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负/

春/

衡溪古村村史简介

衡溪古村,别称衡头,讹为行头,地处遂川江中流,系遂川县田镇田心村的一个自然村,人口约千人。地跨遂川江两岸,坐拥平畴沃野,而又依山傍水,高耸的文峰、秀峰、潭门岭和低洄的江流溪涧相映成趣。古有衡溪“十景”之说,有沙园亭、水阁四亭、莲峰庵、义仓等人文胜迹。对此,光绪丁亥重修《古南乡衡溪蒋氏族谱》所载《衡溪地舆图势意》有诗云:“华峰朝峙,拱贵人也。一字案岗,耸文峰也。五马溪渡,驰芳名也。潭门壁立,高望阀也。束衣披秀,荣昼锦也。岩岭横疏,锁巨门也。涓涓双江流不罄,其萦洄也。松竹风月,西眺乎四亭;莲峰古刹,北镇夫水口。东则义仓粟储,南而沙园池林。此又衡溪之巨观也。”可谓山川秀丽,景色宜人。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人文和光荣的革命事迹,古色与红色资源丰厚。

雩都_雩_雩什么意思

一、古 色 资 源

衡溪蒋氏的开基祖为唐末礼部侍郎蒋绍铎(850-934)。据光绪丁亥年重修《古南乡衡溪蒋氏族谱》记载:蒋绍铎,名元,字觉世,号振堂,原居长沙,大顺元年庚戌(890)进士及第,官授礼部侍郎,后为避湖南马殷之乱,藏名隐遁,与二弟绍録、绍锐徙居吉州,二弟分居西昌、石阳,铎公择遂兴南乡衡溪开基。据蒋氏后人考证,“衡溪”之名来源于绍铎公对湖湘的故土情怀,因而取此名以寓意其浓郁的“衡阳湘水之思”。开基至今,有1100多年的建村历史。

雩什么意思_雩都_雩

蒋绍铎开基衡溪以后,衡溪蒋氏人文蔚起、英才辈出,尤以宋代为盛。有文进士4人,其中唐末1人,即开基祖蒋绍铎,宋代3人,即蒋贲丶蒋概父子与蒋天民;有武进士1人,即北宋的蒋经;有举童子科(亦称童子科进士)1人,即蒋立。有文举(不含中进士的文举)有7名,武举(不含中进士者)有7名。另有“明经进士”(即岁贡进士)2人,恩贡2人。此外还有诸多举孝廉丶举详明或由国子监入官者,入庠及参加乡试考试者则不胜枚举。总之,光绪丁亥重修《古南乡衡溪蒋氏族谱》之“仕宦录”总共记载由唐末至清光绪丁亥年间的科举仕宦人物349名。

雩什么意思_雩_雩都

其中有许多人文佳话。首屈一指者为北宋“父子进士”。十世祖蒋贲(1006-1078),字国华,号文菴,性资明敏,理学正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为遂川中进士第一人。历官广信军通判、三司度支判官、夔州转运使、河北转运使、三司盐铁判官,系理财能臣,政绩载于《宋史》、省府志及《欧阳修集》,班班可考。并曾于皇祐四年出使辽国,庆贺辽太后正旦。祀乡贤祠。其子蒋概(1028-1094),又名如德,字康叔,皇祐元年己丑(1049)进士。历官大名府知府和巴东县令。曾与理学大师周濂溪及洪崖彭德纯同游巴东龙昌洞,在当地留下“三游洞”的佳话。祀乡贤祠。著述甚富,《宋史》著录有《蒋康叔小集》一卷,其文《龙昌洞记》《龙泉县创建城隍祠记》《归州怀忠堂记》《遂兴南乡蒋氏衡溪记》及诗《登雄州北门楼》等尚存。蒋概侄孙蒋天民亦中进士。蒋天民(1137-1211),字师尹,学于白鹿洞朱熹门下,三举解榜,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及第,历官瑞州高安簿、袁州萍乡丞、袁州推官,与武夷蔡元定相交甚厚。另有蒋经(熙宁壬子武进士)官授安抚司安抚佥事。又有父子皆显达:蒋概之孙蒋克宾(族名天隆)中宣和辛丑解榜,官至工部给事,次子蒋周封(族名廷忠)中乾道辛卯科文举,官授广东南路提学,三子蒋周裔(族名廷懋)中淳熙庚子科文举,官授柳州知州。有“一门三御史”:蒋崇拱由国子监大学生官任福州判官,诰赠御史中丞,其长子蒋真孙中嘉熙庚子科文举,官授御史中丞,次子蒋寅孙(又名桂)中淳祐己酉解榜,官授右副都御史。宋末又有族人蒋立(族名组孙)中景定庚申童子科举人,官至虞部侍郎。等等。因科举隆盛,仕宦显赫,宋代衡溪蒋氏有龙泉望族之称。

