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胜村,有这么两条特殊的路。
一条水泥路镌刻了东胜村乃至中山市的现代化设施走进农村的发端,也记录了东胜游子归家的路。
一条环村路是东胜村走向未来的路,刻印着新一代东胜村人奋斗乡村振兴的足迹。
40多年前,在陈广球等港澳乡亲、华侨的支持下,东胜村修建了全村也是中山全市第一条村级铺设的水泥路。
东胜村原党支部书记何武军对此记忆深刻:“东胜村河网密布,村民沿河而居。以前,村里的泥路依河而建、非常狭窄,最窄处仅有30厘米。下雨时,路上遍布泥泞,骑自行车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河中。”
鸟瞰民众街道东胜村。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上世纪80年代,香港中山浪网同乡会理事长陈广球回到村中,目睹了村中孩童上下学行走小路的不便,深为感慨。于是,陈广球牵头发动港澳同胞、华侨捐资,赞助东胜村修路的资金费用,让东胜村成为中山第一个村级铺设水泥路的农村。
这条水泥路长约5000米游子归家,几乎覆盖村里所有沿河而居的人家,被视作村中“内环路”。道路建成后,一改东胜村道路狭窄、村民通行不便之苦,让东胜较早形成了完善的交通路网。
正所谓路通财通,东胜村凭借道路通达的优势,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吸引了一批工业项目落地。其中,就包括中山南兴缘绝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东胜村引进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发展高峰期员工达500人,年产值超过500万元,每年可为村里带来数十万元的利润。这些企业的进驻,让东胜村一跃成为当时浪网片区工业发展最早的村落之一。
40多年后,如今,这条水泥路大部分已被重新覆盖,难寻往日踪迹。但一条全新的水泥路在扩宽、生长、升级,成为东胜村的环村路、希望路。
当往来车辆自由穿梭在东胜村的水泥路上。人们很难想象,40多年前,这里曾是泥泞不堪、宽度不足半米的黄泥路。
这条环村而建的景观路,链接起了东胜村4000多亩土地,成为东胜村新的“外环路”,也是东胜村未来乡村振兴的重点。东胜村党支部书记何高潮透露,东胜村将把环村路打造为文旅产业的核心地带,使其成为一条特色农业长廊、文旅特色路段。
东胜村的环村路,链接起了东胜村4000多亩土地,成为新的“外环路”。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一条水泥路连通了东胜村走向外界的道路,为东胜村埋下了工业发展的种子,使其从农耕盛行的沙田水乡,转身成为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正是华侨的力量,让东胜乃至民众成为当时率先开化、领先时代的地方。
从水泥路到环村路,不变的是,侨的力量依然在延续游子归家,为东胜的未来种下了新的希望。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