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消息好落伍啊。
今天一大早刷到一条关于阿里前端高 P 大佬玉伯离职加入飞书的消息,我都有点震惊了。毕竟,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做知识管理的人,所以,我非常喜欢语雀这款软件,而语雀这款产品的负责人就是玉伯。
当然了,玉伯离职这件事,发生了好像是今年 4 月份,多少有点吃惊,甚至有点担心。吃惊的是玉伯离职这件事,担心的是语雀这款产品未来的前途,毕竟知识管理类的文档软件营收很难,创始人又离职了,未来会不会烂尾或者被毙掉呢?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玉伯。“前端大牛、技术大佬” 是业界给玉伯贴的标签,2008 年加入淘宝后,玉伯先后做出了前端领域很火的框架 SeaJS、KISSY,之后带领团队通过开源做了很多技术产品。
但玉伯始终认为,技术只是工具,最终还是要为产品服务。所以当时在淘宝内部,玉伯一直是 “折腾” 的状态,加入淘宝那年,玉伯就参加了内部的赛马机制,跟团队做了几个月的创新产品,最后以失败告终,又回到了 Java 团队做技术。
但这并有改变他要做创新产品的初心,于是 2010 年到 2011 年,他一边做技术研发,一边继续摸索创新产品,但一直没做出能拿的出手的产品。直到 2016 年,在蚂蚁体验技术部的创新产品孵化机制策马扬鞭项目中,玉伯团队主导的语雀问世,并于 2018 年正式对公网提供服务。
玉伯的理念好像是:不愿做技术大佬,要做为产品服务的技术。所以,也有内部人士称:玉伯当时和老板提了条件说,光做前端没意思,你要想留住我,就得给我一款产品做。所以当时玉伯自己要了一个团队,专门做一个闭环产品。所以,语雀诞生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玉伯之前的分享,估计会很多前端程序员会很有启发,前端的未来是:「产品工程师」= 产品经理 + 前端工程师。
什么意思呢?做前端的同学可能涉及业务层面的知识比较少,更多是的开发和体验层面,所以,前端不同于后端,我们业内人士都了解前端,技术的上升路线,高点也就是 CTO ,可CTO 大多数都是由后端工程师担任,前端一般做不了 CTO,最多做一个公司的前端老大,年薪百万也就这样,真的有不可逾越的天花板。
做 CTO 不是你掌握的多少专业知识,而是经历过多少真实的业务、故障、挑战,这些都需要实际业务的浇灌。前端没有这个场景,公司也不会给你,需要用更多的项目磨炼,后端的开发和设计更多的会与业务逻辑相关,所以,更容易锻炼。
那前端该如何发展,难道只有晋升这一条路吗?难道没有别的路吗?晋升真是看运气的,看机会的,努力或许没有用。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玉伯认为:产品工程师是个好的方向。产品 + 工程师,简直是一个完美的结合前端,而且极度适合前端,却不适合后端。
首先,前端距离用户近,距离产品近,前端可以参与产品设计或者交互设计。
大部分的产品经理不懂技术,或者不精通技术,他们不能称为工程师,而前端本身就是工程师,有这快速实现创意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尤雨溪吧,Vue 前端框架的设计者和作者,他曾经在的采访中说:我最早是学金融的,后来真的不喜欢,转而学了设计,渐渐喜欢上了创意产品,自己有很多创意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实现,所以开始学习 ,然后 邀请他参加面试,由于基础不牢而败北,从此开始学习 犀牛书,然后平时做了一些 Web 和 H5 的微交互,顺利通过了 的面试,在 觉得自己的创意没办法实现,因为会被老板毙掉,而且由于公司安全不能把创意开源,于是离开,现在全职做 Vue,靠开源赚钱。
玉伯把语雀从一个富文本编辑器做成了一个百万用户的产品,小尤则是把一个纯前端技术做成了一个开源产品,他们的路线都是殊途同归,就是产品工程师的路线。
所以,「产品工程师」是一个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借助技术迅速产品化的人,是个很好的前途,甚至没有天花板。
现在据说玉伯离职去了飞书,担任飞书开放平台负责人。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