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环节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波澜壮阔、震撼世界的征程,它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无数英雄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那就是红军长征!(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资料,展现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与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这段征程跨越了千山万水,历经了无数艰难困苦,但红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完成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今天磅礴的拼音,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用诗歌去感受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领略红军战士的豪迈情怀。(板书课题:七律・长征)
二、新授环节(一)初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课本下方的拼音或者字典来解决。(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错误,如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mín)山” 等)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声音也很响亮。接下来,老师想请几位同学站起来为大家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并且思考一下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朗读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如 “这位同学在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把‘暖’和‘寒’的对比读出来了,很不错,但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中,‘逶迤’的读音还可以更准确些。”)
最后,让我们一起齐读这首诗,再次感受它的节奏和韵律,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学生齐读)
(二)生字词教学
(课件展示生字词:崖、渡、索、岷、征、逶迤、磅礴)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生字词,看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学生自读)
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遍?(指名学生领读,教师针对多音字进行强调,如 “征” 在 “长征” 中读 “zhēng”,在 “出征” 中也读 “zhēng”;“难” 在 “困难” 中读 “nán”,在 “灾难” 中读 “nàn”)
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和笔画。比如 “崖” 字,它是上下结构,上面是 “山”,下面是 “厓”,表示高耸的山崖,我们可以结合诗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来理解它的意思。(通过字形分析和诗句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渡” 字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与水有关,在诗中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里就是渡河的意思。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掌握这些生字的写法,我们来看多媒体展示的笔顺。(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生字笔顺,学生跟随书空)
现在,请同学们给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学生积极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如 “这位同学用‘悬崖’造的句子‘那座悬崖高耸入云,十分险峻’,非常形象。” 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精读课文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可以在书上做批注)
好,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刚才的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等会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部分小组的讨论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 “大家可以从诗句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
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小组代表发言)
一组同学说:“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可以看出红军要翻越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这些山又高又险,但红军却把它们看作细浪和泥丸,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非常好,那同学们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用 “腾细浪”“走泥丸” 来形容五岭和乌蒙呢?(引导学生体会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通过这种夸张和比喻,强烈地表现出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魄。
还有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二组同学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体现了红军在渡江时的艰难,金沙江的水流湍急,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更是危险重重。”
那这里的 “暖” 和 “寒” 字又分别表达了红军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字词的含义和蕴含的情感)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暖” 字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寒” 字则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这两个字不仅是对环境和气候的描写,更是蕴含了红军战士丰富的情感体验。
同学们,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分析,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那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引导学生体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总结升华)没错,这首诗高度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朗读的技巧。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时,要读出豪迈、大气的感觉,语调上扬,“逶迤”“磅礴” 要读得稍重一些,体现山的雄伟,“腾细浪”“走泥丸” 则要读得轻快,表现出红军的蔑视困难;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时,前一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语速稍快,语调轻松,突出 “暖” 字的喜悦,后一句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语速放慢,语气凝重,强调 “寒” 字的紧张与艰难。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诗句,读出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长征的艰难险阻。(学生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对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鼓励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朗读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朗读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帮助,使其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三、巩固环节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件展示练习题)
第一题是填空题:“红军长征经过了( )、( )等地方。”(参考答案: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
第二题是选择题:“‘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 )A. 平常 B. 空闲 C. 无端”(参考答案:A)
第三题是判断题:“‘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只是指天气寒冷。( )”(参考答案:×)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独立完成这些练习。(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题意)
完成练习后,同桌之间交换练习本,互相批改,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同桌交换批改,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做题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纠错,如 “很多同学在选择题中选错了磅礴的拼音,‘等闲’在这里的意思是‘平常’,表示红军把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都看作是平常的事情,体现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大家一定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再做选择。”)
除了练习,我们还有拓展延伸的任务。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写作方法,现在请大家仿照这首诗,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克服困难的经历,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进行小练笔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情感深度上进一步提升;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启发,如 “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在学习某项技能时遇到的困难,像爬山一样艰难,但是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把这个过程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写出来。”)
写作完成后,我们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阅读感悟和体会,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如 “这位同学的作品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困难比作一座高山,很形象,但是在情感的表达上还可以更强烈一些,可以多描述一下自己克服困难后的心情。”
最后,老师为大家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籍,如《长征的故事》《红星照耀中国》等,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深入了解长征历史,感受长征精神。
四、总结环节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谁能来说一说《七律・长征》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情节,如 “这首诗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历经的艰难险阻,包括翻越五岭、乌蒙山,渡过金沙江、大渡河等,以及红军战士们面对困难时的英勇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重点生字词呢?(学生回答重点生字词,教师再次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如 “崖”“渡” 等字)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呢?(引导学生总结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教师补充完善,如 “表达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五、作业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以下作业。
书面作业:抄写生字词,每个字抄写三遍,并组词、造句;背诵课文,默写《七律・长征》。
实践作业:根据诗歌内容,画一幅长征的手抄报,或者制作一个简单的长征路线模型,在下节课进行展示。
阅读作业:阅读《长征的故事》,并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收获。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再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长征的章节,并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六、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长征的伟大与艰辛,以及红军战士们的崇高精神。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传承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七、板书环节
七律・长征
长征艰难: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红军精神:乐观、无畏、英勇顽强
写作手法:夸张、比喻
(在试讲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逐步书写板书,做到简洁美观、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书写工整,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 END —
▍声明:本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扫一扫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