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Title 要态度!
“
一蜂至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高清下载,亦能游观乎天地;
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于大海。
“不要Title,要态度”栏目是声究π为广大有声语言爱好者提供的在场、发声的平台,无论你是职场菜鸟、稚嫩青椒,还是业界翘楚、学界大拿,这里,不要Title,只要态度!
导
读
杭州亚运会刚刚闭幕,不禁感慨,一场成功的体育赛事,背后离不开赛事转播使人们得以远距离切身体验赛事的魅力。
伴随着媒体产业进入智媒时代,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和赛事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智媒时代中的北京冬奥会,各类新兴技术在赛事转播中广泛应用,使得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科技含量最高、转播时长最长、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开辟了体育赛事转播的新时代。
本期“不要title 要态度”摘发杨泽生、张尧的论文《智媒时代奥运会赛事转播的创新与发展——以北京冬奥会为例》,本文全文发表于《声屏世界》2023年第11期。
张尧
大学青椒
北京冬奥会于 2022 年 2 月 4 日开幕,于 2022 年 2 月20 日圆满落幕。从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赛后公布的数据来看,北京冬奥会的电视转播在多个方面再创历史新高。北京冬奥会期间 OBS 共投入 3829 名制作人员,超过 660 台摄像机,在全球的转播时长达到6000 小时,比 2018 年平昌冬奥会创下的 5600 小时转播纪录多出 400 小时。同时,北京冬奥会也成为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以开幕式为例,全球共有 5 亿电视观众观看,超过此前排名第一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 3.88 亿人次观看历史纪录。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媒体已经进入全新的智能化时代。[1]智媒技术的广泛应用,既打破了传媒业的原有边界,也推动了传媒业的生态迭代。北京冬奥会期间 OBS 继续推广使用新兴转播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以更新颖的方式和冬季项目体育迷进行互动,使北京冬奥会的转播更加具有吸引力。总体而言,北京冬奥会的电视转播呈现出三个特点:沉浸式和虚拟化的公共信号制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制作方式以及远程数字化参与的突破。下面将详细对北京冬奥会电视转播技术和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北京冬奥会的创新传播方略,并展望今后体育赛事媒介化传播的发展方向。
新兴转播技术:全面应用与广泛普及
近些年来,OBS 始终致力于将各种前沿技术应用于奥运会的办赛场景,从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到 2020 年东京奥运会,超高清技术、VR 技术、5G 技术、8K 技术和云转播技术相继应用于奥运会公共信号制作当中。随着以上各项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北京冬奥会成为集大成者,开创了奥运会电视转播的新时代。
5G 技术:开辟冬奥会转播新局面。在智媒时代,技术和形态竞争明显大于内容竞争,5G 建构的技术逻辑平台竞争又明显大于“技术 + 形态”的竞争,因此国际奥委会对5G 技术格外重视。2017 年国际奥委会与英特尔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推动 5G 技术助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5G 技术在 2018 年平昌冬奥会赛场率先进行试点,并在 2020 年东京奥运会进一步升级。相较于平昌冬奥会与东京奥运会,基于中国强大的基础网络建设,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冬奥所有场馆以及连接场馆的道路 5G 网络全覆盖。在赛场内,5G技术为高清信号的传输提供足够的带宽,让更多转播设备和采访方式成为可能。“5G+ 云转播背包”帮助记者和摄像师摆脱有线的束缚,实现边采访边直播边推流。在赛场外,北京冬奥会还实现了奥运史上 5G 网络最大规模的商用。以京张高铁为例,整条线路的 5G 全覆盖满足了高速环境下的 5G+4K 直播实时回传。
8K 技术:提供超高清视觉感受。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第一届完全以高清(HD)信号制作的奥运会,14 年之后的北京冬奥会成为了首届完全采用超高清(UHD)高动态范围(HDR)制作格式的奥运会,开启了奥运会公共信号制作的新时代。超高清(Super High ) 8K 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人眼真实的技术,分辨率是高清的 16 倍,同时在量化、帧率、色域等方面也做出了全维度提升,给观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2019 年底,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的“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奥超高清 8K 数字转播技术与系统”项目启动,该项目从重难点技术、平台搭建和应用场景三个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和落地实践。北京冬奥会在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推动下,开闭幕式、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等项目全面应用超高清 8K 技术。
超高清 8K 直播,涉及采集制作、编码传输、终端呈现等一系列制播流程。以短道速滑为例,运动员滑行速度可以达到 15-18m/s,顶尖运动员速度可达 70km/h。为了跟上运动员的滑行速度,8K 超高清摄像机时速可达 90km/h。采集之后,还需要对 8K 超高清音视频内容进行调色、包装、三维声制作等流程。一些冰上项目还设置了冰下拾音话筒,使得超高清 8K 播出的内容更加细腻和真实。超高清8K 技术通过提供栩栩如生的画质和自然一体的三维音效,让持权转播商为电视观众提供了质量更高、画面更逼真的体育画面。
