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①:Intel 12代酷睿性能首次公开:大小核相差50%
Intel已经公开了Alder Lake 12代酷睿的大小核架构设计、规格特性,而对于这种混合架构在主流平台的第一次应用,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在担心:大小核调度效率怎么样?小核的性能怎么样?Hot Chips 33大会上,Intel首次公开了12代酷睿大小核的性能关系,当然官方分别叫做性能核(P-Core)、能效核(E-Core)。
按照Intel的说法,在同等功耗下,大核的单线程性能比小核高出50%。
当然,大核的实际功耗会高得多,频率也会更高,因此实际单线程性能还会更好,但这也能看出,小核的性能其实并没有那么孱弱,尽管它本质上还是Atom那一套。
多线程性能方面,2大核+8小核的组合,相比4个大核,在同等功耗下也可以领先50%。
按照官方说法,一个大核的面积等于四个小核加其二级缓存,这么算的话2大核+8小核、4大核的面积基本相当,但换来了更好的多线程性能,比单纯、暴力地堆砌大核还是更高效的。
当然,这些都是官方说法,实际如何还要等待上市后检验,尤其是大小核调度问题,一旦发挥失常,反而会得不偿失。
为此光栅化,Intel自然比谁都懂,特别设计了 (线程调度器),直接集成在CPU核心之中,再搭配特别优化的操作系统,在不同核心之间分配工作负载。
会实时监测每个线程的指令集、每个核心的状态,时间间隔在纳秒级别,然后反馈给操作系统的调度器,便于后者针对工作负载做出最优化分派。
同时,它会根据处理器的散热设计、运行状态、功耗设定,动态调整反馈建议,并调整处理器电压、频率,优化功耗、散热,而这一切都无需用户手动干预。
再深入一点来说, 在监控线程、核心状态的时候,会用到机器学习算法,在硬件层面定期写入、刷新一个反馈表(EHFI),操作系统调度器就以此为准去安排。
不同的线程会分配给不同的优先级,其中后台线程一律交给小核,高优先级线程自然给大核,而如果发生冲突,低优先级线程就会提高并转移到大核。
原文链接:
还记得之前有位深谙取名艺术的网友说,intel为什么要叫大小核?明明应该是常规核和超大核嘛~罗老师听了脸都疼……不过intel官方倒是从来没用大小核称呼过,而是称为性能核心和效能核心,但从这则曝光来看,这个大小核的小还真没叫错,intel这个小核心太弱了……在同等功耗下,性能只有大核心的一半,小核心虽然被称为效能核心,但能耗比明显比大核差远了嘛。不过intel的无奈大家应该也能理解,大核能做多的话,谁愿意做小核呢?不做多又打不过AMD,就算弱,也只能硬安上了,希望小核心还能有类似协处理器的特殊功能,能让人眼前一亮吧。
新闻②:微软放出 11官方ISO,追求纯净版的可以开新窗了
微软公布 11也有一段时间了,尽管正式推送还要到年底才开始,但因为有 的存在,玩家自然就迫不及待想要体验一番了,不过安装文件从何而来就比较麻烦点,网上倒是有些网友分享的ISO,但不少人都会担心不够纯净,而有些在行一点的玩家可能会用UUP来自己压缩个ISO,现在微软提供了官方ISO下载。
在微软官方的 下载页面上,提供有Dev、Beta以及 三种,均为免费且不需要注册就能下载,不过微软建议大家先看看自己的电脑符不符合系统需求,其实卡住大家的一般都是TPM的支持,目前的安装是放宽到只要有这个模块就行了,但正式版是要求TPM 2.0的。另外目前提供下载的还是22000.132版,并不是最新的2000.160,所以在安装后还需要通过系统更新到最新版,当然这点影响也不大。
在 11上面,微软换了全新的UI设计,主要是程序窗口变为圆角矩形,全套重绘的系统图标,并整体界面都用到大量的半透明效果,还有个比较大争议的是现在开始按键默认放到任务栏中部,其它改进还包括了多窗口排列改进,Xbox游戏工具增强、全新应用商店以及原生支持应用等等。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下载了这个官方ISO后,其实还需要用个USB盘,做成系统启动盘才能从UEFI引导安装,这里就要用到Rufus,或者有个的也挺好用,制作起来也是很简单,具体大家可以搜索下教程吧,这里就不多叙述了。
原文链接:
Win11终于也越来越近了,有消息称,Win11很可能会在10月底就发布,对于12代酷睿来说算是个好消息,毕竟从现有的情报来看,12代酷睿的大小核调度在Win10下并不如Win11完善,想要发挥12代酷睿的性能,Win11很可能是必要的先决条件。不过对于普通用户,并不建议现在就抢先尝鲜Win11,目前的系统可能存在各种不完善的情况,大家还是静待发布吧。
新闻③:英特尔ARC旗舰独显有望与RX 6700 XT或RTX 3070一较高下
英特尔即将于 2022 年推出基于代号为 、基于 Xe-HPG GPU 的 Arc 独立显卡。从已知的规格来看,其有望于英伟达 GA104(RTX 3070)或 AMD Navi 22(RX 6700 XT)一较高下。制程方面,Arc 显卡将采用台积电 6nm 工艺节点,此外英特尔还详细介绍了 GPU 和 Xe-Core 的核心构建块规格。
