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T14 Gen2 Intel版整体印象
这是一个放弃梦想的咸鱼干, T系列再一次华丽丽的敷衍式更新了一代产品。
平心而论, T480s不是完美的机器,一方面标配的屏幕素质偏低,亟需提升,另一方面,作为工程师系列的T480s采用了折叠网口而不是全尺寸的RJ45网口是很让正经一线作业的工程师难受的——这个网口非常容易拔不下来网线,插上去容易,拔下来却难。
后续的T490-T14模具,可以说只解决了全尺寸RJ45网口这一个问题,顺便衍生出了许多新问题:散热不足,只能中规中矩的性能释放;更低端的E系列和联想小新标配都有好屏幕,但是T系列始终没有,从T14 Gen1开始,没有更实用的2K选项,可选配的高配屏幕也只有又是适配性和续航都不好的4K屏幕;酷睿版始终取消双硬盘设计,但是还没有预留红蓝天线,那么对于原厂非LTE版本的T系列产品,WWAN接口就是浪费;D壳快拆设计取消,小白拆机几乎必断卡扣,甚至卡扣弄断了都拆不开。
最令人不解的是作为“工程师”系列,居然泰然自若的错过了2020年末起标压处理器全面重返14寸笔电的潮流。
评价任何笔记本电脑,都不应该脱离它所处的时代背景,脱离时代背景的评论只是无稽之谈而已。2019年刚经历八代酷睿大爆发后的迷茫期,T490中规中矩,还是做出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的,而在2020年4000系锐龙大放异彩,标压处理器重回部分14寸轻薄本的时候,T14 Gen1 AMD可以说赶上了时代没有落后太多,但是模具已经到了不得不换代的时候。到了2021年,这个已经严重落后时代的模具,再一次被毫无诚意的塞进去11代酷睿,注定这机器评价不会高。
二、配置选择思路
CPU
四核八线程:i5 ,i5 ,i7 ,i7
相比上代产品T14 Gen1 Intel上面搭载的“假10代”酷睿处理器,本代的提升幅度是巨大的,一方面更换了全新的架构,正式采用了10nm的工艺,另一方面,酷睿处理器十几年来终于掏出一款能正经打游戏的核显了。
这应该是低压处理器,四核八线程规格能做到的极致了,确实打磨的很精细。和六核心十二线程的5000系锐龙的差距也没有50%之多,本代对决,单核还是酷睿这边占优势的。甚至得益于intel对硬件编解码加速的支持更好,很多软件支持intel的硬件加速,11代酷睿处理器倒是帮给很多刚入大学的孩子降低了学习剪辑的门槛。
显卡
这代酷睿版T14依照惯例有核显和独显两种版本:锐炬核显和MX450独显。
锐炬(Iris)核显的概念出现的很早,I5-5257U那时候就有”锐炬“的名头,没啥知名度,而10代处理器时候虽然有G5和G7尾缀的处理器了,但是这些采用新架构和10nm工艺的真10代处理器出现的太晚,实际上没多少搭载的笔电,也没啥存在感,聊起来10代酷睿笔记本电脑,人们容易想到的还是i5-之类的假10代,再者真10代处理器的水平也很拉跨,核显也就那样,所以目前一般说英特尔处理器锐炬核显,以及多少多少EU的概念,是从11代处理器开始普及的一个概念。
锐炬显卡和AMD的Vega核显一样,非常吃内存频率,同时更加吃供电,所以21款笔电,搭载同样的处理器,性能差距极大就不奇怪了,也是从2021年开始,笔电市场新品发布的重点,就是介绍性能释放水平了,低性能释放的笔电,会被毫不留情的打上”智商税“的标签。
这代锐炬显卡,用好的话,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以前英特尔核显都很羸弱,剪辑视频啥的只能说勉强够入门级新手1080P视频练手,但是这代锐炬核显,我看挺多人拿它剪辑视频效果也不错。这代锐炬核显理论上供电+散热都足的话,接近前代MX显卡——MX350了。
我记得2021年时候有蛮多使用者在锐炬显卡刚出来的时候吐槽显卡驱动差劲小问题多,最近试了试,感觉应该相比之前强多了,用着没什么别扭的。至于工业软件之类的,很遗憾本人完全不懂,身边也没个会用的人,我也说不来锐炬显卡在工业软件上用途如何。
扯远了,继续说T14的独显版本,本代T14搭配的MX450独显其实不是一个人,是一大家子:
MX450家族怎么划分也有较多种方案,我采取了这种:
小杯版:核心代号N18S-LP,TDP为12W,搭配GDDR5或GDDR6显存;
中杯版:核心代号N18S-G5,TDP为25W,搭配GDDR5或GDDR6显存;
大杯版:核心代号N18S-G5-B,TDP为28.5W,搭配GDDR6显存;
超大杯版:核心代号N18S-G5-B,TDP为30.5W,搭配GDDR6显存。
否则采用中杯(12)——大杯(25)——超大杯(28.5)——超大杯顶配版(30)的划分方法的话,就没有小杯了,罗老师会不开心的。
