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学,贯及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深受道家影响、讲求行动实践哲学的《鬼谷子》在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中颇具特色。《鬼谷子》内容涵盖游说沟通、纵横谋略等,与军事活动触类旁通,历来兵家都把它称作兵书。与《孙子兵法》相对应,“鬼谷谋略”被称为文兵法,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鬼谷子》以“道”为理论依托,将其思想学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提出“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的军事观点。“无形”乃“谋定后动”之意,强调行动之前“谋划准确周到”的重要性。“不争不费”是“止战”“不必打”之意,体现出“能战”和“准备打”的重要性。《鬼谷子》认为战争如同棋弈,置于盒中为死棋,置于局中才生动。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谈及领兵打仗,《鬼谷子》认为“谋”至关重要,强调“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财货之有无之数,料人民之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获取尽可能多、全、真、准的信息。在军事行动中,要善于主动谋取敌方情况,从而根据不同变化采取不同措施筹策,“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以静制动,达到“张网而取兽”的目的。从宏观上控制,而非被动接受,这正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基本条件。《鬼谷子》主张“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因势利导筹策,变被动为主动,谋求战争利益最大化。

在军事谋略方面,鬼谷子曰:“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联焉,而守司其门户。”讲的是掌握事物规律来保存自己、克敌制胜之术,在“谋”的基础上,与事实相对应,进行有分析、有目的的谋略,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注重军事哲学的辩证法,讲求实际、实战的方法。

《鬼谷子》的军事哲学思想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曾高度评价《鬼谷子》军事思想,称其对德国政治军事的智谋影响很大。在日本东京,更是设有以《鬼谷子》为原型的“纵横研究院”,介绍纵横家思想,研究《鬼谷子》智谋,并曾请中国学者前去讲授鬼谷子学说。台湾学者陈英略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鬼谷子的心理作战方法与理论》一书,被美国翻译出版。此外,还有人把《孙子兵法》和《鬼谷子》并称为中国古代谋略的姊妹篇,可见其在军事领域的地位。

“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习主席深刻指出:“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复杂多样,并呈现多向联动的特点。抓备战必须通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中国没有侵略的基因,只有复兴的梦想。所谓“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惟有矛盾面前不躲不避,困难当前不藏不绕,问题面前不屈不挠,夯实“不争”“不费”的根基,方能不负强军重任、不负兴国伟业。

策筹文武_筹策_策筹占卜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