雩什么意思_雩都_雩

宋末元初,元人南侵,为报大宋三百余年隆恩,衡溪蒋氏十九世祖赣州团将蒋一元(字以清)与弟二元追随文天祥在赣州举兵勤王,兵败后在广东五坡岭惨遭杀害。后其族弟蒋复元因此辱斥过境衡溪的元将,触怒元廷,遂于祥兴己卯年(1279)四月发兵围剿衡溪蒋氏,上下五代约八百人俱戮,骨暴沙砾,血流成河。唯有虞部侍郎蒋立长子蒋端元携老谱藏匿麦地幸免杀戮,恰其妻罗氏归宁五云,夫妇遂同被充军山东莒州。元大德八年(1305),蒋端元携长子蒋祖荣从山东返归龙泉衡溪复基,而屋宇灰烬、居址龙脉已烧城墙砖数年矣(今南京古城墙及衡溪尚有当年烧制的城墙砖遗存)。端元父子在衡溪旧基上复兴家业。蒋端元晚年留下老谱一帙、泒行数语,并撰《衡溪蒋氏复基小引》叙及衡溪蒋氏灭族及复基原委,交祖荣收存,而他则归老山东。

雩什么意思_雩_雩都

蒋祖荣复基后,衡溪百废俱兴,其子蒋宗玉官亚宪大夫,洪武年蒋伯玟钦赐光禄大夫;乾隆年间蒋元龙(族名居琮)、蒋贤彤中明经进士。至此,衡溪蒋氏人文丕振。

值得注意的是,建国后曾琼英主编《遂川县志》据《泉南蒋氏六修族谱》(简称汤溪谱)载蒋贲父子为“巾石乡汤村人”。2016年,遂川县县长办公室组织专人调查群众反映《遂川县志》所载蒋贲父子籍里之事,并邀请了编写新中国建国后首部《遂川县志》的副主编及原县志办主任(均已退休)参与,查阅了清代《龙泉县志》以及建国后遂川县编写的首部县志《遂川县志》人物传记篇中有关蒋贲、蒋概的资料来源依据,并实地到衡溪、汤村两地查阅族谱及其他相关资料,调查表明:

田镇衡溪村光绪丁亥(1887)年重修的《古南乡衡溪蒋氏族谱》载明蒋贲、蒋概为衡溪村人,而巾石乡汤村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修的《泉南蒋氏六修族谱》也载明蒋贲、蒋概为汤村人。而我县建国后首部县志中关于蒋贲、蒋概人物传记的资料,依据的是巾石乡汤村的《泉南蒋氏六修族谱》,因此人物传记中直指蒋贲、蒋概为巾石乡汤村人不准确。鉴于首部县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编写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经请示有关领导,只有待以后再次续修县志时予以修正。

并予以回复公示。之后遂川县志办也就此行文正式回复,并将根据调查结果及县长批复,在今后再次续修县志时修正直指蒋贲父子为今巾石乡汤村人的不当做法。

衡溪村尚存有古谱、古祠、古匾、古砖及古地名遗迹等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众多遗存。

