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毅文陪伴你的第1236天
上次写过的文章,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认同的极度认同,不认同的强烈反对。认同的咱就不说了,不用自己夸自己;咱说说有不同意见的,其中有个人很直接地说:老师你反对秀,那你写关于这个话题是为了什么呢?不也是在秀吗?当婊子还立牌坊?
从开始写公众号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这个期间从来就没有间断听到不同的声音,甚至很多人身攻击和谩骂,最开始的时候心情郁闷,心里想至于吗?我不就写篇文章嘛?不认同咱可以讨论,何必出言不逊呢?而且影响情绪持续的时间还很长,经常会很长时间都还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后来听到了“三季人”的故事,才豁然开朗,一笑而过。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曾仕强教授讲过,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以后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凡是那个声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你懂,你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
所以后来我们读庄子的话才读的懂“夏虫不可语冰”,你跟夏天的虫你讲什么冰,那是你糊涂,你跟他讲什么冰不与夏虫语冰,那这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你如果去问孔子,孔子说本来就这样,你见人不说人话,那不是鬼话连篇吗?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不与夏虫语冰,你怎么沟通呢?
所以我现在面对不同意见的时候,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首先去判断对方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然后在决定下一步的行为,如果是前者,我基本上会置之不理,就当没听见;如果是后者,我会虚心接受,真诚沟通。
再延伸到工作中,原本面对团队伙伴的问题,我是有问必答,因为要保持老好人的形象嘛!后来发现不对,已经讲过N次的话题还在不断重复问,说明问的人根本就没有用心嘛;更有甚者,我们举办会议的时候,已经把详细的地址都公布了,还有人问怎么坐车呀之类的问题,我的回答是:问度娘。
这些都是典型的“等、靠、要”的思想,从来不动脑,更不用心,巴不得别人直接把饭送到嘴巴里,有问必答看上去是帮他,其实是在害他。
所以,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而是乱弹琴,根本搞错了对象和方向嘛!
《庄子·秋水》里讲:“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三句话异曲同工。
意思是:夏天的虫子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冰冻的事,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拘限;井里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的事,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拘限;乡下的书生不可能和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教养的束缚。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