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份数笔画练习说开去

下面是配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两道测试题:

笔顺表26个笔顺怎么写_笔顺是什么意思_由的笔顺

1、“巨”字共____画,第二笔是____,可以组词为____。

2、“每”字的第五笔是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

这不仅仅是两道对笔画、笔顺、偏旁部首以及查字典知识的考查,也潜在着对学生书写能力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笔顺、笔画名称、笔画数是写好汉字的前提和基础。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各种变化形式,对于认字和写好汉字都很有帮助,也便于查字典。

汉字的笔顺、笔画名称、笔画数,是小学语文中常出现的基础练习题,“笔画数”最常见在《语文练习》和试卷中用“数笔画”法查字典的考项中。 但凡学生做这类题的正确率都不会很高。学生出现的误判笔画和书写中的倒笔画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是自我创造出的笔顺,或者说对笔顺规则还停留在碎片化的认知结构上 ,没有系统掌握。

因此,2024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强调了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老师和家长是否关注到教育部出台的这个通知,问题出在哪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回应社会广泛的关注,规范汉字书写问题,汉字规范书写教育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字写不好。

通知强调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书写能力要加强,要培养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到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我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在低年级,在汉字的书写方面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也没有打牢,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心。

一、关于笔画笔顺

纵观现行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教育部组织编写)关于字的笔顺教学是这样示范的:

笔顺表26个笔顺怎么写_笔顺是什么意思_由的笔顺

一下开始是这样示范的:

笔顺表26个笔顺怎么写_笔顺是什么意思_由的笔顺

也就是说现行教材对笔画、笔顺教学设计理念是由“一字一得,字字落实”这种从单个字一笔一画到整体描红感性上让学生掌握的。尽管在语文园地中通过“冒泡泡”渗透了一点儿笔顺规则,但还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汉字的笔画顺序教学,从低年级来讲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就会根深蒂固,贻误终生,笔者就在一次听公开课时,发现老师板书生字是倒笔画。所以《通知》也强调了教师书写基本功训练。

我们在注重每一个字的笔画顺序的教学同时,还要上升到“规则”理性上去认识。 一方面学生不可能把课本上所学的每一个字的笔画顺序都记得清清楚楚,过目不忘,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在课本以外学到一些字。 但汉字笔顺规则完整版好像在低年级教材上还没有看到。同时关于笔画和笔顺的阐释,当下网上和所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动态视频演示等)多是教给学生“应该这样写”,却忽略了“为什么这样写”问题。 只要学生掌握了笔顺规则,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写” ,才能举一反三,一了百了,一通百通,实现由教达到不教的目的。否则仍然是碎片化信息。

笔者认为,我们在识字教学由的笔顺,强化对单个字识记的同时,还要将碎片化知识系统性化,交给学生《笔顺规则》这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我们的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理性认知上产生飞跃。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死"的,它只能通过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的种种"操作",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头脑中的经验系统。碎片化的知识指的是那些零散、孤立的事实或信息,它们通常缺乏深度和上下文联系,并且没有被整合进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中。这种知识形式可能导致对信息的误解和误用,因为它缺乏整体性的理解和分析。要形成体系化的知识,个人需要学习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底层逻辑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发展,笔者认为我们的教材和教学理念还缺乏系统性原则。

那么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是什么呢?就是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常用笔画名称》以及《常用偏旁名称》 。通过学习体系化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因为它基于更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汉字笔顺规律:

汉字的笔顺是书写汉字笔画和部件的先后顺序。笔顺是自有汉字以来,人们在书写过程中正确书写汉字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普遍性。但是,汉字结构相当复杂,有些汉字的习惯写法与笔顺规则有一定的出入,因此要多加留意。

