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破藩篱 志存高远谋幸福

落窠臼的拼音和意思_不落窠臼_落窠臼怎么读

蔡子明

蔡子明,原进圣村党总支书记,1975年成立了如皋市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在那个人民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年代,在那个头脑还相对禁锢的时代,如果没有勇立潮头的意识,没有我将无我的魄力,没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谁敢去搏上一把?蔡书记做到了,进圣村的党支部做到了,虽然其间有太多的曲折,太多的艰辛,太多的不解甚至是非议,他和他的团队都扛过去了,在那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记工分的年代不落窠臼,居然实现了全村每年人均5元的红利。

蔡书记回忆说,当初为了留住技术工人和生产骨干,也为了开拓市场,作为支部书记的他,愣是力排众议,从每个生产队统筹二斤花生,给技术人员改善生活,为推销人员提供补助。为此,蔡书记还在全公社社员大会上被点名批评,并差点被免职,但蔡书记等一群人没有退缩,甘愿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勇敢地坚持了下来。

为了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外出洽谈业务,自然要穿得体面点,蔡书记偷偷买了一件白衬衫。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穿着无异于“抢了领导的风头”,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不落窠臼,蔡书记把它揣在包里,一直等到过了跃进河桥北才偷偷换上。

营销人员要远赴东北洽谈业务,蔡书记知道北方天气寒冷,他把新做的自己还没有舍得穿的棉裤拿出来,留给业务人员御寒取暖。

……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蔡书记等一群党员同志没有考虑个人得失,在创业的路上勇毅前行,因为他们坚信,共产党就是要为群众谋福利,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蔡子明、马德平、丁夕泉……创业的火炬共同点燃,创业的接力棒代代传承。

蔡书记等人并不只停留在少数人发家致富,而是致力于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蔡书记曾经在70年代的如皋干部交流会上放出豪言,要让进圣村成为“家家有楼房,家家有汽车,家家有老板”的“三有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经常组织营销队伍培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与他人分享,让一批批“泥腿子”也开始走南闯北,把下原的医疗器械推向全国。

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渐打开,医疗器械的需求越来越多,产品供不应求,而且受资金限制,不允许有产品积压。蔡子明和马德平等人反复研究,一方面决定加大生产机械投入,扩大产能,购回了如皋市第一批高频机,保障了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要求所有供销员及时汇总订单信息,实行“以销定产”的经营策略,终于化解了产经销的矛盾。

如今,预言已成为事实,不仅是进圣,整个下原乃至于如皋,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医疗器械之乡,下原医疗器械人的脚步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

蔡子明不甘贫穷,敢于向命运叫板;不落窠臼,敢于冲破藩篱;志存高远,勇于构建美好愿景。他是引路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他是指南针,指引后辈们商海弄潮;他是常青树,年届八旬依然不忘初心。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担当!

END

来源 | 王志祥、丁越

编辑|许容容

校对|曹玺雯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