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共读《私人生活的变革》
内容简介
by 李曼旎
说出你漂浮在恋曲中的情话
我是在一张张邓丽君歌曲碟片的熏染下长大的。
要追溯到八十年代初,父亲在北京念大学时,昔日被视作“靡靡之音”的邓丽君歌曲不再是禁歌,甜软的曲调融化了人们沉滞已久的生活,成为流行风潮。父亲说,那时的他们有空便推开教室的桌椅,在邓丽君歌声的陪伴下跳一支支交际舞,乐此不疲。
当时的大学校园恋爱还不被接受,父亲却已在单车后座搭载着女孩,明晃晃地出双入对。毕业后他和她一起被派赴港工作,在那里结婚,又分散。那段时间父亲收集了许多粤语歌磁带,如今在家里落尘,而快要被听烂的那张,仍是邓丽君的曲子。看到它们的时候,我总会幻想在过去难以启齿的柔弱链接,某个无人的角落,一张张散落的桌椅,甜美的歌声兀自回放。该是怎样的柔情与欢愉,以至于四十年都不腻。
读《私人生活的变革》这本书时,我也辨认着这样的甜蜜,如书中形容一位男青年:“他熟知许多港台流行歌曲,有大批港台歌星的音乐磁带……很容易就能说出一串一串的绵绵情话。”其实至今仍是如此,含蓄的我们常借助歌词传情达意,那些轻飘飘的恋曲融化了多少情意。在这里我也想请观众分享,曾经有一首歌帮助你说出难以启齿的话吗?
滋长在私人生活中的爱情理想
“爱情理想”既是形容一种理想中的爱情,也是将“小情小爱”上升至理想的高度以诠释。
关于前者,这次共读的篇目中有关于择偶理想变化的讨论,例如说在八十年代初期以前,“老实”代表一种诚实、坦白的优秀品质受到欢迎,但在如今,“会说话,有风度”更得到女孩们的青睐,理想择偶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变化,流行文化的变迁等等。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爱情的理想常来自偶像剧或言情小说,有时候它们不切实际,“傻得冒泡”,却有其纯真可贵的部分,这样的爱情启蒙或许就和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共读西厢无异。你心目中的爱情又是什么样呢,是吃饭喝水,还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至于后者,则事关爱情在生活中的意义。在个人一些不成熟的实践中,我常感受到自己需要一个发力点以对抗外界对个体的挤压难以启齿的柔弱链接,有时是创作,有时是爱情,在它们中我感受到我是我,而不是社会运作里可有可无的齿轮。这也是爱情在生活中可被赋予的高度:无论是父辈在空旷的教室跳一曲四十年的舞,抑或是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王二与陈清扬在压抑的时代如痴如狂的性爱,或我在小说里曾写过早恋的初中生“他们发霉的校服,冰冷的眼睛,偷偷牵在一起的手”,都隐隐有一种对抗的力量,在幽秘之处滋长。
“爱情”看似柔弱不经,却如奇迹般改变许多事物,依凭着它的支撑,我们究竟能走到哪里?
公众展期
2024年3月23日-2024年6月23日
地点
广东时代美术馆
广州市白云大道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
广州地铁2号线黄边站C出口
开放时间
周三至周日,10:30-18:30
(周一、周二闭馆,公众假期照常开放)
双展联票价格
50元整
《跟着感觉走》参展艺术家
郭锦泓、何颖宜、马秋莎、玛吉·蒙科、潘律&王博、彭可、潘凤田&弗里德·哈勒、彭祖强、陶辉、徐皓霖、叶慧&瞿畅、袁中天、张如怡、周思维
策展人
瞿畅
购票链接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