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文学,是他对抗的方式之一——

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卡夫卡……他毫不掩饰对这些外国作家的钟情,甚至在文本中,多次嵌入他们的身影。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将军的部队》,开头就有着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味道。

如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评价其小说“有精确的技术,还有狠忍阴鸷的力量”,《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评选时,也称“他获得了精进的文学姿态和出色的写作技巧”。

从一开始“匮乏艺术才能”,到现在拥有“精确的技术”,小说家李浩,是如何走出倍受质疑的至暗时刻,又有哪些扭转乾坤的写作秘诀呢?

以下是他的自述——

01

大家好,我是李浩,是一名作家,也在大学教授《小说创作学》和《经典小说研究》。

在日常,我一向愚钝而木讷,而写作带给了我某种补偿。我希望写下命运,感吁,深思和追问,我也希望写下我的幸运和痛苦,爱与哀愁。

但刚开始写作时,其实并不顺利,我迷恋于场景、氛围、情绪营造,而故事的结构能力极弱,也匮乏核心感,我深深地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应该继续下去?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李浩

犹记得多年前,我在《漓江》发表了一篇小说,那一期小说的头题,是毕飞宇的《谁在深夜里说话》。

不久后,有位朋友翻阅报纸时看到我的名字,说:“李浩,有人评你的小说啦,快去看看吧!”

我兴奋地找来那期评论,其中谈到,毕飞宇的小说非常不错,而后一篇李浩的小说缺乏故事,干涸无感,意思不大,可以不看。

我顿时脸红心跳。

也差不多是那段时间,我去参加青创会,当时还是《漓江》杂志编辑的作家鬼子,在看了我的两篇小说后,很认真地劝我先不要写了,他说:

“现在大作家们不会和你谈小说的技艺,这是他们早就解决的问题,但叙事关、故事关,恰恰是你还没解决的。

你先不要写了,再写也是一个样,回去找你喜欢的、经典的小说来,把它们拆开,看它们是怎么完成的。”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李浩

之后半年,我真的没有写任何一篇小说,天天做的就是去拆解我喜欢的小说鸷怎么读,专注于它们的细节、高潮、叙事推进等方面的设计——

它写得好吗,好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可能?

我将它移动一下顺序,调整一下结构,是否可以?

它为何不能移动,我从不能移动中得到的技术经验是什么?

如果它可以移动并且移动后会效果更佳,那,我得到的启示又是什么?

我承认,从文本内部出发,追问小说中的一切是如何被小说家写出来的,进而继续追问如果把同样的主题、内容交给我来处理,我应怎么办、可以怎么办,这相当有难度。而且这个拆解过程,也会消耗比别人的阅读再多三五倍的时间。

但当我通过阅读揣摩大作家们在浑然天成处的文本技艺时,我的很多写作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所以回望那段日子,我诧异地发现,之前蹉跎的两三年,都没有这半年收获大。

02

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许多作家,甚至是其他领域的创作者,其实都在这么做,只是可能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而已。

比如在八十年代,鲁院的一些学员会用卡夫卡的语调写一篇很卡夫卡的小说,用博尔赫斯的语调写一篇很博尔赫斯式的小说,用劳伦斯的方式,用普鲁特的方式……然后几个人交换着看,分析其中的得与失,像与不像。

这几个人当中,有的已经是相当显赫的大作家。当然,这种模仿与后来他们的写作完全不同,他们有意发展了自己的样子,但这种刻意的模仿训练对他们非常有益。他们可以通过这种笨拙的方式,学习语言和结构,学习贮藏在风格中的个人气息。

再比如我在鲁院上学期间,一位从事电影文学创作的同学说导演看电影时,也会拉片拆解,先按正常速度看一遍,了解故事,然后第二遍只看剪辑,第三遍专注于灯光,第四遍只关心音乐……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李浩

