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自旋锁()是一种用于保护共享资源的锁机制,常用于多核处理器中,在某个核(或线程)试图获取锁时,如果发现锁已被其他核持有,它会忙等(不断循环检查)而不是让出 CPU 时间片。

自旋锁的特点是适用于锁的持有时间非常短的场景,因为它在等待期间不会主动放弃 CPU,而是不断尝试获取锁,这在多核系统中可以避免由于线程调度带来的上下文切换开销。

工作原理:

自旋锁常用于以下情况:

自旋锁与互斥锁的比较如下:

实现方式上的区别:

开销上的区别:

适用场景上的区别:

死锁问题:

自旋锁初始化与销毁

自旋锁需要在使用前进行初始化线程同步,并在不再使用时销毁。

初始化自旋锁函数如下:

int pthread_spin_init(pthread_spinlock_t *lockint pshared);

参数:

返回值:成功时返回 0,失败时返回非零错误码。

销毁自旋锁函数如下:

int pthread_spin_destroy(pthread_spinlock_t *lock);

参数:lock:指向要销毁的自旋锁对象。

返回值:成功时返回 0,失败时返回非零错误码。

自旋锁加锁与解锁

加锁函数如下:

int pthread_spin_lock(pthread_spinlock_t *lock);

参数:lock:指向要加锁的自旋锁对象。

返回值:成功时返回 0;如果锁已经被其他线程占用,则线程会忙等,直到成功获取锁,最终返回 0。

尝试加锁函数如下:

int pthread_spin_trylock(pthread_spinlock_t *lock);

参数:lock:指向要加锁的自旋锁对象。

返回值:

解锁函数如下:

int pthread_spin_unlock(pthread_spinlock_t *lock);

参数:lock:指向要解锁的自旋锁对象。

返回值:成功时返回 0,失败时返回非零错误码。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示例,展示如何使用自旋锁,包括初始化、加锁、解锁和销毁:

pthread_spinlock_t spinlock; // 定义自旋锁int shared_data = 0// 共享数据void *thread_func(void *arg) {    pthread_spin_lock(&spinlock); // 加锁    shared_data++;    printf("Thread %ld: shared_data = %dn", (long)arg, shared_data);    pthread_spin_unlock(&spinlock); // 解锁    return NULL;}int main() {    pthread_t threads[2];    // 初始化自旋锁    if (pthread_spin_init(&spinlock, PTHREAD_PROCESS_PRIVATE) != 0) {        perror("Failed to initialize spinlock");        return 1;    }    // 创建两个线程    pthread_create(&threads[0], NULL, thread_func, (void *)1);    pthread_create(&threads[1], NULL, thread_func, (void *)2);    // 等待线程结束    pthread_join(threads[0], NULL);    pthread_join(threads[1], NULL);    // 销毁自旋锁    if (pthread_spin_destroy(&spinlock) != 0) {        perror("Failed to destroy spinlock");        return 1;    }    return 0;}

自旋锁的主要问题在于线程同步,它在获取不到锁时不会释放 CPU,而是持续消耗资源。

如果锁持有时间较长,CPU 的利用效率会急剧下降。

因此,自旋锁不适合用于长时间锁定的场景,只适合那些临界区极短的操作。

通过对 * 函数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管理多线程访问共享资源的同步问题。

确保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加锁和解锁,以防止死锁和资源竞争。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