雩什么意思_雩都_雩

古谱即光绪丁亥重修《古南乡衡溪蒋氏族谱》。衡溪蒋氏族谱始自南宋蒋天民首纂。历代重修族谱情况如下:

南宋嘉泰四年首修谱:淳熙十四年进士、理学名儒蒋天民晚年倡修,其友武夷蔡元定为作序并题辞留印,进士李迨作跋,蒋天民自题辞,并撰有《南乡衡溪蒋氏族谱世系源流图略叙》。

南宋景定五年重修谱:虞部侍郎蒋立(族名组孙)主持重修,其友文天祥、龙泉县令辛应为之作序,孙档作跋,蒋立自跋。

明万历十七年草谱:蒋登淮手撰草谱,存录复基祖以下至登字辈人物世系和艺文,登淮自跋。

清乾隆二十五年重修谱:蒋国幹、蒋居仁等主持合族重修,吉安知府王铭琮、龙泉县令张若翼及邑人张振义(徽州祁门令)、周埙(河南淇县令)、彭焕斗皆为之作序,蒋国幹等作跋。

清道光六年重修谱:龙泉县教谕徐而骢为作序。

清光绪丁亥年重修谱:全名《古南乡衡溪蒋氏族谱》,蒋士海作序,钟陵梅友文堂梓,线装布封,扉页拓印有宋人蔡元定题辞及印章,完整保存至今。

​建国后乙未年(2015)续谱:衡溪蒋氏七村十房总谱,全称《古南乡衡溪世恩堂蒋氏续修族谱》,分两部四册,上部两册是对光绪丁亥谱的影印出版,下部两册即为自光绪丁亥年至公元2015年128年来的续谱。前房蒋国芳主持大修,夏园房蒋应华主编并为序。

雩都_雩什么意思_雩

衡溪蒋氏老谱存留有数十篇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文章,涵盖序、跋、记、赞及封诰文、祝寿文、墓志铭等各类文体。据查考清代《龙泉县志》,曾为衡溪谱作序或记的南宋龙泉县令李准、上官世京、辛应,清乾隆年间吉安知府王铭琮、龙泉县令张若翼,以及曾中进士及为官的邑人李迨、梁岳、孙档、萧祖善、周埙、张振义、曾蕃衍等,他们的在任时间或及第为官情况等与衡溪谱上相关文章的署名完全吻合。

雩_雩什么意思_雩都

古 祠 衡溪现存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南乡蒋氏宗祠”等古老祠堂。

“古南乡蒋氏宗祠”系衡溪蒋氏总祠,堂号为世恩堂。世恩堂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衡溪蒋氏祖祠。据北宋龙泉进士、东南路转运副使萧世京作于嘉祐三年(1058)的《南乡衡溪蒋氏贲翁先生祖祠记》(载衡溪历代重修谱)记载,衡溪蒋氏祖祠为十世祖三司盐铁判官蒋贲创建。乾隆年间(据祠内石柱题刻及族谱等记载),衡溪世恩堂蒋氏在祖祠旧基上重修宗祠,并保存至今。宗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歇山顶式,一井两进,门首题额“古南乡蒋氏宗祠”,正门内外左右并排伏立着四蹲高大威猛的石狮,张牙舞爪,活灵活现。中开天井,重檐飞角,宽敞明亮。享堂、寝堂、影壁、左右厢房及房上阁楼等皆依宋代蒋贲公创建的祖祠旧制,内部构件及肌理一应俱全。寝堂内安放着开基祖、复基祖等历代先贤以及宋末不屈殉国的一元公、二元公的神位。享堂上悬挂着金色的“恩荣”牌匾,系嘉庆元年朝廷敕赠,昭示着衡溪蒋氏的昔日恩荣,至今犹熠熠生辉。厅堂内撑起八根方形石柱,硕大雄伟。上施斗拱、梁枋大木及椽飞等,用材粗大,斗栱层叠,雕镂精巧。天花藻井更是色泽耀目,雕饰繁复精美,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令人叹为观止。每根石柱上都刻有楹联和题款。这些楹联不仅措词隽雅,而且暗含衡溪蒋氏的源流及发展历史,寓意深长。其中文天祥所题楹联最为醒目大气。景定五年,衡溪蒋氏重修族谱,文天祥应蒋立之邀题联颂赞。其中长联云:“科甲肇遂兴之首簪缨不二世族,阀阅自湖楚而上钟鼎第一名家。”上联是说衡溪蒋氏十世祖天圣八年及第的蒋贲公为古遂兴(今遂川)中进士第一人,其家族人文昌盛、世代簪缨;下联则溯及衡溪蒋氏基前源流,即基祖绍铎公源自“湖楚而上”的“第一名家”(疑指湖南古代第一位名人大司马安阳侯蒋琬家族)。另有一对短联曰:“千年礼乐衣冠第,万代蒸尝禴祀心。”此外,祠内石柱上还留存有乾隆年间龙泉知县张若翼名字的题刻。