小杯和中杯版的TU117核心采用了小封装设计,可以直接塞进现有MX250/MX350的主板上。大杯的TU117核心为大封装设计(芯片面积更大,需要更多的供电单元),需要GTX 1650级别的空间占用,得动主板。
联想给T14 Gen2上了GD6显存的中杯MX450,上大杯或者超大杯就得大改主板了。21年多数笔电也都是采用了25W的中杯(按划分标准不同也可能叫大杯)MX450显卡,在省钱这件事上,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
T14解锁XTU限制后,倒是峰值能给到40W左右的CPU+GPU供电(仅几秒,远没有480s持久),intel这边的机制是供电优先给显卡,剩下给处理器,但是散热跟不上,显卡降频来的太快,可能还不如不要面子保里子,直接上12W的小杯,用着还舒服点,但是问题大家都选最低25W的中杯的话,这时候你再选12W的MX450的话,也许务实,但是不正确。
笔记本电脑很多时候改设计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供电散热这种大问题,大概率是胎里带来的,除非重做模具,一般来说小修小补,不会有质的变化,所以T14那个模具,到了2021年就已经全面落后了,既发挥不了十一代酷睿处理器的全部核显性能,也浪费了独显版本的中杯MX450显卡。
虽然2G显存还是为了和1650拉开差距故意恶心人的刀法以及带宽的毫无进展,本代MX450进步还是很大的,这里也就直接抄袭火鸡的对比图了,我也没法弄那么多MX450独显笔记本去再试一圈。
2021年很强的处理器,但是对供电要求很高,我记得,2021年时候,给MX450最充裕的供电的,大概就是目前深陷”低温锡“风波的小新Pro14了,时过境迁,徒留感慨。
屏幕
T14 Gen2 Intel常见的屏幕有两种规格:
IPS,,无触摸功能,低色域
IPS,,有触摸功能,低色域
T490/T495时代,普通屏幕是亮度,45色域,1080触摸屏是亮度,45色域,触摸屏好歹有个50nit亮度的优势,达到了300尼特这个一个及格线,这代触摸屏还能倒回去,不知道是从哪里翻出来T480s和T480的触摸屏库存了,塞到T14 Gen2上消化。
从目前见到的货来看,这代屏幕,仍然不是高色域屏幕二手网卡,目前我见过较多的是友达的.E,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询参数。21年新机上市送测时候估计给的自媒体们定制版本测试的,最后批量上市时候T14 的1080普通屏幕还是300尼特 45色域的屏幕,不是Ntsc 72的1080高色域屏幕,那时候的测评文章普遍说错了,这点要留意。
要知道,2021款的E14都开始1080高色域屏幕了,额滴娘啊!
还有一种少见的高配:
3840*2160P IPS,,无触摸功能,4K高清杜比屏幕
屏幕倒是挺好,但是我始终感觉T系列不需要4K屏幕,而是需要2K屏幕,4K屏幕迄今为止,在win笔电上适配还是有欠缺,而且续航也很受影响,买T系列的很多人是需要东奔西走的,短腿的电脑有时候很要命。4K屏幕的应用场景,应该在P系列,而不是T系列。
内存
板载内存有DDR4 3200 8G和DDR4 3200 16G两种规格,建议尽量找板载16G的,这样可以16+16。但是板载8G,到手再加一根8G内存条组成双通道16G,也足够应付大多数需求了,没啥大毛病。
最适配11代Xe核显的,其实是 4266频率的内存条,但是这样一来,T系列就会失去板载+内存槽的可升级内存的优势(后面T14 Gen3 AMD版本很遗憾采用了这个设计,AMD版本的T14从此也废了),这是万万不能的。
再一个,就算内存条频率上去了,T14的模具也没法像小新Pro14那样保证供电,没有30W以上的长效性能释放的话,对于11代Xe核显来说,其实3200和4266的区别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所以发挥Xe核显,需要供电和内存频率都上去,两者缺一,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T14 Gen2 intel,两个都缺也就不是啥事了,跟缺一个没什么大区别。
实际上,T14模具供电不足的问题,在隔壁T14 Gen2 AMD上也有体现,但是5000系锐龙不像11代酷睿那样显得格外吃力。
硬盘
2021款笔电,很多开始配置pcie4.0*4的固态,但是需要注意T14 Gen2 Intel还是pcie3.0*4的固态。
好消息是当下便宜大碗的固态是pcie3.0的,你手里的大容量pcie3.0固态可以派上用场了,坏消息......
