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代诗歌史,诗人大都有着高远的政治理想,但他们却败给了现实,最终落得贬谪之苦。以宋代为例,欧阳修、苏轼就是其中代表。同时,他们也是在诗词中苦极自嘲,抒发旷达的代表。尤其是苏轼,更是将旷达的宋调发展到了极致。

小编今天便向大家分享一首欧阳修的经典诗作《黄溪夜泊》,和大家来一起看看欧阳修诗中的旷达。《黄溪夜泊》是欧阳修被贬夷陵时路过黄溪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抒发了欧阳修无辜被贬的深沉感慨。并在最后两句中一吐心中旷达豪迈之气。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欧阳修的诗,不因迁谪岂能来。

欧阳修的诗_欧阳修诗词最佳十首_欧阳修诗歌特点

【注释】

1、楚人:楚国人。楚,战国时的大国,为七雄之一,据有今湘、鄂、皖、江、浙诸省之域。登临:登山临水,谓游览自然胜景。《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2、暂到:刚到,乍到。暂,始、初。愁肠已九回:犹“九回肠”。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愁。回肠,极言内心忧虑不安。萧纲《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3、万树苍烟:青色的烟雾笼罩着茂密的树林。万,极言其多。苍烟:青烟。

4、满川明月:明月的清辉朗照着平旷的原野。川,平野、平地。一猿哀:柳宗元《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欧阳修的诗,哀猿何处鸣。”

5、殊乡:犹“殊方”,异域,他乡。残岁:残年,岁暮,指一年将尽的时候。

6、慰客:犹“迁客”。慰,郁闷。《庄子·外物》:“心若县(悬)于天地之间,慰暋沈屯。”把酒杯:把盏,把酒,端着酒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7、吟咏:这里指作诗。《诗经·周南·关雎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孔颖达注:“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吟咏性情也。”后因用为歌咏或作诗的意思。

8、迁谪:被贬谪到外地。

【翻译】

楚人自来喜爱登高,抒发心中的烦闷。我才到这里,也觉得忧愁难忍。莽莽苍苍的树木,终日不散的烟云,使三峡显得阴霾沉沉。开阔的江面,明月高悬,不时传来猿猴的悲鸣。远离故乡,又逢岁暮年关,怎不叫人心惊。要想安慰孤独的灵魂,最好还是开怀痛饮。闲来信步漫游,遇见山水佳丽,不妨高声长吟。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各地的奇山异景。

欧阳修的诗_欧阳修诗词最佳十首_欧阳修诗歌特点

【赏析】

《黄溪夜泊》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首古诗,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经黄溪作。首联以“恨”、“愁”二字点明主旨,为全篇定下基调;颔联以景逆情,用黯淡、朦胧两种不同的景色作渲染,进一步抒写缠结难解的愁绪;颈联喟叹岁暮谪居卧他乡,只能借酒浇愁,感慨深沉;尾联自我解嘲,在无可奈何之际故作旷达。此诗气象阔大,意绪苍凉,为欧阳修七律的佳作。

诗中不仅描写了三峡苍暗、明月满川的景象,揭示出峡川月夜的苍茫、辽阔、凄清之美;而且借助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受。这里,既有无辜被贬的深沉感慨,又有思乡怀归的惆怅之情。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又自我解嘲,故作旷达。

首联“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两句,欧阳修先是表露了自己的贬谪之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楚国人一直喜欢登山临水来抒发心中的愁恨。我才刚到黄溪,便觉得愁肠百结、烦闷难忍。《楚辞·九辩》中有“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之说。欧阳修心中的愁恨,自然是因为遭受无辜贬谪导致。

颔联“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两句,欧阳修从大处落笔,以壮阔的自然景观来渲染他的愁恨。即放眼望去,莽莽苍苍的树木被烟云终日笼罩,整个三峡看上去都显得阴霾沉沉。明月的清辉则照在平旷的原野上,不时传来猿猴的悲鸣。“暗”和“哀”,既是对景色的形象描绘,也是对欧阳修谪居他乡的愁苦之情的表达,极为贴切传神。

欧阳修诗词最佳十首_欧阳修诗歌特点_欧阳修的诗

颈联“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即谪居他乡,又逢岁暮年关,叫人心惊。要想得到安慰,适合借酒消愁。这两句诗说明了欧阳修遭受贬谪之苦,已经是经年累月。且以往也都是强颜作欢,借酒浇愁,来暂时宽慰自己的内心。诗到这里,欧阳修依然还是在抒发自己遭受贬谪所带来的愁恨。

但尾联“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两句,欧阳修却是笔锋一转,化悲情为旷达之语。说遇到了美丽的山光水色,不妨就高声长吟。如果不是遭受贬谪,我又有什么机会来看这祖国大好河山呢?寥寥十余字,一股旷达豪迈之气便迸发而出。

综观欧阳修的这首诗,气象阔大,意境苍凉,但最后两句却是旷达至极,令人拍案叫绝。而欧阳修身为苏轼的老师,或许苏轼后来常结合自己多舛经历,在诗歌作品中作旷达之语,便是受到了他的影响。不管怎么说,欧阳修这首千古佳作,写于其被贬夷陵之时,写于他人生挫折之时,所表达出来的旷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欧阳修的诗_欧阳修诗歌特点_欧阳修诗词最佳十首

相关试题

[注]①暂:始、初。②残岁:一年将尽的时候。③慰客:犹“迁客”。慰,忧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的一项是( )

A.与自古以来的楚人一样,登临高处的诗人因满怀遗憾而感到十分悲伤。

B.颔联对仗工整,气象宏阔,“苍烟”与“明月”的色调令人黯然神伤。

C.诗人身在异乡的漂泊况味,让他自己拿起酒杯来,借以抒发心中郁闷。

D.前三联句句借景抒情,所表达的各种情怀与层层愁绪盘结于诗人之心。

2.本诗作者因自身经历,触景生情,全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

1.D.“前三联句句借景抒情”错。首联是写因贬谪之恨,而溯源到屈原,借以自喻而自慰,可终不能抑制这种生活的愁怨,并不是“借景抒情”;第三联属于直抒胸臆,写客居异乡,苦恨经年,只有借酒消愁,也不是“借景抒情”。

2.①首联写因贬谪之恨,而源溯到屈原,借以自喻而自慰,可终不能抑制这种生活的愁怨。②颔联通过写景进一步渲染作者谪居他乡的愁苦心情。③颈联写客居异乡,借酒浇愁,表达了内心的伤感和无奈。④将悲情化为临风吟咏,因能饱览楚地奇异谲诡的风光而自豪,表达了一种旷达豪迈之感。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