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排“黄金一代”的任何新闻,球迷朋友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捧,毕竟这里面,有不少情结在。昨天刊发的来自腾讯体育的《》,冯坤提到,大部分从“黄金一代”退役的球员,都没有离开排球。不过,赵蕊蕊可能是离得比较远的一位。

赵蕊蕊,

不固守排球巨星的身份,

寻找人生的另一个精彩转折点。

超越自我是两代人一脉相承的态度。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素颜暖笑瑞丽博客文章_杨笑侬博客_爱笑的陈的博客

“打排球教会我很多东西,我学到了坚持、拼搏。当很多人说,可能没有机会。但我仍然想为自己努力去创造一下。可能只有1%的概率,我也想去挑战。我是赵蕊蕊,敢于转型,我已成功。”

六颗心,六个冠军

赵蕊蕊出生于1981年10月8日,接生的护士都笑言:“哟,‘小郎平’出世了!”赵蕊蕊父亲赵怀富曾是江苏队排球主力,身高2米,而夫人则是前辽宁女排的主力副攻手,身高1.8米,女儿如今1.97米的身量便不足为奇。

在给女儿起名时,赵怀富花了很多心思,最后定下来叫蕊蕊——一朵“娇嫩的花”。两个“蕊”字共有六颗心,父亲预祝小女儿将来能获得六个冠军,还要有“六心”:勇攀高峰的雄心,勇往直前的信心,百折不挠的决心,坚持到底的恒心,永感不足的虚心,永不改变的爱国心。

邂逅排球

赵蕊蕊从小就有个性,坚持己见,因此隔壁阿姨还送她一个“二榔头”的绰号。

读小学时,爸爸跟大女儿赵蓉蓉谈去八一队学打排球的事,蓉蓉没答应,而在一旁做作业的蕊蕊却跳了起来:“我去!”

经不住小女儿的恳求,父母同意了。赵蕊蕊11岁就进了八一队,13岁真正开始学打排球。别人还在母亲怀里撒娇时,赵蕊蕊已经独自到北京闯天下。既要承受部队严格的纪律约束和大量的训练,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对一个孩子来说很不容易。但什么都不会做的赵蕊蕊,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学会了独立生活。

一进八一队,赵蕊蕊就郑重其事地向爸爸宣布:“我先在青年队打三年基本功,争取到一队,争取打主力,然后争取进国家队打主力,然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赵蕊蕊练得很苦很认真,不仅节假日坚持加班加点地自己训练,就连放假回家期间也从不间断。有时晚上就要乘车归队了,上午她仍然在刻苦训练。

对于排球的热爱和执著,使赵蕊蕊进步神速。入队半年她就被队友推荐为副队长,自199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学员。

伤是镶在乌云上的银边

然而挫折总是埋伏在顺境之中。1998年的夏天,赵蕊蕊随八一队在秦皇岛集训,天热地板打滑,她不小心摔倒,造成右膝半月板严重受伤,与国家青年队失之交臂。1999年的秋天,赵蕊蕊膝关节半月板又老伤复发,训练中跌倒在地。

从不流泪的她此时哭了,捶着自己的腿,一个劲儿说“这怎么办?”实际上疼痛对于她根本无所谓,她是为迫在眉睫的世界杯赛而心急如焚!为了保护好这个“小巨人”爱笑的陈的博客,队里毅然决然地放弃赵蕊蕊参加世界杯赛资格,并建议她进行手术治疗。

摘除半月板虽是个小手术,但却存在风险——万一失败,赵蕊蕊将不能重返排球场。连夜从南京赶来的赵怀富心事重重,病床上的女儿却依旧笑容甜美,赵蕊蕊坚定地说:“我要手术。保守治疗就能保证我重返球场,旧伤不再复发?如果害怕风险而不敢去‘搏’,又哪来成功的希望?现在科技发达,手术成功了,今后教练和我就再无后顾之忧了!对国家和我都好啊!”

手术做完后,父亲带女儿回家住了20多天。这些日子父女二人都没闲着,一进屋父亲就开始让女儿做身体恢复。5分钟的膝关节静立,让爱笑的蕊蕊也咬紧了牙关,疼得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在一旁掐表的爸爸虽然心疼,却还是板着脸喊“坚持”。

从“玻璃美人”到中国女排的“当家花旦”

17岁入选国家队,赵蕊蕊历经郎平、胡进、陈忠和三朝名教练,也饱受挫折和风雨的洗礼。排球同样也是力量型的运动,像赵蕊蕊这类“长麻杆儿”就是扛不住高强度的力量训练,训练过量就容易受伤。入选国家队后,赵蕊蕊技术基本功练出来了,随之的伤病也练出来了,膝盖一折,使赵蕊蕊再一次与奥运会无缘。

赵蕊蕊扣球无力,就得把这腰杆吃壮了才经练。然而身体素质并不容易提高,为此赵蕊蕊没少遭罪。2001年,赵蕊蕊入选陈忠和重组的国家队。陈教练除了继续给她“吃小灶”,还当着全队的面不止一次狠狠批评过她,最狠的一次是:“今年要再练不出来,你就给我滚回去!”

