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的简介

夏*金云,蒙古族,1968年2月出生在昭苏县城,父亲:夏格加,虽然从小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各民族语言和文字,但是通过他的坚持不懈自学成才,精通翻译工作,上世纪50年代被安排昭苏县供销社办公室从事翻译工作。母亲:乌茹克好乐宝博客网,从小喜欢能歌善舞,上世纪50年代,被伊犁军区文工团录取,从事歌唱演员,因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种原因回到了故乡昭苏县。金云因上世纪70年代由国家组织拍了个体现蒙古名族特色的电影《金鹰》,在电影里完美的凸出了角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他的同学和朋友习惯性把金云叫成金鹰。金云因传承了母亲的文艺细胞从小特别喜欢弹奏各种乐器还喜欢唱歌,1984年才初中毕业的他被新疆蒙古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班录取,在蒙古师范音乐班学习期间,认真学习音乐专业,1987年因加斯纳老师鼓励下,给加斯纳老师的歌词《SnAn. 》谱曲,创作了自己首次作品。19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回到故乡昭苏,被分配到昭苏县总工会工作,在昭苏县工作期间,为昭苏各族人民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创作出几首光大群众所喜爱的歌曲,如:《GaL》,《》,《》。1996年因工作原因调到伊宁市组织部工作,在伊宁市工作期间,虽然工作忙,也没有忘记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专业,工作之余为伊宁市蒙古族音乐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近期和夏*巴特才仁的诗词蒙古敖包谱曲的作品《蒙古敖包》出品后,收到光大蒙古朋友们的爱戴。后期也会继续作曲,献给光大蒙古同胞们。

简历

夏·巴特财仁,男,蒙古族好乐宝博客网,现年48岁,中共党员。文化程度为大专,业余摄影师。新疆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乡牧业一村牧民夏尔嘎的长子。

本人于1973年8月5日出生于新疆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父亲巴德玛老师,因小时候养父夏尔嘎收养我,因此有了夏·巴特才仁这个名字,其实我是巴德玛长子。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1年9月至1985年9月份在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乡牧业学校(一年级到四年级)。

1985年9月至1988年9月份在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蒙古乡第十五小学上初中。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份在伊犁第十八中学上高中。

1991年11月至2002年,通过考试聘任为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乡蒙语小学代课教师。任教期间服从学校安排,1994年至1995年在昭苏县职业高中参加双语培训班 。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于1995年9月至1999年10月份在新疆广播电视师范大学函数班学习汉语(双语)课程班。

2002年9月份至2003年11月份,在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乡政府和教研室任教育干事。

2004年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到县城打工,业余时间学习电脑课程。在县上拜师阿拉财仁、托尔孟克学习电脑制作操作技术。

2013年至2014年,在蒙古国国立大学科布多省分校学习语言文学课程。

2014年7月份在昭苏县县城经营《银峰婚纱摄影馆》摄影店,一直经营到现在。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音乐人,我始终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可以说,我的音乐爱好是来自我爷爷。我小时候,爷爷托克图哈和父亲巴德玛老人为当地最有名的长调歌手并民间艺人之一。因此我在他们的熏陶和影响下对歌唱,音乐,绘画,长调,朗诵和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1986年开始跟着爷爷和故乡的其他民间艺人学到了民间艺术,多次参加了群众文艺活动,在台上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此外,平时不断地努力学习文学、音乐以及作词等各种学习资料,通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探索,目前已撰写18首民间歌曲、60多首歌。在网络上也发表过几首MTV歌曲,在《好乐宝博客网上》发表过80个诗歌 ,最近准备录音十几首歌,通过网络分享家乡的各族人民。

以下图片为:昭苏县蒙古族传统文化 《敖包旅游文艺活动》

平台说明:

“孟根道如木”是蒙古语,译为“银峰”,由于昭苏蒙古族自古以来把“汗腾格里峰”尊称为“孟根道如木”,于是选取该名作为平台名称。

“孟根道如木”文化平台可以为广大读者和各族群众提供卫拉特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的平台,其主旨在于建设团结和谐繁荣的新时代文化篇章。“孟根道如木”文化公众平台以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宣传卫拉特蒙古族传统文化为着重点,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民族大团结的意识,发布具有歌颂党、歌颂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容,正面宣传并传递正能量。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民间文化艺术(歌曲、诗歌、祝福词、民间谚语、江格尔、格斯尔、风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朗诵、书法、美术、摄影、写作等。

本平台相关内容将使用国家通用文字和蒙古文等文字进行发布。欢迎大家关注“孟根道如木”文化平台,欢迎各位订阅者的投稿。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