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node.js_node.js安装linux_nodejs安装

通过前两节已知道怎么去写一个简单的 Node.js 插件,包括接收参数、类型转换等,之前插件编译我们只考虑了一个平台,但是实际中我们调用 C/C++ 的一些函数,有可能会涉及到不同平台,那么在编译时也要根据平台选择编译。

以简单易理解为主,我们知道 Node.js 里是没有 sleep 这样的系统函数,这也是因为其是单线程的缘故,如果主线程睡眠了,后面的操作就只能等待了,因此我们经常使用 来模拟延迟执行的任务,但也可以借助 C/C++ 里面提供的一些函数来为 Node.js 实现一个 sleep 函数,也可以选择在工作线程中使用。

前两篇回顾:

编码实现

这个示例可参考 。

项目结构

src 目录下的文件是我们重点要去做的,可以看到有 Linux 也有 。

├── binding.gyp
├── index.d.ts
├── index.js
├── package.json
├── src
│   ├── sleep.h
│   ├── sleep_init.c
│   ├── sleep_linux.c
│   └── sleep_win.c

核心编码实现.c

这是我们初始化的入口文件,看过前两节的这个就不陌生了node.js安装linux,这个文件主要做模块的注册、导出我们定义的方法。

有两点需要注意 # "sleep.h"这个宏定义是我们自己实现的,代码中 ()这个函数是在这个文件中定义的,继续往下看。

#include "sleep.h"
#include 

napi_value usleepFn(napi_env env, napi_callback_info info) {
  size_t argc = 1;
  napi_value argv[1];

  NAPI_STATUS_CALL(env, napi_get_cb_info(env, info, &argc, argv, NULLNULL));
  if (argc < 1) {
    napi_throw_type_error(env, NULL"microseconds is required");
    return NULL;
  }

  napi_valuetype valueType;
  napi_typeof(env, argv[0], &valueType);
  if (valueType != napi_number) {
    napi_throw_type_error(env, NULL"microseconds must be a number");
    return NULL;
  }

  int64_t microseconds;
  NAPI_STATUS_CALL(env, napi_get_value_int64(env, argv[0], &microseconds));

  // Return 0 on success, return -1 on error
  int usleepRes = os_usleep(microseconds);
  napi_value result;
  NAPI_STATUS_CALL(env, napi_create_int64(env, usleepRes, &result));

  return result;
}

napi_value init(napi_env env, napi_value exports) {
  napi_property_descriptor descriptor = {
    "usleep",
    NULL,
    usleepFn,
    NULL,
    NULL,
    NULL,
    napi_default,
    NULL
  };

  NAPI_STATUS_CALL(env, napi_define_properties(env, exports, 1, &descriptor));

  return exports;
}

NAPI_MODULE(sleep, init);

sleep.h

这个和之前一样忽略掉,这里重点就是对函数 ()的声明,通常在 C/C++ 程序中建议把所有的常量、宏、函数原型写在头文件中,实现是在引入该头文件的地方,后续当我们需要掉用一些函数,只要引用这个头文件即可。

#include 

#define NAPI_STATUS_CALL(env, call)                               
  ...


int os_usleep(unsigned int microseconds);

.c

Linux 系统下睡眠函数的实现node.js安装linux,() 单位是微秒,需要引入 .h头文件。

#include "sleep.h"
#include 

int os_usleep(unsigned int microseconds) {
  // Return 0 on success, return -1 on error
  int usleepRes = usleep(microseconds);
  return usleepRes;
}

.c

下需要引入 .h头文件,注意首字母为大写,单位为毫秒。

#include "sleep.h"
#include 

/**
 * The unit of Windows system Sleep() is microseconds
 */

int os_usleep(unsigned int microseconds) {
  unsigned int miliseconds = microseconds / 1000;
  Sleep(miliseconds);
  return 0;
}

构建创建 .gyp 文件

是加载所有 C 源码,具体编译哪些文件,还需通过 判断,根据不同的系统从 中排除,如下所示:

{
  "targets": [
    {
      "target_name""easy-sleep",
      "sources": [
        "src/sleep_init.c",
        "src/sleep.h",
        "src/sleep_win.c",
        "src/sleep_linux.c"
      ],
      "conditions": [
        [
          'OS == "win"', {
            "sources!": ["src/sleep_linux.c"]
          },
          'OS != "win"', {
            "sources!": ["src/sleep_win.c"]
          }
        ]
      ]
    }
  ]
}

编译

项目根目录执行如下命令,进行编译。

node-gyp configure build

测试

和第一讲的方式一样,创建 app.js 文件,引入我们编译之后的 .node 文件,因为我们在 C 里面实现时单位微秒,所以要在转换下。

const { usleep  } = require('./build/Release/easy-sleep.node');
console.log(1)
usleep(2000 * 1000); // 等待 2 秒
console.log(2)

总结

上述还有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就是构建 C 源码部分,通常必须要求用户本地也有一个能够编译 C/C++ 代码的环境,例如我们使用 node-gyp 工具在 Linux 系统要安装 、GCC, 系统同样也要安装相应的构建环境,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障碍,总不能要求用户同样也安装这些工具。

如果我们想实现跨平台支持,又无需用户在本地安装 C/C++ 工具链该怎么做?可以自己先思考下,也可以关注下节内容,node-pre-gyp 结合 预先构建二进制包。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