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吉毅教授团队于2025年3月在 of the of 发表文章 “ and of High- vs Low-Dose in with : A Trial”(点击二维码阅读原文)。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低剂量西罗莫司疗效不劣于高剂量,且西罗莫司相关不良反应更少。本研究是国际上首个比较不同剂量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试验,填补了循证空白,为优化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证据。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K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可引发凝血障碍、肌肉骨骼疼痛及活动受限,重症者甚至危及生命。本团队既往研究表明,西罗莫司联合激素可有效治疗重症KHE,国际共识已将西罗莫司确立为一线治疗药物。然而,西罗莫司的最佳剂量仍存争议。临床普遍认为血药谷浓度10~15 ng/mL可有效控制病情,而近年来,低剂量西罗莫司(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团队研究者提出假设:低剂量西罗莫司可作为治疗KHE的有效替代方案。为验证该假设,本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联合5家医疗中心,共纳入了79例KHE患者,随机分配至低剂量或高剂量组。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间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比例差异,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病变反应、生活质量、疾病后遗症发生率、安全性及耐受性。本研究是国际上首个比较不同剂量西罗莫司治疗KHE的临床试验,填补了循证空白,为优化KHE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证据。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个月后,高剂量组90.0%与低剂量组89.7%的患者达到客观缓解(差异0.3%;95%置信区间 -13.1 至 13.6)(图1),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疾病后遗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总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近,但低剂量组的呼吸道、皮肤及黏膜不良事件更少(P

表1两组疗效分析

图片

图片

图1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患者血药浓度

专家点评

冯杰雄教授:这项研究聚焦于低剂量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为优化这一复杂疾病的治疗方案迈出了重要一步。KHE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血管肿瘤,手术切除风险高,因此药物治疗往往成为首选。西罗莫司因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不过,关于西罗莫司的最佳血药浓度,医学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传统上,建议维持在10~15 ng/mL,但高剂量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尤其对儿童患者来说,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是特别关注的重点。该研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比较了低剂量西罗莫司(目标浓度5~8 ng/mL)与高剂量(10~15 ng/mL)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低剂量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还显著减少了不良反应。这对KHE患儿,尤其是幼儿群体,具有重要意义随机团队,因为他们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治疗的耐受性要求更高,低剂量方案为他们提供了更安全、更易接受的选择。总之,这项研究设计科学、严谨,紧贴临床实际需求,为KHE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未来,我们期待更深入的研究,关注低剂量西罗莫司的长期效果、安全性,以及对不同类型KHE患儿的适用性,从而为孩子们带来更全面的治疗保障。

图片

冯杰雄,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外科学系副主任。担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规划教材-小儿外科学研究生教材主编,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先天性巨结肠及同源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小儿外科质控中心主任。主编专著6部,在JCI、Sci Adv、Dev 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在内的多项学术奖励。

专家点评

蒋献教授:这项研究聚焦于低剂量西罗莫司在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中的应用,提供了对该病治疗的新见解。KHE作为一种侵袭性较强的血管肿瘤,尤其在儿童中,常伴随卡萨巴赫-梅里特现象(KMP),其治疗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不容忽视。尽管西罗莫司已被广泛应用于KHE的治疗中,但关于其最佳剂量和疗效仍缺乏统一的共识。传统的治疗方案通常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水平(10~15 ng/mL),但高剂量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在儿童患者中随机团队,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尤为值得关注。此项研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设计,比较了低剂量(5~8 ng/mL)与高剂量(10~15 ng/mL)西罗莫司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低剂量西罗莫司不仅在疗效上与高剂量相当,而且显著减少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呼吸道、皮肤及黏膜不良反应的发生。这对于长期需要治疗的KHE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因此,低剂量西罗莫司为KHE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可接受的治疗选择。这项研究不仅为KHE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证据支持,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图片

蒋献,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皮肤科主任,四川大学前沿中心皮肤病学研究室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常委兼激光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兼老年学组组长;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四届中国皮肤科“优秀中青年医师奖”;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TTT、J Am Acad 、Brit J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40余篇;参编/参译规划教材6部,牵头制定多项指南共识;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20余项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入选人民日报第五届“人民名医”、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系列榜。

作者心得

研究心得

KHE主要发生在儿童中,成人病例较少,发病率约为0.07/100,000,其临床表现多样,约40%-71%的患者伴有-现象,表现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引发显著疼痛和活动性出血。本团队长期致力于KHE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聚焦病理机制、分子分型和优化诊疗方案,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治疗依据。2017年,我们首次提出“靶向+冲击”疗法用于高风险KHE;2018年创新了KHE临床分型;2022年主导完成首个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该疗法显著改善预后并降低后遗症发生率;2023年,我们提出KHE的远期并发症需引起临床关注。这些成果已被多部国际指南采纳,并获得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在已有研究基础和华西医院支持下,本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KHE患者样本库。2025年我们牵头完成了KHE临床诊疗的国际专家共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西罗莫司治疗剂量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广泛查阅文献,我们开展了不同剂量西罗莫司治疗KHE的临床设计与注册,最终完成了本研究,证实了低剂量方案不劣于高剂量方案。

投稿心得

of the of 是美国皮肤病学会的官方期刊,致力于满足皮肤病学领域临床和继续教育的需求,享有全球权威声誉,是影响皮肤科临床实践的重要期刊,在皮肤病学94本SCIE期刊中排第一。该期刊对临床研究的新颖性、严谨性和临床意义有较高要求,审稿由编辑和两位领域专家共同进行。初审时,编辑与审稿人都认可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客观修改建议,编辑给出的建议是“大修”。经过回应修改后,第二轮审稿建议“小修”,并要求进一步精简字数。原以为修改后即可满足学术编辑要求,但编辑在两位审稿人建议“接收”后又加送了第三位审稿人,再次提出“大修”建议。按照第三位审稿人建议修改后,文章才得以接收。本文自投稿到录用共历时10个月,期间严格的语言和字数要求使文章从初稿2400字减少至最终2000字。

通信作者

图片

吉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委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委员、小儿矫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委会青年学组委员。以第一完成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Blood、J Oncol、Brit J (3篇)、J Am Acad (6篇)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2022-2024年度儿科学领域、2024年度皮肤病与性病学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共同第一作者

图片

周江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四川省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优秀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作为执笔人撰写《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for the , , and of 》。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SCI 论文12篇,中文3篇,包括、J Am Acad (3篇)、Int J (3篇)等。

共同第一作者

图片

兰钰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参加多项省部级项目,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奖三等奖(2024),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连续三年)。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连续三年在环太平洋小儿外科年会(PAPS)进行发言。

共同第一作者

图片

邱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博士研究生。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奖三等奖,作为执笔人撰写《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和《盐酸普萘洛尔口服溶液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15篇,中文核心论文6篇)。多次参加环太平洋小儿外科年会(PAPS)、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学会(ISSVA)、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术年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并进行发言。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