由 汇总的信息可知,英特尔 Xe-HPG GPU 采用了 Xe-Core 图形核心。
作为初代 Arc 独显的核心,Xe-Core 组成的计算块( Tile)包括了 16 个 256 位的矢量引擎,以及 16 个 1024 位的矩阵引擎。
每个矢量引擎由 8 个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组成,预计每个 Xe-Core 拥有 128 个 ALU 。
每个矩阵引擎块(XMX Block)可在 FP16 和 INT8 模式下处理张量操作,且 Xe-Core 具有专用的 L1 缓存。
英特尔将 4 个 Xe-Core 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渲染切片( Slice),其由 4 个光追、4 个采样器、几何 / 光栅化 / HiZ 引擎和 2 个像素后端(Pixel )块组成,且每块上有 8 个单元。
这些渲染切片组合成了一个主 GPU,旗舰 SKU 由 8 个渲染切片组成,具有 32 个 Xe-Core、512 个矢量引擎、4096 个逻辑运算单元,此外 2 / 4 / 6 个渲染切片会有不同的配置。
不仅列出了英特尔 Arc Xe-HPG 旗舰产品的规格,还将之与AMD和英伟达竞品进行了比较。
可知 4096 的核心数高于 Navi 22 / Navi 21(RX 6800),但低于英伟达的 GA104 。考虑到绿厂使用了双 FP32 的编号方案,因此理论上是 3072 。
只看光追单元的话,蓝厂 ARC GPU 较红绿两队要少一些,但目前尚不清楚英特尔的 RT 方案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人工智能超级采样方面,针对绿厂的 DLSS 和红队的 FSR,蓝厂也拿出了所谓的 XeSS 方案。
从早前分享的演示画面来看,XeSS 的表现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此外预计英特尔还会在 GPU 上配备一个小而实用的游戏缓存,辅以 256-bit @ 16GB(或更高容量的)GDDR6 显存。
Intel XeSS Demo - Day (via)
最后,如果以 2GHz 的预期峰值时钟速率来预估 显卡的 FP32 计算性能的话,结合台积电 7nm 工艺节点的优势(6nm 制程的可能性较低),可推测 Xe-HPG GPU 的算力在 16~17 。
虽然较英伟达 GA104 略低,但考虑到游戏 / 数据中心芯片上不同的衡量标准,实际表现仍有待时间去检验。
原文链接:
如果真的有3070的性能,那intel这个初代XE独显的表现倒也算不错了,毕竟intel当初是以2080为假想敌设计的XE独显,而3070的性能则是到了的程度,intel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如果在效能上,intel也能做到接近,那这代显卡将绝杀!!不过作为玩家,在现在这个时候担心的反倒是另一个问题……万一这东西算力也比肩甚至超越3070,那可咋整??希望intel显卡能成为玩家买得到的显卡啊!
致歉,为8月5日【硬件资讯】中,错误引导内容向各位读者道歉。
在8月5日更新的硬件资讯——“洋垃圾大船新的用武之地?PS5扩展SSD测试已出,PCIe 3.0固态表现依旧优秀!”内容中,我错误的解读了引用的资讯,误以为文中所用固态为PCIe 3.0产品,做出了错误的引导光栅化,推荐了PM983、PM953两款经典的PCIe 3.0洋垃圾固态。
在此更正:PCIe 3.0的Nvme固态无法在PS5上使用,但速度没有达到索尼要求/s的PCIe 4.0固态可以,PCIe 4.0为PS5拓展硬盘的硬性要求。
在这里,我为自己做出的错误引导向各位粉丝读者致歉。作为硬件自媒体,我们需要保持最基本的严谨和专业性,之后我会加强对资讯内容的验证及审核,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也请各位粉丝读者监督指正,电脑吧评测室之后一定会越做越好!
买电脑到电脑吧评测室淘宝店
店铺链接:
复制这条信息,1()/,到【手机淘宝app】即可查看
好看的文章记得点下在看哦
欢迎加入电脑吧官方一群:
欢迎电脑吧二手硬件交流群:
关注B站@电脑吧评测室,@翼王或微博@渐缜JZ,@
备注:
文章转载自网络(链接如上)。文章出现的任何图片,标志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本文仅作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可在本文内留言。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