多数原装的固态是西数SN730和三星。
电池
照旧,还是50Wh的那个电池。
4G模块
不能双硬盘,除非LTE,除非不带红蓝天线。
隔壁的X13 2021酷睿版,不能双硬盘,但是国行零售的时候已经标配4G模块了,i5-11代/16G/512G/1920*1200 高色域/4G模块的配置,新机上市价格也降到了6999,和T14 2021已经拉开了非常大的差距,2021款的X13比起T14,淘二手的意义可多了不少。
网卡
WiFi 6和WiFi 6E网卡两种,AX201是WiFi 6,AX210是WiFi 6E,AX210好一点。
键盘
宣传上是说21款中为数不多的1.8mm键程,我总感觉没那么长,但是我也弄不来那么精细的测距,就按官方宣传来吧。
成色
年份比较近,成色更好,有的跟新的一样。
三、其他事项
可维护性/拆解难度
和T490一脉相承的设计,卡扣较多,拆装都需要小心,容易断卡扣。
按我的经验,老手拆最多6次,卡扣大概率会断,不爱惜电脑硬拆的话,卡扣第一次就全平(就是撅断)了,倒是卡扣断了,也还能靠螺丝固定上去,只是D壳C壳缝隙大点,那种C面有一块鼓起来对不上去的,是卡扣断了,然后没掉下来歪在那里,把外壳顶起来了,所以卡扣要是拆断了就直接去除吧,别放在那里假装正常了。
小红点
能用的水平
接口
左侧接口:
这一代开始就搭载雷电四接口了,不再是雷电三。
右侧接口:
底部:
后视图:
电源
65W的type-c充电器,可以自行更换口红充电器。
散热/发热区域
仍然遵循T490时代的惯例:核显版本单热管单风扇,独显版本双热管单风扇。
但是大家不要被单热管和双热管这俩区别骗了,我个人觉得,使用体验,核显版本的那个比独显版本的要好。T490开始T系列的性能释放就很保守,和T480s那个时候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T480s我们实际回收到的机器里,接近3成PL1和PL2设置是44W-44W,换言之彻底放开了功耗限制,这种情况下T480s烫,但是还没到卡死的地步。
而T490到手用XTU看,官方预设基本是25W-15W的设置,极少数是28W-18W,就到头了,从没有看到30W以上的默认设置,烤机T490核显版也很温和,就是正常办公的一个调教,这种性能调教模式下,让T490及后续的T14核显版们,保持了良好的温度体验和风扇噪音,看着散热能力仿佛和T480s没什么大区别,都很静音,实际上差距海了去了——T480s是放飞自我仍然没崩溃,而T490的模具则要增加许多限制条件才能保证核显版本办公的使用体验看上去和T480s一样。
这种情况下T490或者T14再增加一个MX显卡,散热不足的情况就原形必露了。我个人体验(用的i7-+MX450),地平线4只能跑不到8分钟,就过热降频了,在空调房也没用,所以指望买来工地CAD干活,顺便摸鱼打个入门3A游戏的老哥,你的愿意只能满足前半段,后半段没戏了。当然最惨烈的还是同模具的P14s那个独显版的工作站,散热爆炸。
所以第11代酷睿+锐炬Xe核显以及第11代酷睿+MX450独显的轻薄本之间,实际性能很可能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要一竿子否定全部11代酷睿笔电,必须得看机器设计的细节了。
T14 Gen2 的问题,不在于intel,也不在于英伟达MX系列显卡,就是联想自己模具的问题,T490的这个模具在2019年中规中矩,因为那会经历了18年的技术大跃进之后,还没有一个未来发展的头绪,T490采用保守打法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了2020年末零售市场明显对性能释放表示出关心的情况下,T14还是没反应,还沿用2019年的那个模具敷衍式更新了一款。诚然对于来说,对公批发市场比零售市场更重要,但是零售市场的意见,对于对公批发市场的销售不会没有影响的,也许迟滞,但是终究会有,哪有不会坐吃山空的老本呢。
可能大家会想一个问题,会不会T490及后续T14的性能表现不好是来自于散热不给力,那么直接把独显版的双热管单风扇散热模具挪到核显版上面,然后解锁XTU功耗,核显版的表现不就行了吗?