蕊蕊站在那儿,泪就在眼里打转儿。对她而言,这并不是个小挫折。集训后,女排该去打瑞士精英赛,这是本届女排成立后第一次出国打比赛。赵蕊蕊榜上有名,护照也办好了。临出发前一天,她高高兴兴地在屋里收拾东西,还好心地问留守的队友李珊要带什么,这时有人进来说:“陈导叫你。”

赵蕊蕊心里突然一沉,隐隐觉得不好。果然,教练说考虑到她的身体状态,还是留下来好。上飞机前10个小时被撤下场是什么感觉?赵蕊蕊回到房间,对李珊说,“好了,明天我跟你们一起回北京。”她还想笑,眼泪却滑出眼帘。等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赵蕊蕊觉得自己从此真正成长了。

赵蕊蕊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素质训练。有次女排开会时,领队李全强表扬了两个人。一个是带着腰伤还坚持训练的老将陈静;另一个就是赵蕊蕊——不是说她训练如何刻苦,而是她最多时一回吃了11种营养品!

等赵蕊蕊再次出现在全国九运会赛场时,人们发现这丫头的确壮实了许多,扣球时无论是速度还是力度都大大增强,她的努力终于见到成效。当吴咏梅淡出江湖,蕊蕊牢牢地把握住机会,占据了副攻主力之位;在2001年国际排联大冠军杯女排赛上,蕊蕊更是和伙伴们一起,齐心协力勇夺冠军。

中国女排的“新长城”

一次次受伤倒下,一次次勇敢乐观地站起来。2001年,赵蕊蕊第一次以首发,获亚锦赛冠军;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结束,赵蕊蕊当选为最受欢迎的球员;2003年获世界杯冠军成为最有价值球员。

场边一声声的加油喝彩,变成了点燃激情和鼓舞斗志的火种,也让赵蕊蕊感到特别快乐。不过赵蕊蕊并不满足“最受欢迎”,她知道,一个优秀的球员仅仅因为外部条件让人喜爱远远不够,她渴望得技术单项奖,渴望证明自己打球的实力!

但实际上折服观众的,不仅仅是因为她天使般永不消减的笑容,更因为她冷静沉稳的球风和魄力,令人震撼的高度和力量。中国老女排中周晓兰的拦网赫赫有名,被人们称作“天安门城墙”,而现在比“城墙”更难逾越的是赵蕊蕊筑起的“网上长城”,三场比赛14次拦网直接得分,令对方的强攻成为“哑弹”。多少重炮手曾在她的十指关前被封杀。赵蕊蕊自己也信誓旦旦,“我立志成为世界最棒的拦网手,就像中国的万里长城,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不仅是技术上的成熟,四年联赛和世界比赛的磨炼,赵蕊蕊的心理素质也渐入佳境,坦言自己一刻也不敢放松:“主力的位置等不来,也保不来,只能靠拼!别人都说,你那么好的条件肯定能打上主力,但是国家队完全不同于地方队,时刻有危机、有压力,需要我时刻严阵以待。”

如果被问到“哪场比赛表现会最好呢?”赵蕊蕊大手一挥,自信地说:“下一场最好!”这个笑若桃花的女孩,必将给中国女排更多精彩,给世界体坛更多惊喜。

巅峰时刻的毅然转型

北京奥运会后,赵蕊蕊退役爱笑的陈的博客,一代天才副攻手在她的巅峰时刻就此淡出世界排坛。赵蕊蕊曾经被女排界誉为世界第一副攻,2003年时处于巅峰状态的她至今仍无其他副攻可超越。虽然赵蕊蕊伤愈复出后实力较之前大打折扣,未能重现当年所向披靡之势,但是作为一代世界名将,她在黄金一代的战斗生涯中还是留下了浓重一笔。

在转型最初的阶段,赵蕊蕊也曾有过不安和焦虑,“突然那一天工资不再发给你,你的医疗卡也被取消。会觉得我脱离这些以后,我能做什么?我父母也不同意,觉得即使转业也要等我军龄20年后,起码有一个保障。”最后,是这样一个信念战胜了恐惧——”我要自由,我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将来的生活我会为我自己负责任。不管是好是坏,我都认。”

从运动员到作家,前女排国手赵蕊蕊可谓华丽转身。赵蕊蕊的奇幻小说《彩羽侠》成功入围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评选颁发)最佳长篇科幻小说的候选名单,成为44部被推荐的作品之一,并最终获得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银奖。赵蕊蕊在博客中透露,自己在2010年10月8日,也是29岁生日这天与深圳某出版社签约,自己的第一部动漫小说即将出版。赵蕊蕊还在博客中说明了自己新书的由来——“自从2009年做完手术之后,在朋友的‘传染’下我突然间也萌生了写小说的欲望。一时的‘冲动’让我在经历一年多的创作过程中收获了坚持,收获了感慨……而在创作过程中为故事情节而纠结,为梳理思绪而烦恼,为没有灵感而抓狂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也都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伴随我成长。”晓艾(本名桑秀菁,节目主持人)还透露,赵蕊蕊的第三部作品正在创作中,类型也是科幻类。今后,赵蕊蕊的工作重心也将依旧放在写作上面。

“敢于转型,我已成功”

“有些人会觉得我出书了,还获了奖,觉得我好像成功了。但我觉得当初脱掉军装义无反顾地丢掉铁饭碗,迈出这一步,我已经成功了。我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32岁的生日,我告诉自己,为了梦想要更加努力、更加坚持,人生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和挫折,充满了苦涩和矛盾,充斥着流言蜚语与冷漠嘲讽,不过这些苦难却教会我成长——只有笑对人生,人生才会对你微笑。”

2013年,优酷资讯联合新京报等媒体制作了网络专题节目“中国青年励志榜样”,其中第六期以“敢于转型我已成功”讲述“黄金一代”中国女排运动员赵蕊蕊退役后的故事。本文系当时《新京报》网站配合该节目而刊发的文章。视频在下面。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