所以我常对初学者说,“文章本天成”中那种随意和轻松的“天成”是有前提的,就是在写之前要“胸有成竹”,而在写作的最初阶段,拆解再临摹优秀的作品,就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

这就像练习书法、绘画,临摹是走向艺术的第一课,在临摹的过程中,还要努力地亦步亦趋,严格遵守,要学得像,最好能达到乱真。

小说创作亦是如此,先把故事的简单范式记下来,熟练掌握,把它打造成我们的容器,才有可能在这个容器里面,装入酒或者其它。

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曾在余华的小说中读到一种独特的句式结构,大约三年的时间我尽力地模仿他,然后又用三五年的时间将它融解掉。我在博尔赫斯那里,在纳博科夫那里,在里尔克、普拉斯或者拉什迪那里……

我承认自己不断地拿来,不断地尝试将它们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之中让它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虽然有时做得并不好。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李浩

譬如我写下《丁西,和他的死亡》《邮差》,那种“卡夫卡式”的渗入是我不能抹去的部分。

这个不断“进入”再不断“摆脱”的过程还在进行中。如果我说这一过程完成了,那将意味着我的艺术生命已经死掉。我不甘心。

03

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写作者似乎并没有拆解阅读的意识,写作技艺也没过关。

我之前做刊物编辑时,收过大量自然来稿,其中讲述的故事,如果是伟大的作家来写,我想将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因为作者们缺乏必要的技艺,他经历中的所有波澜,都变得味同嚼蜡,最后这样的作品只能忍痛舍去。

所以,当南方周末邀请我来拆解20世纪的经典小说,剖析其中的写作技艺时,我欣然答应。

不仅是因为我受益于这种拆解式阅读,更重要的是,我还有一个固执的、坚定的理念:那就是文学和一切艺术一样,都是可以教的,甚至是可以手把手地教的,我希望更多人,能够掌握这套写作技艺。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学习↑

这次除了我之外,还有5位活跃在当代文坛的作家们——鲁迅文学奖得主胡学文、石一枫、蔡东,十月文学奖得主王威廉。

我们会同大家一起阅读、拆解5本划时代的文学经典——

卡夫卡《城堡》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

加缪《局外人》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李浩老师课程试听片段

我想,跟着作家们阅读的一个好处是,他们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文学可能性:

他们知道想要完成这一情节的设置可有多少种方法,那些大作家们都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一种打开,让我们知道,原来完成这一个情节可以如此,还可以如此,如果我来写,我用哪一种方法可能更好,或者,我要创造一种新的方法,该从哪些地方下手。

在我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一直从这样的比对中获益,我也愿意从经验和教训这两个方向分享,使大家尽可能避免我所犯的错误。

文学是一项在梦中的造山运动,希望大家跟着课程,在将经典作品中的诸多优点为我所用之时,也能建造出一座属于自己的独特山峰。

与之共勉。

后记

早在三年前,我们就开设过《非虚构阅读写作实战营》,从写作视角出发,同4000+名同学一起共读了5本非虚构里程碑作品,大家直呼“以前看书只觉得好,现在能看出好在哪了”。

而在这三年里鸷怎么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同学催着我们研发《小说阅读写作实战营》。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经过多年沉淀,今天我们终于来赴约啦!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这次依然是让人无法拒绝的小说家讲师团——

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胡学文、石一枫、蔡东,十月文学奖得主王威廉。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他们深谙创作之道,笔下的作品是无数文学爱好者的案头书:

胡学文的《有生》,被作家邱华栋誉为“百年中国的立心之作”。

有读者一口气读完石一枫的《借命而生》后,感慨“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长篇小说”。

作家阿乙在读王威廉的《野未来》时,称其总是把王威廉的作品当作风向标研究。

而蔡东的《星辰书》,更是唤起了不少读者认真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

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乎都拥有着作家和老师的双重身份:

李浩是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威廉是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蔡东是深圳高校的老师,胡学文也曾做过语文老师……

