申请贷款的时间限制;做好三孩政策实施后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优生优育服务、普惠托育服务、计划生育家庭权益保障等工作。
6.强化青年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全市各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1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培养2万名青年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养培训3万人次。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认定滨州市技术能手,评选渤海工匠(滨州市技术技能大师)10名左右和高技能人才“金银铜师奖1000名,“青年岗位能手”100名,培育取得技能证书的技能人才1.6万名。
7.整合提升教育资源
实施教育资源提升工程,建设中小学、幼儿园9所(5所主体完工),规划新增学位 6225个。积极支持滨州理工大学筹建、滨州医学院校区扩建、山东康养职业学院筹建、滨州职业学院升本等,年内全市职业院校新增4—6个专业。
8.建成启用省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体验中心
依托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年内建成启用省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体验中心(中心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可同时满足500人参加活动,年接纳17000人次以上),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9.持续健全养老及托育服务
加快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培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示范点100个;优化政策环境,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每千人托位达到4.0个全城热恋乡村版第二季,市级示范托育机构达到20家。
10.打造一批青年生活场景
建设10处城市书房、7处智能书柜;在市主城区新建9处口袋公园,1处综合性公园;建成5处国家标准体育公园,新建口袋体育公园50处;新(改)建主城区室外健身设施200处,建设“百姓健身屋”20处;公共体育场馆落实向青少年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
11.布局一批青年进阶成长新地标
发布滨州100个网红打卡地;选定商业中心区、文化街区和文体娱乐功能区等重点区域,打造3个夜间消费集聚区;结合街区文化与青年需求进行空间设施升级改造,建设10处青年发展友好型街区;继续完善升级10处“青年驿站”功能。
12.举办青少年主题文化健身系列活动
开展第七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100万元;举办滨州市第20届运动会,鼓励我市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举办青春市集、青年音乐会、青年读书活动等30场,为乡村好青年、非遗传承人、自媒体写手、独立音乐人、自由美术工作者等青年群体搭建自我展示、沟通交流平台,打造滨州青年聚集“新高地”;举办“在知爱建”原创歌曲音乐会(青春版)。
13.常态化开展青年婚恋交友活动
聚焦青年婚恋困境,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搭建青年社交平台,常态化开展“滨纷四季 全城热恋”、“黄河恋·渤海情”等青年婚恋交友活动,打造“爱情角”、“婚恋主题公园”等,组建一支100人的“工小蕙”公益红娘团队。
14.全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
落实国家确定的13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场景;制定出台滨州市2023年度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建设“无证明城市”,推动100类电子证照证明在个人、企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搭建“企业家梦想网上直报平台”为青年企业家追梦、圆梦畅通渠道;为青年企业家梳理推送政策电子书2期,联合各部门线上线下举办青年企业家政策解读专题政策宣讲会、培训会、论坛会等4期;举办第五届滨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联合出台青年创业资金扶持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扩容提质,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15.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出台《关于“心安城市”创建的实施意见》,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安校园建设相关内容纳入整体创建体系;常态化运行“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成立滨州市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为全市中小学学生、家长与教师提供全面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持续推进“全民反诈工程”,深入开展“云剑”“断卡”行动,最大程度提高青少年识骗防骗能力;开设“滨滨学堂”100处以上,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养成、自护教育等志愿服务;资助在我市就读困难学生1.5万人次,免除和发放各级各类资助资金1.5亿元。做好“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工作,围绕青年心理健康、交通安全、教育公平等领域,在同级“两会”上提交建议、提案不少于30份。
16.持续加强青年典型选培
开展“奋斗者 正青春—滨州青年说”等系列宣讲活动,评选2023年度“好网民•在滨州”榜样人物(社团),制定全市最美人物选树活动计划,全年持续推出滨州“最美工匠”“最美教师”等系列典型,加大青年典型选树宣传活动,策划推出青年创业者圆梦短视频系列产品。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