VR、AR:打造沉浸式观看体验。VR 技术近些年来快速兴起,通过将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融于一体,以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的方式给人以沉浸感体验。2016 年,利勒哈默尔青奥会,VR 技术首次应用于奥林匹克赛事转播,2018 年平昌冬奥会实现了冬奥会有史以来的第一次VR 现场直播。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不论是 VR 头戴显示器的分辨率还是网络支持都较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OBS 和英特尔在多个场馆设置了基于 VR 技术的全景直播设备,打破了以往只能依赖导播切换固定镜头的模式,观众可以自由选择任意视角,充分获得观看的满足感。比如,五棵松体育中心安装了 60 个吊装相机和 3 个球形摄像头,这些设备可以围绕不同的中心点进行拍摄,呈现出 360 度立体感效果,实现全方位互动体验。观众只需下载相关的应用程序,就可以轻松享受沉浸式直播。此外,VR 全景相机还能对赛场上的各个运动员进行实时捕捉,帮助电视评论员获得更加准确的判断,更好地为观众解读比赛。AR 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将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名将王濛成为最“出圈”的解说员,王濛所在的演播室就采用了 AR 技术,在演播室就能够根据直播的内容随时变换场景,重现比赛场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云转播:助推直播技术新变革。在以往的奥运会比赛中,各国转播机构需要在赛前预定媒体席位、筹备演播室、部署评论间,这一过程手续繁杂、耗时耗力。2014 年,在《奥林匹克 2020 议程》框架下,OBS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出了“云转播”的理念。2018 年 9 月,阿里巴巴集团作为奥运会“云服务”合作伙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高清下载,和 OBS 共同开发云转播平台。该平台在东京奥运会首次投入使用,并在北京冬奥会上进行了重大升级。北京冬奥会实现了高清电视直播和网络渠道直播同时在云上进行,使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个核心系统 100%上云的奥运会。转播云技术也被喻为自1964 年东京奥运会使用卫星直播以来,奥运转播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云转播平台把传统转播车的一些导播切换功能全部搬到云端,通过“摄像机 +5G 背包”将信号直接传入云端,让制作人员在云端就可以对现场的信号进行导播切换,经过导播切换以后再通过 5G 信号传输回各个持权转播商手中。在云转播技术的支撑下,许多设备可以迁移上云端。同时,技术与编辑人员也可远程工作,即使无人前往现场,也能完成奥运转播。此外,云转播还可以带来更丰富的观看体验,提供类似“子弹时间”的高自由视角观赛特效,借助云技术高并发、低延时特性,将几十路高清画面实时传输,再由智能算法进行合成建模,将超慢动作、全景观看的电影特效式画面带进冬奥赛事转播中。
虚拟互动技术:提升粉丝参与度
从场域理论看,观众是奥运会转播中拟态环境建构的必要元素,体现了赛场的真实性和激烈程度,因此关照体育迷群体的互动需求至关重要。鉴于中国对新冠疫情卓有成效的控制,北京冬奥会每场都有国内观众到场,但海外观众依旧只能通过电视观看。国际奥委会在 《奥林匹克2020+5 议程》中提出了拥抱数字化形式的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叙事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加深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连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期间,OBS延续了东京奥运会推出的“数字粉丝参与计划”,并对“数字粉丝参与计划”的具体措施再次升级,让更多身处家中的观众有机会接近奥运赛场。
“数字粉丝参与计划”的形式主要包括两类:粉丝视频墙(Fan Video Wall)和虚拟加油地图( Cheer Map)。OBS 开发了一款虚拟体育迷互动应用程序,世界各地的体育迷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表达对参赛运动员的支持。体育迷首先录制加油视频,将视频上传至应用程序,OBS 对这些视频进行统一制作,然后在奥运会应用程序、奥林匹克频道网站和持权转播商的数字平台上播放。同时在赛场内,也会将这些视频呈现在体育展示大屏幕上,让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听到体育迷为他们加油呐喊的声音。此外,国内外社交媒体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也推出了富有特色的用户互动方式,如推特推出了包括吉祥物、体育图标、冬奥奖牌在内的 20 个北京冬奥会定制表情。 推出了北京冬奥会定制滤镜,用户可以佩戴滑雪护目镜、溜冰鞋、雪橇比赛头盔进行视频录制。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微博通过话题、超话社区、冬奥日记流等形式聚合多方内容,突出第一视角现场感,以满足用户对即时性热点和内容丰富度的需求。
此外,OBS 还在竞赛场馆的混合采访区设置了“运动员时刻”( )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拍摄设备和显示设备,运动员在结束比赛后可以立即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互动,第一时间分享比赛感受,增进奥运会现场的温情。“数字粉丝参与计划”以及各类富有创新精神的互动形式连接起赛事场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体现了团结和包容的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
流媒体平台:改变受众观赛模式
智媒时代随着流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观众已经不再遵从传统的单向观看方式,观看设备也不仅仅局限于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都已成为广泛普及的观看设备。在奥运转播商业价值最高的美国,以 为主的流媒体转播北京冬奥会时长达 39 亿分钟,比 2018 年平昌冬奥会增长了 78%。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统计,北京冬奥会期间平均每分钟流媒体观众多达 51.6 万人,创造了流媒体观看奥运会的最高纪录。