雩_雩都_雩什么意思

古 画 2011年8月,衡溪 “古南乡蒋氏宗祠” 在进行拆旧维修时,在宗祠中厅的屋檐下,发现一幅彩色巨型古画。系宣纸绘制,画的上半部分纸张略有残损。整幅画长2.2米,宽1.98米,展示的场面气势恢宏,画工笔法细腻,线条明快流畅,色泽瑰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画上绘有人物292个,衣着纹饰精美,面部神态逼真,表情丰富多彩,神态动作各异,画中穿插龙凤造型船只、家禽牲畜、飞鸟游鱼等,再现了求学仕途、官宦出行、衣锦还乡等丰富的情节内容,表现了作者对明理修身、金榜题名、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该画有所残缺,见不到题跋印章,具体绘制年代难考。但其所绘内容与吉安其它地方“喊船”时所供奉的神舟图非常相似,据《龙泉县志》记载,遂川自古有悬挂神舟图“接元宵”的风俗。衡溪村位于遂水之滨,蒋氏宗祠里发现神舟图,与该村淳厚的人文土风以及滨水而居的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现已收藏于县博物馆。

雩_雩什么意思_雩都

衡溪古画一角

古 匾 衡溪不仅尚存有嘉庆元年朝廷敕赠“恩荣”牌匾,还有保存于衡溪夏园房房祠铎音堂内的乾隆初年悬挂的“铎音堂匾”与“明经进士匾”。铎音堂系为缅怀开基祖绍铎公引身高洁的遗风而建。至迟在明前期便已存在。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明经进士”(岁贡的雅称)蒋元龙(乾隆《龙泉县志》之“选举志”载其功名简介)率同派重修铎音堂,现记载当年铎音堂重修的古匾仍旧完好保存,匾上题刻着“乾隆壬申”“嗣孙元龙率同派重修”等字样。另外,记载乾隆年间蒋元龙功名纪录的“明经进士”古匾现仍旧保存完好。此外,衡溪夏园尚存一块始制年代不详之“洛社耆英”匾,似为明清时期衡溪夏园房年高望重之耆英所制。2016年,铎音堂因年久失修倾塌,旋又重建。这些陈旧的古匾经稍加油漆后悬挂于重建后的铎音堂中厅。

雩_雩什么意思_雩都

衡溪夏园铎音堂古匾(乾隆十七年壬申重修铎音堂时悬挂)

