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焰和他的朋友——影子、伤心的鱼和白嘎力们,发迹于黑客圈的“前社交网络时代”,尽管不及更早的前辈wushi、、TK和冰河等黑客知名,但毕竟也曾在黑客圈获得过不可替代的江湖地位;他们做过“黑产”,也替国家做过事;他们挣过大钱,也曾困顿不知如何自处;他们享受当“暗黑破坏神”的快意,也希望网络安全能变成阳光下的生意。
资深IT从业者曹政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黑客其实并不神秘,他们背后也有领导,有决策者,有利益诉求,有价值观,有禁区,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电影《无间道1》里,刘德华饰演了一名黑社会安插在警方内部的卧底,但是被梁朝伟饰演的警方卧底发现了身份。生死关头,刘德华一半真诚一半无奈地跟梁朝伟说:“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对冷焰这样的网络安全创业者来说,运营一家公司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但在5年或更久远的时间以前,黑客和网络安全还都是冷门。
那时候,大多数黑客的升级通道还非常隐晦。他们依赖《黑客X档案》、《黑客手册》和《黑客防线》等“地下杂志”纯凭兴趣入门学习,通过盗取网游账号、刷QQ会员、攻破别人网站进行实操训练,然后在一些更加小众的论坛交流。他们是那些QQ账号被盗和网站首页被篡改的“受害者”眼中的坏蛋。那时候,没有“白帽子”的概念,“安全”也并不吸引人。
在2010年之前,从任何一个角度看,网络安全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互联网用户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认识,只能从传统的盗窃概念理解——“盗窃虚拟财产”怎样盗qq号,而刑法当中也没有相应的条款来准确定罪量刑。
“没有什么问题是刷钻解决不了的,三钻不行就加个靓号。”冷焰读书的时候就用黑客技术帮同学搞定了许多事。他说,这给他带来了一种最原始的成就感。
需要黑客技术支持的所有非法牟利行为都能称为“黑产”。偷盗网游和QQ账号只是最“小儿科”的一种,包括地下博彩、游戏、金融与招聘等许多行业,都有黑客的身影。而福建、广西、海南和东北等省是知名的全国“黑产”集中地。通常情况下,盗取QQ号码会成为一名入门黑客练手的工作,尽管腾讯在QQ账号安全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腾讯做的并非尽善尽美,在黑客们眼里不管是软件中的漏洞还是服务中的空子,都是相当明显的。丢失QQ号码几乎是每个网民曾经的经历,只不过有些人可以申诉回来,而有的却永远跟自己的QQ说拜拜了。
做“黑产”来钱快且容易,早年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许多活跃且深藏绝技的黑客或多或少地都挣过“黑产”的钱。
2008年大一暑假,冷焰在内蒙古跟着黑客前辈做完一个安全项目,挣了四五千块钱。回武汉之前路过北京,与一些在网上神交已久的其他黑客见面。一位ID是“小志”的黑客招待他去一所大学旁边的夜总会KTV,“学生妹,随便摸!”,花钱不眨眼。这让刚挣完辛苦费的冷焰大开眼界,“我操吓傻了,那会儿都是小孩子,哪儿见过这个”。
现在360安全应急响应中心(SRC)担任负责人白嘎力,读大学的时候边自学边跟着前辈做项目,做一次可以赚不到一万,算得上算不上黑产他自己也不清楚,但对2009年的大学生来说,一个月生活费才几百块钱,一万元已经是天文数字,做几个项目就把四年的学费加生活费都挣到手了。
“那会儿心态真的不一样了,你也不用学习,你也不用工作,我觉得很好啊,一天还可以赚多少多少钱。”刚开始挣到钱,白嘎力就计算一天挣了多少,这样的话一个月就能挣多少,一年五年就能挣多少,“晚上高兴得睡不着。”
2013年,一个在厦门做境外博彩项目的黑产团队,且不算能挣多少钱,整个团队一两天的花销就是一辆奥迪A4。
有通过黑客技术改善了生活的,就有最早是因为“被黑了”要寻求报复而踏入行业的。俞华辰(ID:伤心的鱼,朋友们都叫他鱼)就是这么成为黑客的。
2004年,跟很多年轻人一样,鱼特别喜欢玩网游《千年》,刚用一个月的生活费买了一个装备,第二天账号就被盗了,特别彻底。伤心郁闷之后,鱼决定“反击”,在西单图书大厦发现了一本《24小时黑客入门》,如获至宝。很快看完了书,鱼又奔向中关村,见人就问哪有卖远程控制软件,把很多商户都吓着了。当时他还以为“灰鸽子”那些东西跟和Adobe这类软件一样,有正版能买到的。
这样自己瞎看了一年半,期间还上了北大青鸟的编程培训班,但是鱼放弃了软件工程师的工作,选择去《黑客X档案》当编辑。就是在这段时期,伤心的鱼认识了冷焰,两个黑客从未见面,以ID相交近10年。
当年因为“被黑”一怒之下自己修炼的鱼,义无反顾地选择成为一名黑客,玩了很多票大的,也赚了很多票大的。
另一个跟冷焰走得很近的黑客张祖优()怎样盗qq号,从来没进入过地下黑色产业,一直就是“好学生”的形象,但这不妨碍他跟一群曾经沾染黑产的哥们混得很好。在他看来,黑产“也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可能会对技术思路的打开有很大帮助,” 他是个技术控。
在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知道创宇已经工作了4年,他至今记得高中时在网吧自学技术的岁月:第一次进入一个网站的后台,第一次写程序弹出一个框、根据《黑客X档案》的教程第一次绕过网吧系统免费上网。“我现在学会一门新语言都没有那种感觉了,”说。
在社交网络还没出现的时候,《黑客X档案》、《黑客手册》和《黑客防线》这些没有刊号的“地下杂志”,就是冷焰、伤心的鱼、小志、、樱花浪子和冰的原点……这一群黑客们秘密“接头”的地方。他们在上面投稿,或主持专栏“骗点稿费”,然后再通过杂志社互相获得联系方式,维系着线上的沟通。
用冷焰的话说,这些没有正规刊号的黑客杂志“不仅仅是中国黑客界的历史瑰宝,更多是一个许多人最纯真的年龄段的回忆。这个年龄段的人是目前国内安全行业一线的中流砥柱,如同文艺青年之于《萌芽》这本杂志的感情一样。”
这群ID在5-10年前还都是学生,大家的眼睛里都放着光,但都囊中羞涩,没什么财力和精力搞全国性的聚会,黑客们相见最多在同城以内。冷焰和伤心的鱼通过《黑客X档案》认识了10年,一直在密切联络,但从来没见过面,直到2015年才第一次有机会线下见面。
冷焰曾在知乎问题“如何评价诸如《黑客 X 档案》、《非安全黑客手册》和《黑客防线》之类的杂志或读物?”里撰写答案描述这次迟到的见面:“感觉跟恋人未满一样,大家双眼都噙满泪水”。
在网络安全圈现在已经独当一面的黑客们回过头看,都会觉得这段纯粹由兴趣驱动的时期是最珍贵的。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