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喜欢”这件事,是在高一的时候。主角就叫Y好了。
我们分在一个班里。Y是外地生,住校。
我现在已经完全回想不起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个人,除了长得好看。但对于一个青春期男孩而言,这就是吸引力的全部。
我自小是一个性格比较胆小内向的人,却把所有的心机都投射在了这份单向的关系里。
为了吸引Y的注意, 躲在同学的背后玩Y喜欢的游戏,只为了去炫耀顺便能有点共同话题。
饿着肚子从早餐钱里硬抠出钱去买了胶片相机,带去学校假装无意乱拍,最后漫不经心拍了一张合影,从此终于有一张照片可以藏在枕头底下。
当时的我比较胖,但我却浑然不自知,1米65的个子长到160斤感觉还自己挺匀称的。因为家里的长辈总会催眠你,说你不胖,这样很好看。直到订校服的时候需要买加大码,我才认真审视镜子里的这个人原来不好看。
可能这也是Y不喜欢我的原因。
于是看遍了一切我能找到的减肥、营养之类的书,连吃青菜也要过水,每天晚上背着妈妈把碗里的饭倒掉一半,一有时间就出去跑步、跳绳。一年下来瘦了30斤。
但我并没有因此开心起来,因为在我瘦下来之后的那个夏天就文理科分班了——我和Y不在一个班里了。整个夏天闷闷不乐,找一切和Y有关的踪迹建立情感联结。
青春期的男孩大脑可以荒谬到什么程度?Y的学号是8,我复习化学的时候,就把Y的代号当成原子序数第八的氧气。于是我听了一个夏天范晓萱的《氧气》,每天都窝在被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听,
人活著赖著一口氧气氧气的原子序数是多少,氧气是你
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
你会知道我,快不能活
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救我
空气很稀薄,因为寂寞
但你怎么可能来,你都不可能会知道我喜欢你 。
分在两个班以后,我不太能一直去找Y,因为会引起别人注意,于是我和班上所有和Y一样住校的同学们打成一片,只为偶尔能听到一些关于Y的故事。
但这怎么解得了相思之苦。
于是我开始写信。我隐去自己的姓名,扮演一个神秘的同学,和Y谈人生谈理想,写上一千多字,装在信封里,趁课间偷偷丢进收发室。
而后的几天更是受尽折磨,每天尾随着Y,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只为观察Y收到信后的反应,在想Y会不会给我回信。
我就像心里怀着什么东西不能见光一般,也不敢告诉任何人,只能晚上躲在被窝里,戴上耳机与世隔绝,听王菲唱着
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
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
看着蝴蝶扑不过天涯氧气的原子序数是多少,谁又有权不理解
你是一封信,我是邮差
最后一双脚,惹尽尘埃
忙着去护送,来不及拆开
里面完美的世界
Y没有回信。
我又写了第二封第三封。
Y还是没有回信。
我还是不敢和任何人分享内心的情愫,因为见不得光。我只能反反复复地听,反反复复地写。但我再也不会寄出去了。我只写给自己看。
我从不指望任何人有跟我一样,我觉得我太特殊了,我只能默默地存在,被窝是我唯一可以宣泄情绪的地方,耳机是我仅有的寄托思念的对象。
直到后来长大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玩了一次公众号征集关于歌的故事,我才发现,原来大家的青春期,大家的暗恋,竟然都那么相似。都是那么的卑微,那么的胆怯,那么的义无反顾,那么的头破血流。
神奇的是,我们甚至爱着相似的歌。有多少人在暗恋时听过《氧气》,说不定还会和当年的我一样,1分01秒那句“氧气是你”开始落泪。
我曾经以为音乐是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原来它承载着每一个人的喜欢。
记得在看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时候,有一段台词我印象深刻——当被问到他对自己音乐的看法时,他说:
“我们都不合群,特立独行,所以我们的音乐是做给和我们一样的人,那些受排挤处在人生低谷的人。我们很确定他们不属于任何人,而我们正是为了他们而歌唱”
从此,因为这些音乐,那些不合群的人、特立独行的人之间,存在了一种叫共鸣的东西。他们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人经历着和自己相似的情感,大家都有着同样的喜欢。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慢慢变成了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我走出了青春期时的羞耻心,我希望更多让我们彼此的精神世界联系更为紧密的音乐可以被听到。
我不再封闭自己的感情,聆听音乐的场合也从一个人深夜的被窝变成了更为广泛的场所——是装满客人的家里,是欢声笑语的派对,是嘈杂的地铁上,也是结伴锻炼的清晨。
音乐传递我们的感情,这背后正是随着音乐传播技术的进步,音乐的分享才更为便利,我们才能和那么多同类产生的共鸣。
就拿蓝牙技术来说,之前一直面临的只能连接一副耳机或一个音箱的技术瓶颈,如今正在逐渐被打破。随着的出现,现在一台手机已经可以最多连接4个蓝牙音频设备。这一领先的技术让音乐的分享超越空间和人数的限制,让情绪与共鸣更为便利地传递到彼此的心里。
↓戳视频,观看我的表演↓
超越空间的音乐
让你我不再孤单
THE END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