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由两部分组成,即资金端与资产端。所谓资金端,指的就是平台的流量端,即如何募集资金。而资产端,则是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宝”背后的实质,即如何使用资金投资的问题。

一个P2P平台分为资金端和资产端的获取,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也可以结合,也就是O2O模式。

对于互联网金融资产端的获取,可以进一步分为P2C资产和P2B资产。也就是说,P2P平台的债务可以来自于个人或小微企业,也可以来自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资产端,如新希望旗下互金平台希望金融就是供应链金融模式。

此外,还有专门的流量入口,也有专门开发资产供给其他P2P平台的产品。随着搜索引擎营销获客成本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平台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通过APP推广来降低获客成本。首先我们需要了解APP吸引流量的特性,而要解释不同APP吸引流量的特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第一,存量市场对比增量市场

对于安卓应用市场而言,目前做的完全是存量市场,用户无非是在不同的几家供应商里选择一家,几乎不存在着网站“拉新”的工作。这是因为用户的教育阶段已经完成,据相关的调查,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和微信的普及率希望金融,应用市场的普及率几乎相等。整体而言,存量市场获取流量不大需要靠买量,自然流量获取成本较低。对于存量市场而言,最终用户的忠诚度会很高,可以形成垄断的格局。

而游戏,可以做的主要是增量市场。尽管存在着从类似游戏拉用户的行为,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游戏和游戏之间不构成冲突,这也导致游戏的用户获取成本较高。而且由于不是存量市场,最终游戏无法形成垄断,用户总会不断的去玩新的游戏,这就导致了游戏的寿命周期往往不长。

观察分析:P2P网贷行业在高速增长,但距离普及还相当遥远。可以想象挖财目前做的主要是增量市场,买来的用户应该绝大多数是互联网金融的新用户,而不是从对手那里挖来的老用户,这里面隐含了巨大的教育市场费用。最终,互联网理财入口也会成为存量市场,成为一个很普及的工具,但目前还远远没有到达那一步。

第二,是不是用户的刚需

微信,应用市场,对于几乎所有智能机用户,均是刚需。而游戏则不同,属于更上一个层次的追求。相比起刚需的应用,非刚需的应用获取用户的成本会更高。

观察分析:可以想象的是,最终智能手机用户,一定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有理财需求。而这批人最终也会固定使用1-2个综合理财入口服务。对于他们而言,理财是刚需。但正如以上所说,目前市场的阶段还在“教育用户”,即使是刚需的工具,目前获取用户的成本也还居高不下。但可以期待,未来当流量入口格局已定,大部分潜在用户都被转化完毕以后,流量获取成本就会急剧下降。

第三,是不是有网络效应

微信,相比起手机应用市场,由于存在着巨大的网络效应(朋友圈的人越多,粘性越大),自然马太效应显著,一家独大。而安卓应用分发市场,则是数家巨头寡占。

观察分析:对于理财应用来说,网络效应不如社交应用明显,但可以是未来挖掘的一个点。比如网贷天眼,就在全力打造投资理财用户社区,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用户留存,也同时降低新用户获取成本。综合而言,未来理财应用会是一个类似安卓应用市场的格局。

综上,目前导致理财应用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市场未成熟,存在恶性的竞争。根据网贷天眼预算,目前中国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理财用户,人数不超过200万;而潜在的用户群体,则可能可以达到数千万以上。在这数千万用户都开始线上理财之前,流量边际成本增加还会持续。但是流量入口作为一个生意,如果类比安卓的应用分发平台,也许能看到未来几年后的格局。

如何从P2P平台APP推广进行破冰?

相对于广告营销的投入,P2P平台APP开发的的投入可以考虑加大,包括APP的注册流程优化、用户体验优化、内容优化等相关的人、物力的投入,提高用户的留存率。

APP推广要考率到用户的留存率,可以布置相关的吸引用户留存的页面。如每天签到赠送财富值或积分,这些达到一定数值后可以兑换平台相关的投资福利,如现金红包、VIP等级提升等,形成每天让用户签到的氛围,也就是提高用户粘性。

可以想象,未来当流量入口格局已定,大部分潜在用户都被转化完毕以后,流量获取成本就会急剧下降,正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也就是这个道理。而获得更多的小白用户,会形成一定的用户基数,未来可能会变成投资大户也不是不可能。小白用户往往具有理财知识少、观念淡薄、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因此P2P平台在针对这些用户做推广时,要采用引导教育型的策略,给他们能看得到的实惠,同时也要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开发出相匹配的短期理财、活期理财产品希望金融,小白用户才有可能留存下来。而二次转化问题(是否投资P2P平台)也需要客服和销售团队人员的定期追踪和反馈,让小白用户了解自己的存在感。

目前各大应用商店也是琳琅满目,要做到的是在主流应用市场能够搜索到自己平台的APP,为了提高APP的曝光率,可考虑在主流应用商店做付费广告推广,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适当地引入事件营销和媒体公关营销,一般结合时下热点的事件往往会引起病毒式的传播。特别是要利用好新媒体如微博、微信传播优势,形成网络效应,行业大多数人才有可能知道你的存在感,即品牌的知晓度。

综上,在搜索引擎营销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可以适当地加大APP推广的投入,当然前提是有这么一个好的APP,进而考虑到了用户体验、刚需、便利性、用户粘性等,还怕APP推广不出去吗?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