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拼音,单独出示生字,再次认一认,读一读,首先齐读,然后开火车认读,对于难记忆的字再请同学帮助记忆。

出示课件10:

3.字词送进课文,再来大声读一读课文。

引导去拼音读课文:字词都读准了,也理解了,现在把这些字词送到课文里,去掉拼音,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听。要大声读,开始吧。

出示课件11:

(设计意图:课文虽然简短,但是生字比较多,而且对于汉字的演变,学生较为陌生,但是又对字的演变充满好奇,所以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以不同的归类形式把生字分组学习,最后回到课文,设置合理的梯度、有趣的归类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通课文,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达到识记字词的目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小结,引入课文:课文读的通顺流畅,那我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出示课件12:

预设:这段主要讲了“贝”字的演变过程。

教师板书:(第一段:“贝”字的演变过程)

出示课件13:

了解甲骨文:甲骨文就是古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甲骨文的样子

出示课件14:

2. 对于汉字的演变我们以前也学过一些,你能想到哪些字也是像“贝”这样演变过来的吗?

出示课件15:

启发联想:比如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象形字,水、日、月、山、火等。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识记生字,并学会在读文中检索到关键信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贝”这一类汉字的演变特点,了解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观察对比,练写生字

1.交流学习

出示生字ppt16:

引入写字:我们了解了“贝”字演变过程,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把这个字写好看吧。

讲解:“贝”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最后一笔是长点。对比学习“财”字,贝做偏旁最后一笔长点变短点。(板书:独体字:贝)

“甲、币、与”都是独体字(板书:甲、币、与),“甲”字是在日字基础上加一竖,但“日”要写的扁宽一些;“币”的第一笔是撇不是横,撇下面是“巾”字,注意“巾”字的长竖在竖中线上;“与”字是“写”去掉秃宝盖,笔顺容易出错,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竖折折钩,第三笔是横,第三笔横比第一笔横要长。

2.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写字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贝”和“财”对比书写生字,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做偏旁的变化,学生自己发现、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当然,对于有难度的字,应该具体指导,带学生一起书空练写。)

【板书设计】

3.“贝”的故事

第一段:“贝”字的演变过程

独体字:贝、甲、币、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壳、骨、钱、关”等4个字,会“动物、贝売”等10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 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7:

复习要求:出示本课的词语,自由读一读。

二、探究学习,积累词语。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贝”字的起源,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先来一起读一遍第二段,边读边思考问题1:这一段给我们讲了什么?

出示课件18:

预设: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用途。

(2)问题2:贝壳有什么特点?

预设:贝壳漂亮、珍贵,还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板书:(贝的特点:珍贵、不易损坏、装饰品)

(3)问题3: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预设:贝壳可以作饰品,也可以当作钱币。

板书:(贝的用途:当作钱币)

出示课件19:

(4)启发思考一: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预设: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财”

板书:(与“贝”相关的字:多与钱财有关)

(5)启发思考二:为什么“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回答。

预设:因为古人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而且可以随身携带、不易损坏,所以把贝壳当作钱币,因此贝字旁的字多与钱财有关。

(6)启发思考三: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

预设:赠、贺、赌、费、账、货、贷、贪、贿、赂……

2.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明确要求:大家可以借助字典去认识更多带贝字旁的字,我们已经知道贝字旁的字与钱财有关,接下来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读完后试着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3. 引申练习

指导完成课后练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这个故事了,回家后请把它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下面我们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根据所学的课文,看图猜一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出示课件20、21:

预设:铜镜,两个字都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多与金属有关,古人都是以铜为镜正衣冠;珠宝,“珠”是王字旁,王字旁源于“玉”,因此王字旁的字多与玉石珠宝有关,都很名贵,课文中的“珍”也与此有关。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在充分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并能讲述故事,同时激发学习主动性,自己去查阅字典,去搜集有趣的汉字的故事。)

三、积累词语。

提出读词要求:学完课文,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后第二题中的词语,并试着用这些字再组一些其他词语。

出示课件22:

预设:珍宝、硬币、财经、赔偿、购物、贫民

(设计意图:通过读词语,结合生活体验延伸组词,巩固对所学字偏旁的认知和运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写生字新词

1.交流学习

出示课件23:

指导学习:请同学们来看看“壳”字,上中下结构,上面是“士”上横长、下横短;“骨、关”都是上下结构,“骨”上半部分里面包着的不是口而是横折,下面的“月”作偏旁时,第一笔撇变竖;“关”字上面是倒八,第一笔点,第二笔是小撇;“钱”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钱”右半边和“线”的右半边一样,是两横,要将其跟“找”的右半边区分开。

2.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提出书写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写字姿势。

3.抄写词语:动物、贝壳、甲骨文、张开、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比如。

明确要求:自己读一读本课词语,然后写一写贝字旁的字,每个词抄写一遍。

【作业设计】

1、把“贝”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拓展延伸:汉字真有趣,请你再找一些有趣的汉字故事读一读,读完之后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一来培养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及汉字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3. “贝”的故事

贝的特点:珍贵、不易损坏、装饰品

贝的用途:当作钱币

与“贝”相关的字: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反思】

本节识字教学课,围绕教学目标,我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首先,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利用图片、游戏、视频等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在这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我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课文内容,思考课后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并收获学习的成就感。

不足之处:一、时间分配有些不合理,学生写字时间有些仓促,练习不是很到位。

二、还可以再对孩子们已知的课文内容少讲些,多些时间来拓展他们想要探索的以及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新拓展链接:

央视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共300集,寒假陪孩子看起来!

统编备课链接:

领取课件方式

关注本公众号贝字旁的字,加微信后

发短信“二识字3贝的故事”

即可获得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