这个我还真试过,不过不是在T14 Gen2上面,因为T14 Gen2这会还挺贵,我到手也舍不得大折腾,我是拿T495和T490核显版试过,把495的风扇挪到了T490核显版上面,然后打开了XTU限制,目前看,似乎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降低了5度左右,没有更大的改变。
(注:确定T490核显和T495的散热模组是可以通用的,我试过,孔位能对上去,也能正常转,但是时间长了会不会烧了就只有天知道了。)
目前测试的次数和场景还不多,我准备买几个确实是全新的风扇再试试,后续会再写一个T490的补充内容,一块放进去,但是目前按同伴反馈的信息看,T490核显版换成T495的双热管单风扇的模具,效果也没大区别。估计联想也是反复确定单热管和双热管,对于T490核显版区别不大才用的单热管散热器吧。
保修期
挺多没出保修的国行机(2023年9月写下这句话),但是吧,机器先天太差劲,保修不保修,也没多大意义。
四、二手市场情况
闲鱼现况简评
现在还远不到大规模退役的时候,最快也得2024年底了,所以二手市场的流通少,基本在3300+,独显的更贵。
多数是屏幕,4K的极少。
多数是板载16G内存,少数是8G。
原装固态硬盘多数是512G。
目前国行多于美版(2023年9月写下此话),到了2024年底,应该闲鱼上面美版就是多数了。
适用人群
必须要一个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不方便
需要14寸的笔电
非不选
非 T系列不选
非酷睿版本不选
T480s,T480,T490性能恰好有点不够,需要更强的配置
2022款新品太贵暂时不考虑
除非以上条件,同时满足,否则我实在想不出来淘T14 Gen1,Gen2酷睿版的理由。
这次专门写这节,基本就是劝退的意思,多看看别的机器吧。或者闲鱼硬蹲极其便宜的核显T14 Gen2,我对于T14 Gen2 intel的意见,主要也是来自于其又贵又差。
基本不推荐淘二手,将来(2024-2025年)公司的机器大规模退役了另做计较。不然的话,当下为了全尺寸RJ45网口和1.5公斤的重量,更应该去淘T490,而不是T14,后面T14 Gen1、2、3,都没有脱离T490的影子,T490好歹便宜,后面的现在二手售价同价位可代替的选择太多了。
T14 Gen2 AMD更便宜,性能更强劲,同价位的Neo14 锐龙版的性能接近T14 Gen2 intel的两倍,680M的核显还超过了MX450 25W。
2021款中手感佼佼者,以及多接口,内存拓展性,也仍然是T14系列难得的优点,这点倒也没得说。
推荐淘机的配置思路
不要买独显版本的,这个模具完全压不住独显,两年前的MX250都压不住,真要淘的话,老老实实淘核显版本吧,独显MX450版本的T14只是一个又贵又沙雕的SKU。
触摸屏如果全是亮度的话,这代T14没有任何必要淘触摸屏机器了。
五,总结
T14 Gen2 Intel如果早生几年,倒是一个很及格的 T系列产品的,但是2020年之后,很多东西永久的改变了,4000系锐龙处理器救活了很多艰难挣扎的二三线笔电品牌,重新激发了火种源,全新笔电市场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同时追求极致性能释放的思潮也在涌起(这种思路的极端发展后来催生了小新AMD等一大堆追求纸面参数好看牺牲稳定性的入门款轻薄本,这是后话了)这种情况下,又掏出来一个T490的1.5版本的PLUS版本,肯定成不了气候。
从Gen1开始,T14的名声就一落千丈,而人们总是对经典的东西陨落格外耿耿于怀。
X230之后,时隔5年才掏出来X280,T系列自480s之后,难道也要5年才有可能重整旗鼓吗?
相比于英特尔处理器的颓废,联想这边的表现更加让人担忧。2021款电脑整体的表现,甚至还不如2017年。2017年时隔八代酷睿大爆发的前夜,但是X270却做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点:全功能type C,半速nvme固态。
2016年的时候,pcie3.0固态率先在台式机B和Z系列主板出现,到了2017年,拥有pcie3.0固态的笔记本电脑还是寥寥无几,而X270却别出心裁的用转接卡给机器实现了50%的pcie3.0固态,这个点在当年是相当出彩的点,同年份机器只有X1c这类超级本才可能上nvme ,看现在的T14可以说一点点进取心都没有了二手网卡,就是随大流的一个混子。T14某年份的机器,则完全取决于当年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自身模具就是没有任何想法。
我仍然不认为联想没能力做出来好机器,甚至小新,这段时间消费市场都能做出来热度很高的机器,但是却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持续了它的摆烂。这不正常,要么内部设计部门之间斗法,要么被供应链上的伙伴公司绑架的太深。
可能未来T系列的希望,就在于内部调停谈妥后的Neo14了,如果Neo14能多接口或者做多一个内存槽,T系列就有希望了,两个都能做到我暂时不太敢奢望。
不推荐大家淘T14 Gen2 intel(T14 2021 intel),确需淘二手的话,祝淘机顺利啦。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