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腾讯娱乐”并关注,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本文由腾讯娱乐《star营业中》原创
id:txent
大橘一直有个观点,就是在都市剧中寻找演技派是非常不靠谱的,虽说是现实题材,但都市剧的各路精英有着明显的人设标签,加上剧情悬浮,各位演员演技的上限早早就被锁定,几乎都是为剧集话题服务的。
而看演技的话,年代剧是个不错的选择。尽管这样的剧中不会有流量加持,也很少有情绪话题渲染,但因为编剧底子扎实,说的又是生活中的小故事,反而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大橘最近看的一部年代剧是《幸福里的故事》。
而剧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陈瓦儿。
陈瓦儿是本剧女主角,有个外号叫“玉面狐狸”,早期在剧中完全是类似红颜祸水的存在。在最一开始,电视剧就为了渲染陈瓦儿的好看,借由第三者的口吻,把她说成了个能引发无数男孩争斗的美人角色。
陈瓦儿的扮演者就是王晓晨。
不过大橘发现,在弹幕里,网友最初讨论的焦点其实并不是王晓晨的演技,而是她的颜值。说她担不上“玉面狐狸”的人设。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进入剧情的观众开始为她“讲话”,理解陈瓦儿发型丑的原因是掩藏自己的颜值。
大橘我一般是不看弹幕的,只是这个弹幕的变化让人觉得很有意思。而相比前几集的高中状态,后面长大后的陈瓦儿确实顺眼了很多。
任何一个角色在最初观看时都会有观众质疑,而后期能否打消观众的质疑,考验的就是演员的功底了。
王晓晨自己说,演高中时候的陈瓦儿最考验演员的一点,是那种角色身上既历经沧桑,又年轻无知的状态。一方面是陈瓦儿的外形为她带来的诸多争议,一方面又是年轻的灵魂为未来的渴望与期待。
我是看完王晓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才意识到陈瓦儿身上确实有这种冲突,也才理解了最初她表现出的那种“拧巴”背后其实是很有深意的。
虽然后来随着陈瓦儿的长大,王晓晨表演的状态也更趋于稳定——大橘最喜欢的却是高中这部分,因为塑造有难度,反而更让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大橘说的年代戏的优势——角色的真实永远高过所谓外形优越。实际上,《幸福里的故事》的主演,无论是李晨还是王晓晨,在演员的颜值榜上都算不上名列前茅。
如果按如今截图刷存在感的饭圈安利套路,这两位的组合并不足以让他们得到认可。然而好在,演员的演技是另外一套评判标准,而在这套标准里star,王晓晨和李晨无疑是合格的。
来说说王晓晨。王晓晨的很多有存在感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题材。早期她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个性爽朗的北方姑娘,饰演的角色也大多是这种类型。
比如《我爱男闺蜜》的方依依、《大好时光》的茅小春、《我的!体育老师》的王小米。
这些角色的共同特点,就是她们都是嘴皮子利落的爽朗路线。与市面上常见的美女角色相比,此类路线都是靠个性抓人的。
所以最开始看《幸福里的故事》的时候大橘以为王晓晨是为了转型才演了陈瓦儿这个“美女”的。
但后来才知道,王晓晨自己对美女人设并没执念,甚至都没自信驾驭这个角色。会接陈瓦儿,是因为陈瓦儿的人生经历是她没体验过的,她就想体验一下,很有细节都是自己揣摩角色的。
这真是非常“演员”的表达了。比起角色的人物标签,演员们更在意的通常是个人从角色中挖掘的表演体验。
这也是大橘对王晓晨的感觉,相比明星,她更像是一位“演员”。
和王晓晨合作的对象中有年轻演员,比如胡歌、刘芮麟,也有不少实力派包括张嘉益、靳东、陈宝国等。而比起和他们靠互动话题刷高热度,王晓晨在这些男演员身上学到的更多也许是表演技巧。
她很认真,说自己属于体验派,容易入戏太深的那种——在拍《幸福里的故事》时,有时都要助理帮忙准备了几瓶速效救心丸,因为演到虐心的时候整个人会很难受。
她说后来发现,李晨也准备了一瓶。
这些感情都是真实的,因此充满流动性,从演员流向观众,又从作品流回演员身上。在空降客户端时王晓晨就说自己再看剧依旧会流泪,这就是真实的情感体验。
这样体验派的表演确实耗费个人的情绪,但这也是他们接近角色的方式。大橘记得体验派的另一位著名演员周迅star,也曾在采访中不加掩饰地说是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角色中。
也因为这个原因,体验派演员必须要体会更多的人生,接触不同的人生侧面。王晓晨也是一样。比如大橘就发现,王晓晨也参加过演技类综艺。在她表演结束后被问到为什么参加比赛。
王晓晨很真实地回答——
有一次经纪人跟她说,你看看你们班的同学都火了,你都混成什么样儿了。
她说自己当时很委屈,她觉得自己挺努力的,并不比同学少努力什么。
而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王晓晨是个非常认真的人。
因为,只有认真的人才会把看重“努力”。实际上,娱乐圈是个名利场,我们当然知道有什么努力并不能带来什么,甚至只有努力会让你忘记经营别的更有热度的东西。
比如王晓晨,她非常注意自己生活和演戏的距离,不喜欢个人生活被暴露到台前。
这使得王晓晨身上也的确没有劲爆话题,她在《我就是演员》里的表演,收获最多的评价就是“自然”、“演得不错”——这确实是很好的,但却无法引发大规模的讨论。
她是演员,但不是明星,自然没有办法“火起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参加演技综艺的理由,王晓晨说自己站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可以听到专业导师的建议,很多好的导演和观众给她的反应都是最直接的——而这些对于她来说很有意义。
这不禁让我想到王晓晨参加综艺的目的,这种直接感受观众的反馈的体验,是不是又是一次“体验派”的人生经历?
由此说来,大橘得出一个结论,其实演员就是娱乐圈的“打工人”。王晓晨自己也认可这种说法——
大橘的解释是,演员的日常是生产影视作品接受观众检阅,他们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作品。而相对来说,明星则更接近个体户,作品是他们增加曝光的方式,他们最终要推到观众面前检阅的,其实是自己的形象。
而在大家都想要当明星的时代,还有人选择安安静静做演员,的确也是值得被肯定的行为了。
大橘观:王晓晨在《我就是演员》里说,经纪人说她“混成什么样子”时她的自尊受到了伤害。大橘一直在想,“混成什么样”这句话背后隐含的逻辑是对进入某个圈子的需求,这个需求不要求作品只需要关系。而王晓晨所说的伤自尊可能就是伤害了她作为演员的尊严。而演员的尊严绝不会靠曝光量大,热搜数量多来决定,演员的尊严只有一个——就是作品。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