古 砖 衡溪村发掘有数块元代至明初烧制的古城墙砖。其中有一块砖上清晰地刻有“吉安府委提调官王庸”及“龙泉县提调官白敬先”等字样,而这些字词内容在衡溪谱蒋复元生平简介及《衡溪蒋氏复基小引》中也有记载。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编《南京城墙砖文》等文献所载被考证为元代至明初烧制的城墙砖中,其中有一些砖刻的铭文为“吉安府委提调官王庸府吏吴彬 龙泉县提调官白敬先司吏李仁”等字样。可见当年衡溪村雷公脑等地被掘窑烧城墙砖之事当属实。

雩都_雩_雩什么意思

衡溪村发掘的元明古城墙砖

古地名 衡溪族谱中所载宋元时期衡溪古地名及遗迹,如蒋贲公创建的沙园亭,工部给事蒋克宾创建的风竹松月水阁四亭,还有上马下马处、雷公脑、窑上、仓下、鬼神坛等,以及历代祖坟山场,至今尚以地名或遗址的形式保存着,成为衡溪蒋氏古老历史的见证。

二、 红 色 资 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衡溪蒋氏族人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成为遂川县与西庄齐名的红色村庄。主要有以下一些红色资源:

一是系1925年成立的“耕田会”的发生地。1925年底,田籍革命先烈、共产党员彭芬兰在衡头(即衡溪)组织“耕田会”,发展会员23人。与王遂人在西庄创建的农会是同一时期。这在《遂川县革命斗争大事纪》及相关党史资料上有明确记载,而且《遂川县革命斗争大事纪》开篇就是对西庄与衡头(衡溪别称)两个红色村庄的革命事迹的记载。

二是系国家一级革命文物“遂川县苏维埃政府蒋正光代表证”的保存地。该“苏维埃代表证”系遂川县博物馆馆藏的两件一级革命文物之一,为镇馆之宝。该证的捐献者蒋正光是田衡溪夏园房族人,谱名文明,“字正光”(据《衡溪蒋氏续谱》),是他于1928年参加遂川县工农兵政府苏维埃大会时的代表证。新中国成立后蒋正光将此证捐献给县宣办。代表证是用红布剪成的长方形布条,长16厘米,宽11厘米,右上方用墨书写“22号”二个字,中间一行用墨书写“代表蒋正光”五个字,左下方用墨盖有“遂川县苏维埃政府”的印章。

雩都_雩_雩什么意思

三是衡溪蒋氏族人积极参加土地革命,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牺牲和努力。衡溪村于1929年秋成立了中共田区行头支部,为遂川最早成立的党支部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衡溪蒋氏至少有十多位族人参加革命。大都英勇献身,其中英名载于《中国共产党遂川历史第1卷 1919-1949》中“遂川籍革命烈士英名录”中的衡溪村红军烈士有7名(不含由衡溪徙居别处的蒋氏族人),包括曾任区团委书记的蒋洪迎,曾任红军排长的蒋文焕,红军班长蒋洪任,红军总工会宣传员蒋洪照,等等。

四是衡溪村系名载遂川史册的1942年“伤兵事件”的发生地。民国三十一年(1942),衡溪蒋氏族人受国民革命军三十后方医院“伤兵”打劫、骚扰、烧杀,忍无可忍,奋起反抗。全村16岁以上男丁头缠红巾,手持铁铲、鱼叉上阵,打败数百“伤兵”,双方死伤三十多人。此事惊动省里,被《遂川县志》之“大事记”及《遂川文史》第8辑回忆性文章载录,其中曾琼英主编《遂川县志》之“大事记”记载如下:

雩什么意思_雩_雩都

以上就是衡溪古村的建村历史、科举人文及红色资源情况。虽历经上千年的风雨沧桑,但这个遂水古村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忠勇爱国、尊师重教、敢为人先的优良家风依然被衡溪蒋氏家族秉持坚守,犹如流淌不息的遂川江一样世代相传。

雩都_雩什么意思_雩

2020年,吉安蒋氏宗亲会为衡溪蒋氏学子蒋侨荣升北大接风庆贺场景

本文作者系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