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能源行业众多企业家汇聚一堂,共商国是。部分企业家长期作为舆论热点人物,在两会期间也备受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本人乃至所在企业的社会声誉和舆论形象。在这些备受瞩目的能源企业家两会热点中,能看到哪些对企业形象塑造有益的借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为此特别带来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大唐集团副总经理李小琳的两会话题,从舆论传播、舆论共识度和支持度三个层面,为您条分缕析能源大咖的两会声音。
1贺禹:我国仍需70-10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支撑减排目标
【舆情概述】据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3月3日表示,我国核电发展的规模还太小,需要在未来15年中坚持规模化发展,新增70至10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使其在电力供应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才能有效支撑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
【传播分析】传播热度 7.7;舆论共识度 3.7;舆论支持度 3.7
说明:传播热度指话题在舆论场的总体关注程度,主要通过对话题新闻报道、论坛博客、微博消息和微信文章四个渠道信息量的加权和指数运算求得,各渠道权重分别为:0.6、0.1、0.1、0.2。舆论共识度(支持度)指话题在舆论场的争议(支持)程度,赋值0~5,数值越高表明话题越受各方认同(支持)。媒体、专家、网民的共识度(支持度)通过邀请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得。以下案例同。
从传播情况看,媒体成为中广核董事长贺禹上述发言的主要传播渠道。《中国证券报》报道《贺禹:大力发展核电抓紧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参考报》报道《能源局:内陆核电重启无时间表》、《证券时报》报道《贺禹:发展核电是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澎湃新闻报道《中广核贺禹:应新增核电机组》等引发广泛转载。
《中国日报》官方微博@中国日报 的话题#微博观两会#中,有关贺禹上述发言的微博被转发20次,点赞60次,但未见有关评论。中国核电论坛、微信公众号“红沿河核电”中有关贴文和文章也提及相关内容。
图1:“贺禹称我国仍需70-10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事件舆情传播走势
从舆情反馈看,贺禹呼吁扩大我国核电机组规模的言论,在新闻媒体和专家层面认同度较高,反对意见较少。在网民观点中,支持安全、合理利用核电的占大多数,同时对管理、技术和外部打击导致的核泄漏,核废料处理效果不理想等的担忧仍较普遍。如有网易深圳网友表示“合理利用核电,不是什么坏事”。也有网易北京市网友表示,“在核废料没有好的处理方法前,要慎重”。总体来看,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呼吁扩大核电建设规模言论获得舆论正向反馈性吧论坛,舆论共识度和支持度均较高。
【舆情点评】
全国两会前夕,距离桃花江核电选址不远的湖南益阳市桃江县发生里氏3.2级地震,一度在网民中引发争议,导致核电安全相关舆情再度发酵。在此背景下,贺禹委员呼吁扩大核电建设规模的举动还能获得舆论认可实属不易。贺禹在议题设置、内容安排、媒体选择等方面的精心规划,是相关言论发挥出积极舆论引导效果的保证。
首先,议程设置紧贴热点,寻求最大共识。当前,我国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特别是严重的大气污染让既有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难以为继,构建低碳、清洁的能源体系成为全国上下的一致诉求。同时,供给侧改革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词,贺禹将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有效支撑中国减排目标实现”作为扩大核电建设规模的目的,是议程设置的绝佳切入口,充分显现了核电优势,有效缓解了公众对核电的抵触情绪,获得了舆论场各个层面的认可。
其次,数据说话,展现专业、内行姿态。贺禹在有关表述中,引用了中国在巴黎大会的碳排放承诺,测算了2030年各类清洁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对比了我国目前核电装机量与国际平均水平的差距,以各项专业详实的数据论证了扩大核电建设规模的必要性。相比口号式、标语式的宣传,公众对类似在统计分析和科学预测基础上的建议更加认可。
第三,媒体报道灵活多样,增强话题传播力。梳理来看,围绕“在未来15年中新增70至10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核心内容,主流媒体从能源供给侧改革、节能减排、内陆核电等多个角度穿插报道,突出了贺禹核电业界代表身份,扩大了其相关言论的舆论影响力。
2李河君:建议大型公共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
【舆情概述】据界面新闻报道,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河君今年共有六项政协提案性吧论坛,主要为该公司所生产的薄膜太阳能和移动能源产业寻求政策和资金支持。李河君建议国家应制定政策,要求具备条件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且在不影响建筑景观效果、结构安全、功能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鼓励对既有建筑进行光伏发电系统加装改造。李河君表示,发展太阳能光电建筑是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建筑用能结构。此外,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硅与薄膜的技术路线之争上,李河君坚定支持薄膜技术。
【传播分析】传播热度 6.5;舆论共识度 3.0;舆论支持度 2.8
从传播情况看,媒体成为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上述发言的主要传播渠道,太阳能光伏行业媒体占比较大。除界面新闻外,《中国经营报》报道《对话李河君:汉能有能力应对危机》转载量较高,国际节能环保网文章《光电建筑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路径》对李河君相关发言也有所关注。自媒体方面,百度贴吧、东方财富网股吧关注了李河君有关言论,网民跟帖50余条。微博平台较少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转载了国际节能环保网文章,阅读量较小。
图2:“李河君建议大型公共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事件舆情传播走势
从舆情反馈看,媒体对李河君前述言论较少针对性评论,但《中国经营报》对李河君的专访对外传播了其一系列发展理念,可视为对李河君有关观点的肯定。业内专家对李河君公共建筑光电改造有关观点较少置评,但在薄膜和晶硅的技术路线争议、移动能源产业等话题上,李河君有关观点并未获得明显支持。清华大学、中国能源学会新能源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均不看好薄膜产品成本优势、光电转化率等。
网民层面,新浪微博用户@表示,“我们应该理解李河君建议大型公共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的霸气发言”。但在百度贴吧、东方财富股吧等平台的50余条跟帖中,网民对李河君和汉能集团的负面评价较为普遍。主要是强制安装的建议引发网民情绪反弹,同时,汉能集团还被股吧网民贴上“投机”标签,企业声誉和舆论形象因此受到影响。总体来看,李河君相关言论在舆论场中还存在明显分歧,其相关建议的舆论支持度也有待提升。
【舆情点评】
这几年来,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每次参加两会,总能引起舆论关注,自带话题成为其最大特点。去年两会上,身价暴涨的李河君想低调应对媒体,但带着贴身保镖参会的方式反而在媒体面前着实高调了一把。今年两会,李河君建议大型公共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霸气”言论,再次被媒体聚焦。
但在措辞外,今年两会上李河君带来的“太阳能光电建筑”“移动能源”等有关提案事实上并不新鲜,其连续几年来都在推动“光伏建设一体化”构想。去年两会的有关提案还被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批评“给上市公司打广告”。可以看出,李河君参加两会,“变”的是汉能集团和李河君本人的实力,“不变”的,可能还是李河君面对舆论时有意无意展示出的强硬姿态。
3李小琳转岗后四份政协提案仍紧靠电力
【舆情概述】全国政协委员、大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小琳于当日下午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的四份提案及建议,内容涉及产业园区能源系统整合升级、电力“十三五”规划、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电转气技术等方面。
【传播分析】传播热度 4.6;舆论共识度 4;舆论支持度:3.7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