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风里饴,还是在雨里,团团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中秋快乐
今天是中秋节小假期的第二天,一想到还有两天才能见到可爱的你们,团团心里甚是思念啊。在家的团团和“小七”一起琢磨着在这个吃月饼赏月亮的节日里,要不要给小可爱们做一档专题节日内容。在团团各味月饼的诱惑下,“小七”终于同意和团团一起为大家准备一档七里河区中秋节特辑节目,小可爱们,赶快随着团团的脚步一起来走近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来吧!
花好月圆人团圆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团团来说,中秋节除了坐高铁回家和亲人团聚之外,团团最期待的,还要属中秋节特色美食——月饼啦!
中秋月饼大放送
你不能拒绝月饼,就像你不能拒绝中秋假期
月饼(拼音:yuè bǐng)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中秋快乐
杨枝甘露
桂花红薯
流心黑芝麻
流沙香芋
抹茶红豆
香甜栗子
粒粒芒果
草莓甜心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舌尖上的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小小的月饼
大大的思念
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不管是因为工作、学业或是什么原因,每到中秋节,都会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思念感,思念家乡的一切,包括妈妈亲手煮的面条饴,舅舅亲手包的饺子,有点耳背的爷爷,温暖慈祥的奶奶。从来都没有习惯流浪的灵魂。
中秋节,如果有时间,总该回去看看,是思念,也是中秋节最温馨的礼物。最后,团团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