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抄写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作品《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二)》。

这组词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求雨后到石潭谢雨的路途中所作,主要写作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它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请友友们赏阅!

卒组词二字2个_卒加偏旁组词_卒组词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手写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二)

北宋.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2)。潭在城东二十里卒组词,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3)。

旋抹红妆看使君(4),

三三五五棘篱门 (5)。

相挨踏破茜罗裙(6)。

老幼扶携收麦社 (7),

乌鸢翔舞赛神村 (8)。

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

这组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是时苏轼43岁,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卒加偏旁组词_卒组词二字2个_卒组词

苏轼简介

释 文:

村姑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你推我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剩余的祭品引来乌鸢在村头盘旋不去。黄昏时在路上遇到一个醉倒的老人。

与友友们共勉。欢迎友友们批评指正、点评。

共同学习,天天向上,抄书快乐!

抄书打卡第83天

天天向上1964

2023年9月3日

卒组词二字2个_卒组词_卒加偏旁组词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注 释: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2.徐门:一作“徐州”。

3.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4.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

5.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6.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罗裙:丝绸裙子。

7.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8.乌鸢:乌鸦、老鹰;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卒组词,称之为赛神。

卒组词_卒加偏旁组词_卒组词二字2个

鉴 赏:

第二首(旋抹红妆看使君)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卒组词二字2个_卒加偏旁组词_卒组词

苏轼简介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