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祠胡同发布公告,将关闭近三个月,管理消极、发帖不活跃的讨论版。作为国内最早成名的社区网站,它曾红极一时,如今正成为消逝的舆论场。
真的到了“别了,论坛”的时候?
西祠胡同
曾身价近亿,现不断压缩成本
作为国内最早成名的社区网站,西祠胡同成立于1998年,鼎盛期旗下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人,2000年以8500万元的身价出售给艺龙,但是运营并没有大的起色。
2016年,西祠胡同开始全员减薪,管理层也只拿60%薪酬。有媒体报道分析称,今年西祠再次宣布清理非活跃讨论版,也是缩减运维成本的做法。
与刷朋友圈、发抖音小视频不同,手机时代的90后、95后估计很难体会,在PC时代,发帖、跟帖、删帖、置顶、互动,是大家上网的“正事”,凝聚了一代网民的集体回忆。
西祠胡同社区原本是南京本地BBS,影响力却扩展到全国,几乎集结了一代最活跃的网民。网民们不仅在论坛交流,也组织线下活动,在一些记者业务交流(微信)群,仍然有传承自西祠胡同时代的讨论。
发稿日,笔者搜索“西祠胡同”的官网,它介绍自己是国内首创的网友“自行开版、自行管理、自行发展”的开放式社区平台,致力于为各地用户提供便捷的生活交流空间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点击“胡同口”,仍然可以看到新发的贴子,保持着更新。它可以切换不同的城市,诸如“南京”、“重庆”等等数十个,不过,南京仍然是它用户最活跃的城市,相比之下,重庆版略显冷清。
辐射重庆
霸占PC时代,一代网民集体回忆
在重庆,西祠胡同和天涯差不多同时进入网民的生活,西祠胡同始创于1998年重庆天涯社区论坛,天涯论坛创办于1999年,一年之差,两者影响力相当,几乎“霸占”了重庆PC时代的网络。
重庆自由职业者郑先生就是天涯和西祠胡同的骨灰级用户,他接触西祠胡同要早些,因为个人喜好,他后来做了几年的天涯社区首席版主。在郑先生的记忆里,论坛在重庆的黄金时期是2006年到2009年,用户多,影响力也大。
“那个时候,很多人上网的必修课是,每天到西祠胡同讨论当日的热点,很有热情,写很多东西。”郑先生说,除了网上的讨论,论坛还搞线下活动,影响力可见一斑。
一个叫陈易的大学生,在网上发帖要“卖身救母”,引得网友感动,捐款十余万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陈易的父母是公务员,进而引发了网友激烈讨论、跟进,论坛也成了社会热点发布的阵地。
此后,西祠胡同、天涯又陆续跟进,多个社会热点事件在这里得到追踪。例如“小雪玲”事件,甚至引来全国网友从各地赶来重庆探望,央视也跟进作了报道。
一位资深网友告诉记者,相比现在自媒体、APP的多样性,得益于那时候传播渠道的唯一性,论坛的传播能力很强。“其实,它就是那个时代的自媒体,最早的自媒体,自由发声”。
不过,随着微博、微信的发展,互联网迎来了手机时代,对西祠胡同、天涯等社区的冲击很大。以郑先生为例,他2015年起,就已经从西祠胡同抽身,不再逛论坛。
曾经,论坛是不少主流精英人群交流、发声的阵地,随着网民上网习惯、舆论场的转变,它们也逐渐淡出了主流网民的生活。
变局
不够短平快,但有持续性
作为一个骨灰级的用户,对于论坛被微博、微信取代,郑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微博、微信的冲击大来自于它的产品特点,简言之就是“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确实在传播上有天然的优势。
“从这个角度说,论坛的产品形式有些跟不上形势了。”不过,郑先生也认为,论坛对一个事件的跟踪具有连续性、完整性,这种也是论坛的优势,因此他认为论坛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相比于手机端热点事件的纷繁、健忘,很显然,论坛网民们的情怀、严肃性都要更强烈一些。
不过,情怀终究只是情怀而已,那一代的网民已经各奔西东,郑先生已经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上网。而另外一批资深网友重庆天涯社区论坛,或转行,或继续活跃于微博、微信,论坛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西祠胡同发布的公告称“我们倡导拥抱新事物,西祠移动端(手机端)将成为运营重点,西祠胡同小程序将全面开发”。业内人士称,这是大势所趋,说明西祠胡同是看清了形势的。
链接》
西祠胡同大事记》
1998年初春,青年教师刘琥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开发出西祠胡同原型。
1998年4月14日,西祠胡同正式开站
1998年4月29日,居委会第一帖诞生,作者:quake
1998年8月1日,西祠胡同在云南路1号电信大楼举行第一次网友聚会
1998年11月某周日,西祠举办首次网友议会,共计21位网友参加
2000年2月22日,e龙收购西祠胡同,响马发表e龙西祠首次公告
2001年3月初,西祠第二次重大改版,确立18个频道的社区分类
2003年12月,西祠胡同入围《新周刊》评选的新锐媒体
2004年1月,西祠第三次重大改版,建立20个频道
2005年9月,新版西祠胡同公测
2006年9月13日,新增地图功能
2016年,西祠胡同开始全员减薪
2018年,西祠发公告,关闭讨论版
不光是西祠,还有天涯等,很多当年火爆的论坛沉寂下去了。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相信,在很多资深观察者的心中,这是不开避免、挥之不去的疑问。
答案,就是你想的那样,也未必全如你想的那样。总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也许跟别人认为的是一样,也未必完全一样。
无论你认与不认,时代变局已定,该告别的迟早要告别,那就好好告别,拥抱新生,岂不是很好?
本号致力于政经热点,主创系重庆资深媒体人
创号之初,便屡创数万阅读的纪录,数据在不断攀升中
扫描下方二维码,与小编探讨一番,岂不快哉?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