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
『阅读需要主张』
中午,掏出手机,准备叫个车。
呃,好像有什么不对……那不走了,叫个外卖 : )
这……做微信的书评君总要做点什么吧。ta想到了永远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找个选题。
然后,就这样了。
李一慢,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发起教育自媒体“一慢二看”
上图选自《黄雨伞》--
一群雨伞在雨中唱着歌,舞动着……
谁会喜欢雨呢?
当然是孩子们啦!
《谁喜欢雨?》
小青蛙、小鸭子都喜欢在雨里玩耍,
你呢?
亲爱的小姑娘
《下雨了?》
一件小雨衣,也能变成 玩具。
没下雨,怎么玩?
游戏,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下雨了》
下雨淅沥沥、淅沥沥地下在山谷里。
走开!走开!砰!砰!砰!
河马家族也要喝。
剪刀!布!
随着水塘越来越小骋怎么读,陆续奔到水塘的动物越来越多,更显出水资源的珍贵,画面张力及戏剧性十足,不由得担心起其他没水喝的小动物们怎么办?
《一个下雨天》
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下雨天里的好玩的事。浑身湿漉漉的小猪急急忙忙跑了回来,引起了在看报纸的山羊伯伯的注意,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下雨天里的好玩的事。浑身湿漉漉的小猪急急忙忙跑了回来,引起了在看报纸的山羊伯伯的注意,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随着小猪躲雨的遭遇,一群群动物伙伴出现了:先是一只个头小、跑得快的老鼠,紧接着,来了两只豪猪,还有三头水牛骋怎么读,四只豹子……最后,大家都到同一棵大树下来躲雨。
《下雨天》
天亮了,下雨了,
姐弟俩开始玩水啦!
院子、社区、林野、公园和街道。
他们走过水洼,
脚下溅起了朵朵水花;
他们在大大小小的角落,
发现躲雨的昆虫;
他们返回温暖的房屋,
在干爽的房间透过窗户看雨景……
《大雨哗啦哗啦下》
星期六的早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然后,下雨了。鸡被吓得咯咯咯叫,猫对着鸡吼,狗朝着猫叫,爸爸呵斥狗,吵醒了小宝宝,警察找上了门,路上堵成一团,汽车鸣笛,美容院老板和理发师吵起架来……
突然,雨停了,跟着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还可以用一本《下雨天》做个例子,
看看怎么跟孩子读字少的绘本。
“提问回答”的游戏
最近喜欢多角色绘本,要是这些角色各自重复地说着、干着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事,那就更好不过,幼儿们就是在反复中构建一些我们能看见,或者看不见的能力,比如猜测,比如预测,比如等待,比如迫不及待地翻页……可是这样一本一问一答的绘本该怎么读?
“提问回答”的游戏正好借着文图展开。循着孩子的阅读顺序,他们先看到画面会发出第一次疑问或者疑惑(雨?这些线条是雨么?),看到文字或者听到大人的朗读后就形成真正的问题,也就设定了“提问回答”的游戏方向。只是,书中的答案却毫无道理而言,稀奇古怪---那是作者假托书中隐藏的阅读者(封底上依偎在妈妈旁的小男孩)给我们的一个示范而已,我们明了这一层,就一定要包含和赞赏孩子的各种答案。
图画,引导孩子观察力:发现细节,孩子的乐趣
相似图画的重复又该如何读?图画的重复往往形成一个阅读的节奏,在这个节奏的空挡,我们给予适宜的语言和图画,正是引发幼儿观察和思考的大好时机。要是这个“鼓点”能用特定的画面呈现出来,再好不过了。本书中的“雨线”,不仅完美地起着这样的作用,而且又能起着叙述故事的功能。在书中的语言之外,在孩子的经验之外,我们可在描述“雨线”稍作调整,“这样下雨的天”(还有风)--这三个额外的话语,不仅仅可以让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到线条的形状和方向的变化,而且可以调动他的经验,回忆或想象刮风下雨的场景!这样一个小小的铺垫,当我们翻页后,豹子在风雨中骋伞的狼狈会变成会心或会意……接下来是雨点儿更加密集--怎么看出来的?不是更加连续了,更粗了呢?
这样往下读,我们该怎样去说“下一个雨幕”呢?我无法写出不同孩子的描述---前提是在前面不同的“雨幕”中,我们给了孩子充分的表达,最起码我们做了一些示范,那么孩子怎么说都是合适的。比如“-天上下起了狮子毛毛雨!”
再翻页,出现了更为疯狂的雨幕。而前面的文图预测中,结论都指向了动物---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开动脑筋思考:能让这个雨幕疯狂的动物,肯定要比前一个蝴蝶要彪悍一些吧?或许,霸王龙也在孩子们的思考中呢……这样的游戏至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思路,这是许多可预测绘本的常见情形。可本书作者没有让我们轻易得手,接下来仍然密集的雨幕中埋伏着新的转机---幼儿当然能发现,就像我的孩子抢着说:“风停了!雨大了!”说实话,我真得还没有这样的反应。雨幕让下一个出场的老虎只能趴在洞口向外张望……
文 x 图 x 声音的合奏提高阅读力
这本书中线条描绘的雨丝变化多端,眼尖的孩子会发现各个角色的黑铅线条中有着寥寥几笔彩色……
这样的阅读经验的累积,有助于孩子们读图能力,从线条的变化中感受风雨的不同;更有助于孩子们的创意能力,雨中欢快的动物们那一抹色彩,原来是他们的本色。孩子在共读时候的强力参与,会更容易感知文、图和声音的变化,仿佛可以“令”故事发生一样,特别是像本书中,图画显然处于优势地位,视觉给孩子带来更直接、更强烈、更迅速的审美效果,我们最好变成亲子共读中的配角。
连同“提问回答”的游戏,孩子就可以参与到故事之中,欣赏图画,猜测,问答,还有自我表述……
有时,碰到我们咋一看搞不懂的绘本,不妨直接跟孩子共读:孩子才不是以搞懂没搞懂来阅读的,他们是感性动物,嘻嘻哈哈中总会直达文图之本。有了他们的共读,我们凝固的大脑会被反复敲击,返老还童。想象能力伴生而来的是表达能力,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样能力。
而且,会通过这样有意思、有自然设问的文图的绘本来帮助孩子形成这样的阅读能力。还有就是观察力,因为有了前面的游戏体验,孩子再接下来的共读过程中,会全然投入到观察、猜测和表达的“提问和回答”的游戏之中,阅读能力也随之成长……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