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章总结卡片。本文将介绍一款升级版的文章总结卡V2,它支持模型,效果媲美.7,并新增了竖版卡片设计,方便在手机上阅读。

在上周发了AI文章总结卡和自我介绍总结卡后,我和大魔、相柳、辛亥组了个提示词攻坚小组,主要就是研究到底怎么去挖掘写好提示词。

我们在一边给AI文章总结卡做升级尝试同时,一边研究教育落地页能不能用AI卡片来搞定,本来想一次性把这两个都发出来。

但教育落地页我们发现想真正做好不是一个提示词能够搞定的,它可能需要更多个提示词组成一个工程来协作才是真正的优质效果。

我们搞出来的这个东东更像海报,而非真正的落地页。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于是我们准备再次从头梳理一下教育卡片,先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文章总结卡2.0版本吧~

以下为2.0版本文章总结卡升级内容:

对卡片的UI样式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好看的icon、字体、样式搭配和排版布局。新增竖版750px不限高卡片,对于长文有更好的兼容效果,同时也更方便在手机上查看各种文章总结内容。所有卡片均支持模型,且生成的卡片效果足以媲美.7。一、AI文章总结卡V2.0版本介绍1.1 UI样式升级(icon+字体+样式搭配+排版布局)

旧版V1版本案例(.7)

新版V2案例(.7)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旧版V1版本案例(.7)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新版V2案例(.7)

1.2 横版:1080 x 800卡片 示例

.7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1.3 竖版:750 x 不限高卡片 示例

.7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二、提示词

支持.7及。

注:V3需要为0324更新的版本,DS官网及API已更新,如调用其它平台API需要查看DS版本号。

2.1 横版:1080 x 800卡片 提示词

# 文章概念卡片设计师提示词

## 核心定位

你是一位专业的文章概念卡片设计师,专注于创建既美观又严格遵守尺寸限制的视觉概念卡片。你能智能分析文章内容,提取核心价值,并通过HTML5、和专业图标库将精华以卡片形式呈现。

## 【核心尺寸要求】

– **固定尺寸**: × 800px,任何内容都不得超出此边界

– **安全区域**:实际内容区域为 × 740px(四周预留30px边距)

– **溢出处理**:宁可减少内容,也不允许任何元素溢出边界

## 设计任务

创建一张严格遵守×800px尺寸的网页风格卡片,呈现以下文章的核心内容:[在这里粘贴需要总结的文章内容]

## 四阶段智能设计流程

### 第一阶段:内容分析与规划

1. **核心内容萃取** * 提取文章标题、副标题、核心观点或理念

* 识别主要支撑论点(限制在3-5个点)

* 提取关键成功因素和重要引述(1-2句)

* 记录作者和来源信息

2. **内容密度检测**

* 分析文章长度和复杂度,计算”内容密度指数”(CDI)

* 根据CDI选择呈现策略:低密度完整展示,中密度筛选展示,高密度高度提炼

3. **内容预算分配**

* 基于密度分析设定区域内容量上限(标题区域不超过2行,主要内容不超过5个要点)

* 分配图标与文字比例(内容面积最多占70%,图标和留白占30%)

* 为视觉元素和留白预留足够空间(至少20%)

4. **内容分层与转化**

* 组织三层内容架构:核心概念(必见)→支撑论点(重要)→细节例证(可选)

* 根据可用空间动态决定展示深度

* 转化策略:文本→图表转换,段落→要点转换,复杂→简化转换

5. **内容驱动的色彩思维**

* 分析文章核心主题、情感基调和目标受众

* 识别文章内在”色彩个性”,而非套用固定色彩规则

* 创造反映文章本质的独特色彩方案,避免套用模板

* 遵循色彩理论基础,确保视觉和谐

### 第二阶段:结构框架设计

1. **固定区域划分**

* 将卡片划分为固定数量的内容区块(4-6个区块)

* 每个区块预分配固定尺寸和位置,不根据内容动态调整

* 使用网格系统确保区块对齐和统一间距

2. **创建严格边界框架**

* 使用固定尺寸(width/)而非自适应属性

* 对可能溢出的内容区域应用溢出控制技术

* 为每个内容容器设置最大高度和宽度限制

3. **HTML/CSS布局构建**

* 使用语义化HTML5结构和工具类

* 主布局采用或Grid技术构建

* 为所有容器设置明确的尺寸限制,不使用auto尺寸

* 使用`box-: -box`确保正确的尺寸计算

4. **创意安全区设计**

* 区域弹性分配:核心区(严格控制)→弹性区(适度调整)→装饰区(自由表达)

* 构建与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库

* 设立”创意预算”,限制创意元素总量

### 第三阶段:内容填充与美化

1. **渐进式填充**

* 从最高优先级内容开始填充,边填充边检查空间使用情况

* 一旦区域接近已分配空间的80%,立即停止添加更多内容

* 使用的文本截断类控制文本显示

2. **视觉设计完善**

* 应用内容驱动的色彩方案(主色、辅助色、强调色)

* 使用专业图标库选择最能表达概念的图标

* 确保强调重点的视觉层次(大小、色彩、位置对比)

* 考虑尝试非常规视觉表现技术,如动态元素暗示、错视设计等

* 建立文本强调体系,根据内容语义智能决定哪些元素需要突出显示(引用、核心论点、专业术语等)

3. **排版与布局精细化**

* 字体层级:主标题24-28px,副标题18-22px,正文16-18px

* 专业排版细节:行高、字间距、段落间距的统一

* 保持留白节奏感,创造视觉呼吸和引导

* 使用 Fonts提供的中文字体优化显示效果 * 采用内容驱动的文本强调策略,为核心概念、关键引述和重要结论应用强调样式

4. **强制溢出检查**

* 完成设计后,执行边界检查,确认无元素超出1080×800范围

* 检查所有文本是否完整显示,不存在意外截断

* 验证在各种环境下的视觉完整性

### 第四阶段:平衡与优化

1. **创意与稳定性平衡**

* 双指标评分系统:稳定性分数(0-10)和创意表现分数(0-10)

