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肖暖暖

1024是2的十次方,二进制计数的基本计量单位之一。在二进制世界里,程序员以指尖代码为基石,改变人类生活的点滴,构建起数字世界的参天大厦。

在中国,有人提议将10月24日定为中国的程序员节,因为1024是程序员的常用数字,非常直观,也不会因平年和闰年有所变化。久而久之,这个节日成了程序员的“狂欢”,技术交流、代码挑战、轻松诙谐的网络互动,还有许多科技公司为程序员们准备了特别礼物和福利……

程序员节日_程序编程员好学吗_节日流程

图源微博

节日的欢庆气氛中,程序员群体再次走入大众视野。互联网及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时代的风口,程序员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高薪职业。风口期的光鲜令人艳羡,但潮水退去后,降薪、裁员、高负荷工作等消息又让不少看客唏嘘。

确实,这像是一片已退潮的“红海”,程序员坐在电脑前敲下一行又一行代码,在这片海域浮沉。早期的群体性成功和后来的落差,走近去看,有人仍在向这片海奔赴而来,也有人在海中执浆划船、寻找自己的节奏。

交流中,他们说,这是个处在社会聚光灯下的职业,备受热议的话题背后是选择、适应、取舍,“是人性,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被“网”住的生活

在现代都市,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会是怎样的?

清晨,你在手机闹铃声中起床。为避免自己被手机默认闹铃吵得心脏突突跳,你还特地换成了某首舒缓些的曲子,是有天刷抖音时听到的。

洗漱出门,打开手机扫码通过地铁闸机,跑步挤进一节车厢。早高峰的地铁,绝大多数人看着自己手中的电子屏幕,早间新闻、网络小说、社交动态、工作消息、工作电话,指尖轻点滑动间,各有各的节奏。

下班了,你会比对外卖APP的优惠券,选择优惠力度最大的平台下单,如果网约车APP有优惠券就奢侈一把打车回家。

晚上休息,你可能会在手机几个常用的APP里来回切换,看到好玩的还会分享给朋友,结果你们前后脚就刷到了一样的内容。

正值双十一大促,你或许还要去搜一搜社交平台有没有购物、凑单攻略。和朋友发语音时随口说了什么,没多久就在手机里刷到推荐产品的广告。打开网购APP,一个又一个猜测你喜好推荐的商品跳出来。当你想起自己还有某个快递想找客服退款时,晚上11点后回应你的可能只有机器人客服程式化的“亲亲”和自动回复。

这是陈宇描述的日常生活,也是不少大城市里年轻人生活的缩影。

工作比较忙,时间精力不足,陈宇的业余生活基本都是在线上完成的,线上购物、线上通讯、线上娱乐。“感觉自己就是依靠网络生活的,有手机、电脑、网络就行。”

程序编程员好学吗_程序员节日_节日流程

图源:视觉中国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陈宇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帮助她快速适应了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身份转变,“除了上课变成上班,其他的好像和上学时候没有太大差别。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有种奇妙的感觉。虽然不在一个城市,但大家好像过着差不多的生活,外卖、打车、网购,上网刷到的东西也大差不差。在社交平台发动态也会仿照网上的潮流来,跟套了模板一样。有点像游戏里的NPC,在自己固定的地图里按规律生活。好像我们的生活被设定好了一样。”

如果说,陈宇过着一种仿佛被设定好了的、被“网”住的生活,她觉得,和“设定生活”最相关的就是各种APP和平台背后的程序员。

作为文科生,陈宇很羡慕程序员这样的工作。“感觉很高大上,待遇也好,刚毕业就能有很不错的收入。代码、技术之类的也有比较高的门槛,竞争力比较强。”

高薪是程序员行业天然的吸引力,但同时“996”、高负荷、裁员的传闻也让一众局外的看客却步。程序员的真实状态是怎样的?AI发展、“35岁危机”会给程序员带来危机感吗?