在中国,央视频和咪咕视频作为仅有的两家拥有北京冬奥会直播权的流媒体平台同样创造了不俗的收视数据。央视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依托各类前沿媒体技术推出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平台,作为总台旗下的新媒体矩阵,在奥运会直播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央视频为全球用户提供了 569 场、超 550 小时的赛事直播,总播放量达 8 亿次,下载量突破 4 亿,累计激活用户数达 1.4亿。借助总台优势,央视频充分利用闭环内一线记者的强大资源,对热门运动员进行采访,突破大屏端直播时长的限制。同时,鉴于流媒体平台的特点,央视频引入多屏观赛和“8K+VR”沉浸式观看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冬奥观赛体验。
咪咕视频是北京冬奥会期间流媒体直播平台中的另一支重要力量。2020 年,中国移动与央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咪咕视频一举拿下包括 2020 年东京奥运会、2022 年北京冬奥会在内的多项顶级赛事的转播版权。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咪咕视频主打解说牌,“解说 + 节目嘉宾”超 150 位,推出了 530 多场次的全自制解说,其中既有宋世雄、黄健翔、蔡猛在内的名嘴大咖,也有王濛、庞清、佟健、陈露等在内的冰雪名将。凭借沉浸式、个性鲜明、深入浅出的解说,王濛的“濛言濛语”迅速“出圈”。此外,咪咕视频也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合作,借助传统媒体的采访优势从一线发回大量报道。
奥运会转播的未来趋势展望
短视频时代的体育赛事。 智媒时代短视频平台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泛娱乐化的内容,观众也不用克服时差,枯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奥运直播赛事。东京奥运会被称为短视频时代的首届奥运会,而到了北京冬奥会,短视频平台在奥运会转播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快手和腾讯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转播商,获得视频点播及短视频权利。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快手冬奥会相关作品及话题视频总播放量达到1544.8 亿。其中,冬奥点播间播放量达 79.4 亿,快手自制节目 《冰雪英雄》《冰雪队队碰》《年味冰雪季》 等也带来了42.5 亿的总播放量。腾讯视频以中短视频创作为主要形式,结合腾讯内部的优质视频内容,实现了奥运赛事和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打造了多元化的原创优质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抖音虽然没有获得转播权,但采用名人入驻策略,邀请了武大靖、谷爱凌、徐梦桃、高亭宇等 100 多位冬奥运动员入驻,打出“上抖音,和 6 亿人一起为冠军天团点赞”的品牌口号。但需要注意的是,奥运会赛事节目受著作权法保护,用户未经授权擅自将赛事节目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将可能面临侵权风险。非奥运会持权转播商的短视频平台需严格规避侵犯奥运会赛事节目知识产权的行为。
AI 技术的边界拓展。AI 技术应用于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转播已经是大势所趋,每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OBS 都会产生大量的音视频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正确的标记和存储至关重要。以往 OBS 让实习生来进行音视频直播内容的标记,然而这项工作耗时耗力,还需实习生极其熟悉音视频素材中的内容。从北京冬奥会开始,OBS 已经开始逐渐使用 AI 技术来取代以往实习生需要完成的工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标记更多的内容,为转播商有效管理、存储、标记电视制作的内容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此外,(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也在奥运会转播中有更广泛的使用图景,该技术用来追踪比赛中运动员的轨迹,极大提升了转播的观赏性。在东京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转播中,电视观众通过 3DAT 技术生成的运动员彩色轨迹图,可以直观了解运动员的实速。
工作范式的新转变。 较之以往的奥运赛事,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在电视转播技术和工作范式上都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从东京奥运会开始,虚拟化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奥运转播工作中,转播商的大量内容迁移到云端。在《奥林匹克 2020+5 议程》的框架下,新技术和新的工作流程,对降低制作成本、提高赛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虚拟化的快速发展,OBS 专业硬件的利用率已超过90%,极大提升了这些成本昂贵的专业设备的使用效率。在众多新技术当中,云转播技术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鉴于云技术较高的虚拟化,持权转播商可以随时使用和管理这种功能庞大的计算网络进行节目编排,更加高效地运行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OBS 数据显示,应用云转播技术之后,所有转播商的工作人数减少了 40%,网络延迟下降了30%,大大释放了制作生产力。OBS 在未来几届奥运会将会拓展云转播技术的新边界,将更多工作流程转移到云端上,实现奥运转播工作模式的迭代。智媒时代下转播范式的创新对勾勒出体育传播图景、转变体育传播者核心价值、提升受众赛事观看体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