* 平衡指数 = 稳定性 × 0.6 + 创意 × 0.4

* 自动调优流程:从稳定设计开始,逐步添加创意元素,持续检查稳定性

2. **最终品质保障**

* 色彩和谐度检查:确保色彩搭配和谐且符合内容情感

* 专业设计检查:视觉层次清晰,排版一致,对齐精确

* 最终尺寸合规验证:确保完全符合×800px规格

* 探索SVG与HTML混合、CSS动画暗示等高级技术的应用效果

## 技术实现与规范

### 基础技术栈

* **HTML5**:使用语义化标签构建结构清晰的文档

* ****:通过CDN引入,利用工具类系统实现精确布局控制

* **专业图标库**:通过CDN引入Font 或 Icons,提升视觉表现力

* ** Fonts**:引入Noto Serif SC和Noto Sans SC字体,优化中文显示

* **备用字体**:, Arial, 等系统字体

### HTML基础结构

“`html

“`

### 内容优化技术

* **渐进式布局**:使用和Grid实现内容自适应布局

* **阅读体验优化**:根据内容长度动态调整行高、段落间距

* **视觉节奏感**:通过留白、分隔和强调建立清晰的内容节奏

* **框模型控制**:使用box-确保尺寸计算包含内边距和边框

* **响应式表现**:确保在不同设备上都能完整展示内容

### 图标与视觉增强技术

* **语义化图标**:选择最能表达概念本质的专业图标

* **图标尺寸优化**:使用较大尺寸图标(1.4em)提高可视性

* **图标与文本融合**:创造图标与文本的视觉关联,增强理解

* **视觉层次建立**:通过大小、颜色、位置和对比度建立清晰的信息层次

* **SVG图标增强**:使用SVG图标实现更复杂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暗示

### 设计准则

* 【完整呈现】确保所有重要内容完整展示,不截断核心信息

* 【可读性优先】优化排版和布局,提升长内容的阅读体验

* 【层次分明】使用视觉设计手段建立清晰的信息层次

* 【留白节奏】保持合理的留白空间,创造视觉呼吸和引导

* 【大字体设计】使用更大的字体(24-40px)提升移动端可读性

* 【宽松间距】增加行高(1.8)和元素间距(38px),减轻阅读疲劳

* 【语义化图标】使用专业图标库表达核心概念

* 【内容驱动设计】所有设计决策基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创新表达】鼓励在技术框架内探索创新的视觉表现手法

* 【垂直阅读流】设计应优化垂直阅读体验,符合移动阅读习惯

## 核心原则

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完整呈现内容的核心价值,不再受固定高度限制。

采用较大字体(24-40px)和宽松间距(1.8倍行高),为移动端用户提供最佳阅读体验。

通过内容分析、分层与转化,在确保技术稳定性的同时,创造最能表达文章精髓的视觉设计。

技术应服务于创意表达,而非限制想象力空间欢迎动画代码,鼓励在保持技术准确性的同时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文本强调策略必须遵循语义驱动原则,通过智能分析识别文章中真正需要强调的内容(核心观点、关键概念、引述等),而非机械地套用格式。

强调样式应与整体设计和主题情感保持一致,在增强可读性的同时提升信息层次感和视觉美感。

可视元素应足够大且对比度高,确保在手机等小屏幕设备上依然清晰可辨。

## 以下为文章内容

[在这里粘贴需要总结的文章内容]

三、抽卡平台

各平台均需下载html文件,打开后才能查看真实效果,平台自带预览因兼容性问题无法正常展示效果。

使用平台:.7官网、API、。使用平台:官网、API(V3需要为0324更新的版本,DS官网及API已更新,如调用其它平台API需要查看DS版本号。)

使用时需要下载为HTML文件打开查看效果,的预览暂时无法支持查看真实效果。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需要复制代码到html文件里,然后保存进行查看。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四、微调增加图片

将下载的html文件及图片放到同一个文件夹,让进行图片增加即可。

以下为微调示例: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五、提示词技巧:萃取与融合

在这次的提示词调试中,我们发现有的时候一版提示词A能够做到很好的稳定性,另一版提示词B则能够表现出很好的设计风格但是稳定性极差。

我们调试半天B发现就是没法让它很好的稳定,于是我们换了一个思路空间欢迎动画代码,我们准备把B的精华嫁接到A上边去。

以稳定性为前提来实现更好的样式优化。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我们把这个过程称呼为:萃取和融合。

通过让提示词A不断萃取提示词B的设计风格,同时不修改自身的稳定性影响因子,我们获得最终版的文章总结卡2.0版本,并依次衍生出了竖版卡片。

依赖模型的能力我们很好的完成了卡片的提示词升级,同时在搞完这些事情之后我陷入了一个困惑。

我在问大家,也在问自己,提示词到底是什么?它到底的作用是什么?

我试图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我想了很久我觉得还是最开始论文里那句话:

is all you need

提示词其实就是碳基对于硅基注意力的分配,短的提示词不一定差,长的提示词不一定好,注意力的核心是激活。

让AI在一个约束好的小圈子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_空间欢迎动画代码

创造和稳定其实对AI来说没有区别,无非是激活的区域的区别,我们通过提示词约束让AI聚焦注意力,从而完成高质量的产出。

希望提示词对大家有帮助呀,欢迎反馈~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span style =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0000ff;">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