程序背后的人

“网购时平台上的机器人客服,图生文案,还有用户喜好推荐等都和人工智能相关,这些我们都有做过。”27岁的王家晶是某互联网大厂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这是他工作的第四年。

平时,他通常早上十点上班,不忙的时候晚上七八点就能下班,忙的时候可能要到晚上九十点甚至更晚。

25岁的刘君竹刚工作一年程序员节日,校招时进入某互联网大厂,从事AI方向的后端开发,工作作息和王家晶大致相同。

29岁的林敏今年下半年从开发岗转到了运维岗,公司内部转岗后,她很明显感觉轻松了很多。因为开发岗需要读懂需求、和业务沟通需求,写完代码后要自测,之后还要等测试人员测试。由于程序开发的周期较长,流程紧张,她经常主动加班。

当工作与生活被放在天平的两端,几乎很少有程序员会说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处于平衡状态。大部分时候,生活是要让步于工作的。

碰到忙的时候,生活和工作几乎就完全分不开了,吃饭时都得紧盯线上,确认新功能或产品是否成功。排期较紧时,熬夜是免不了的,有时也要熬到很晚修复BUG,不影响后续的工作流程。

节日流程_程序编程员好学吗_程序员节日

图源:视觉中国

“理想的状态是在现有收入、待遇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更多的时间留给个人生活吧。”刘君竹笑道。

客观来说,相比其他行业,程序员的工资的确较为可观。但压力与高薪往往相伴共生。压力的首要来源是体力精力消耗,长时间久坐、高强度思考带来疲惫和精神紧张。王家晶表示,产品、项目出现问题时,如果通用方案不能解决,就需要程序员从0到1构思新的解决方案,颇具挑战性。

高薪之下,越来越多人被吸引“入局”,当竞争加剧,压力也随之变大。业务能力能否跟上公司需求?能否在排期内完成任务?绩效考评能打到第几档?会不会被公司淘汰?压力具象化后的问题,如同潮水,时不时涌上心头。

《2023年程序员幸福指数调研报告》显示,程序员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压力、房价租金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刘君竹对此颇为豁达,他觉得,只要自己技术能力不错,即使被裁,“再去别家找就行了。”

但竞争激烈,这不是一份可以躺平的工作。

脱发、双眼疲劳、腱鞘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疾病的愈发年轻化,有程序员的体检报告亮起警示灯。职业病和健康问题成为笼罩在这一群体上方的乌云。

王家晶有同事在前年体检查出一些问题,在一年的时间里改变饮食习惯、健身,瘦了20多斤,身体素质也好了很多。他发现,如今,从公司到个人都越来越注重健康,会尽可能平衡好工作和健康管理。保持运动习惯,保证睡眠充足和好心态是几个年轻程序员保持健康的共同方案。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从事程序员工作,还是透支健康换高薪,都是个人选择。选择高薪工作必然要接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而追求高绩效、高收入也势必要比旁人多付出,如果有健康困扰也可以适当放缓工作节奏先关照身体。这并非无法扭转的僵局,全看自己更看重什么,如何做出取舍。

“危机”下何去何从?

1987年,中国人发出第一封E-mail,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开端。此后,中国互联网一路高歌猛进,开启一段黄金岁月。如今,互联网和相关行业进入平稳期,蓝海成为红海,高涨的潮水开始退去。但不可否认,程序员行业仍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林敏,毕业后做过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零售业务、小型互联网公司运营、在线教育用户运营程序员节日,在程序员朋友的建议下,自学、报班学,成功转码。她表示,风口可能已经过去,但横向比较,程序员一行仍然有较好的职业预期,“虽然很多人觉得女生不适合做技术,但我觉得是做得最舒服的一份工作了,可以静下心思考。”

入局程序员行业,“35岁危机”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与之相关的讨论从未停止。对很多程序员来说,35岁可能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可能是海面的浮标,在到达之前,你不知道那里会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或是暗流涌动。