所以他们不仅比普通读者更了解小说是如何被作家设计出来的,能用作家视角带我们深入文本,透视这背后的创作秘诀。

他们也比一般作家更懂得要如何设计课程,大家才听得懂、学得透。

像李浩老师在拆解卡夫卡时,就和一般的小说解读稿很不一样——

他坦言自己第一次读卡夫卡时非常不适,但重读时感受到了某种笼罩性的存在,觉得卡夫卡作品里提供的经验和认知方式,实在让人难以摆脱。

所以这一次,他不仅鞭辟入里地剖析了卡夫卡的故事设计、隐喻设计和细节设计,总结出了一套写作方法论。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他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引领我们去思考,卡夫卡为何会这样设计。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李浩老师在先导课上的部分内容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或许是这波兼具“老师”身份的“作家”们,能带给我们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5位老师一共准备了26节课,光讲稿就超过了14万字!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讲师部分课稿

北大中文系吴晓冬教授说:“传统的小说研究重点往往在于小说写了什么,并且进一步追问小说的社会文化根源,但很少关注小说中的这一切是怎么被小说家写出来的。”

但这一次,我们想为这一缺失做些微努力,5位知名作家带你剖析小说中的一切是怎么被小说家写出来的,让你一次听到过瘾!

依然是精选了5本必读的小说经典,从写作视角进入——

本期阅读的5本小说,都是文学领域无法绕过的里程碑作品: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在众多文学经典中,我们精选出了这5本,一是它具有某种代表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

比如卡夫卡在某种程度上“更变了整个文学的原有走向”,在其之后,你很难找出完全不受他影响的作家,像卡达莱、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奈保尔、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博尔赫斯等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卡夫卡带来的惠泽。

而受卡夫卡影响的马尔克斯,更是影响了大半个中国文坛,不少名家作品里或多或少都能窥见些马尔克斯的影子。

村上春树更是说,如果没有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遇,自己写出来的小说会跟现在的作品完全不同。

二是它们涵盖了小说创作的不同侧面,既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类型小说的创作之道:

比如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窥探城市文学要怎么写?

从《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寻找爱情小说要怎么创作?

从《局外人》中探索思想性小说又要如何写得有深度?

又能看到同一技法在不同大师笔下有何意想不到之处:

比如同样是写人物,菲茨杰拉德是如何塑造的,海明威、加缪和马尔克斯又分别是如何落笔的?

同样是细节,卡夫卡是如何处理的,马尔克斯又是如何处理的?

以前我们读这几本小说,更多的是停留在故事层面,但跟着作家们再次阅读,或许会发现,原来,小说是这样被作家们设计出来的。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也依然是用“三次阅读法”,打通阅读写作闭环——

和“15分钟读完一本书”“21天成为写作高手”的速成课不同,我们会通过“沉浸阅读-分析阅读-背景阅读”的“三次阅读法”,帮大家习得一套系统的阅读写作方法,真正将阅读技巧和写作技能结合。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这套学习流程已经被4000+同学验证,很多同学跟着节奏学习后,才发现自己之前阅读时,原来忽略了那么多精妙之处。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习得大作家们的创作技法,诚挚邀请你加入《南方周末小说阅读写作实战营:小说家的黄金读写法》。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5位小说家精选5本划时代经典小说

从写作视角出发

带你用作家思维进入文学世界

用解剖式阅读提升写作力

更有

600+分钟音频录播课+5节视频直播答疑课

700+页学习资料+作业点评

打通输入输出闭环

原价599元

早鸟价459元

现在下单还可再享30元优惠

直降170元!

到手价仅需429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

课程福利

购买课程的同学都将获得超丰富的电子版学习资料,包含阅读计划、讲师推荐书单、课程PPT讲义、思维导图等。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课程安排

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_鸷怎么读

原价599元

早鸟价459元

现在下单还可再享30元优惠

直降170元!

到手价仅需429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

口述:李浩

整理:胡康平 方东妮

(本文为推广信息)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