技术和管理,是程序员职业发展的两条经典路径。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一个程序员到了35岁还没有“往上升”,那么大概率会面临现实的“下坠”:被裁员、再就业困难或降薪降级再就业。人到中年,收入的明显下降足以引发生活的风暴。

程序员节日_程序编程员好学吗_节日流程

知乎上关于35岁程序员的话题关注度颇高

易方算是平稳度过35岁危机的“天选之子”。2007年本科毕业后,他来到上海从事程序员工作,期间读了在职研究生,从一线开发的程序员做到了管理层,国企、民企、外企都待过。巅峰时期,他管理一个近百人的开发部门,直接向董事长汇报。但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管理,于是在2019年跳槽来到上海一家顶级金融外资企业做程序员,现属公司高级开发人员。

相比做管理层时的心理抑郁、过劳肥,40岁的易方更享受当程序员。他亲历了互联网发展的涨潮和退潮——一线开发岗位确实会涉及高强度工作,但那是体力上的劳累,“心不累”。在他看来,程序员“35岁危机”在国内企业表现得较为明显,以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企业则是为了控制成本,以裁员的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打造年轻化的团队。

在易方看来,如果行业大趋势如此,那还是要适应大环境发展和技术更新迭代,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保证核心竞争力。同时,开阔视野,不一定要死磕互联网大厂,可以看看外企等有无机会。人到中年,还应该谨慎、合理配置资产,减少负债,同时也可以尝试副业,分散风险,尽可能平稳跨过35岁这道坎。

在热议“35岁危机”的同时,易方也指出,互联网高速发展期吸纳的程序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潮水退去才见真章,庞大的“清退”趋势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暴露出了真实水平。

在网络讨论中,学历背景、技术水平、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都会明显影响程序员对35岁危机的感知和看法。

刘君竹觉得,“危机”不是35岁才来的,应届生找工作都得过五关斩六将,甚至有新入职的校招生可能连试用期都过不了。所谓危机,本质上还需自身能力过硬,尽可能在工作中积累成果和资源。“也要合理管理预期,如果真的被淘汰了,再找工作的话可能会降薪,但这不代表就没法生活了。”

王家晶觉得,保证技术过硬的前提下,拓宽视野未尝不是好方法。就某个具体的公司而言,的确可能存在“35岁危机”,但如果真的热爱技术,学校、实验室等地也总能找到机会。他更希望在工作时能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多积累,以后有机会能创业,用技术真正影响、改变大家的生活。

林敏则打算提升技术能力、竞争力的同时,尝试副业、分担风险。

在他们看来,已知的“35岁危机”确实存在,但既然已知,就能提前规划,做好应对。

节日流程_程序编程员好学吗_程序员节日

图源:视觉中国

势头正猛的AI会冲击程序员的工作吗?几人的答案是统一的否。相反,AI给程序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有了AI,上网好像变得更好玩、更合乎心意了。这些被代码搭建起来的APP、平台,会进一步建构、设定我们的生活吗?

几人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双向交互,用户在被网络应用塑造生活方式的同时,程序员开发也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体验。程序员写下了代码、搭建应用,与此同时,程序员的生活也是被网络应用塑造的,同样要打车、网购、点外卖。

程序员群体热议的“35岁危机”、技术冲击、健康困扰也同样在其他行业上演。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只是程序员行业在网络时代格外受关注。而这些困扰、危机、焦虑的背后,其实是人性。高薪、健康、个人生活、职业稳定性,很多人“既要又要”,想把好处都抓在手里,人性如此。但不存在完美选项,孰轻孰重,必须做出选择和取舍。取舍并不容易,于是才有那么多的挣扎和下坠。

作为程序员界的前辈,易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磨炼技术,多动手操作,不要自废武功,同时学好英语,提升竞争力。

(应受访者要求,王家晶、刘君竹、林敏、陈宇、易方化名)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