第一部分基本规则

一、从上到下

一般来说,上下结构的字,都要先写上面的,然后写下面的。

例字:兄 介 笑 足 节 员

二、从左到右

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先写左边的,然后写右边的。

例字:听 付 江 权 秋 话

三、先横后竖

在横画和竖画同时出现时,一般来说,要先写横,后写竖。

例字:十 干 牛 丰 木 下

四、先撇后捺

在撇画和捺画同时出现时,一般来说,要先写撇,后写捺。

例字:人 衣 入 八 大 谷 登 祭

五、先外后里

在绝大部分的半包围结构中,都要先写外面的包围,再写里面的被包围的部分。

例字:内 同 问 冈 闻 间

六、先中间后两边

有一些字,在结构上可以看成左中右三部分,但是中间部分较长或宽,左边和右边是一个组合的时候,一般要先写中间的,再写两边的。

例字:小 水 承 肃 率 乘 函

七、先外后里再封口

全包围结构的字,一般都要先写左、上、右三部分,然后写里面被包围的部分,最后写下面的横画封口。

例字:国 困 回 围 囚 四

第二部分补充规则

一、带点的字

1、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要先写

例字:文 方 义 斗 头 为 门

2、点在右上方要最后写

例字:戈 犬 成 式 栽 弋

3、点在其它笔画里面一般要最后写

例字:瓦 叉 卵 母

例外:丹 夜 柬

二、两面包围的字

1、右上包围先外后里

例字:勺 司 句 习 匋 匍

2、左上包围先外后里(主要是广字头、厂字头、户字头、病字旁的字)

例字:房 庆 床 历 病 厉

3、左下包围先里后外(主要是走之、建之的字)

例字:边 建 延 这 进 远

例外:起 赶 毯 飓

三、三面包围的字

1、缺口朝上、先里后外(一般为“凶字框”的字)

例字:凶 画 击 幽 函

2、缺口朝下、先外后里(一般为同字框、门字框的字)

例字:向 同 内 间 问

3、缺口朝右、先上后里再左下(一般为“三框”的字)

例字:区 匠 臣 匝 匣

4、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再封口。例字:国。

四、先竖后横

有横有竖,但是竖不伸到最后横的下面的时候,要先写竖,后写最后的横。

例字:王 里 韭 土 上 垂

五、从右到左

右边的笔画比左边的笔画强的时候,要先写强的部分,后写弱的部分。

例字:刀 力 乃 万 讯

例外:及

六、先写左右、后写中间

当左右两边为一组组合笔画的时候(通常为相向点),要先写这个组合,最后写中间的部分。

例字:火 半 米 叟 坐

七、先封口、后中间

当中间有一长竖伸出方框的时候,要先写好方框,然后写竖。

例字:申 甲 电

其口诀如下:

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

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

横竖交叉先横,撇捺交叉先撇;

中间突出先中,右上有点后补;

上包下时先外,下包上时先内;

三框首横末折,大囗最后封底;

分歧遵照《规范》,做到流畅美观。

也许教学指导书和学生使用的指定的教辅练习中提到了上述汉字笔顺规则。笔者认为也有必要将《汉字笔顺规则》渗透归纳在“语文园地”或者像《识字表》《写字表》一样附录教材后面由的笔顺,以备学生系统学习。

很多还是特别常用的简单的字,比如火、九、门、为等笔顺容易混淆,况且有些汉字的笔顺也是颇有争议的,下面仅以“肃”字为例:

观点一:

观点二:

“肃”字的笔顺,各种资料说法不同,大概在于其最后四笔的写法,究竟是遵循“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书写,还是根据“从外到内”的规则书写?这要对该字的整体字形结构分析来确定。

“肃”字的前四笔,是依据“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来书写的,其第四笔竖,是该字的骨干一笔,在整个字的书写笔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在该字的前四笔中,它为“从上到下”的最后一笔,在该字后四笔的书写中,它可充兼起始一笔。据此,该字的最后四笔,不应该存在“从外到内”的写法,而只能是根据“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来书写了。当我们写到“肃”字第四笔坚“ㄧ”之后的笔顺应该是:

观点三: “肃”字的笔顺是:

查“辞海”可知,“肃”属“肀”部,上面部首的笔顺没有什么分歧,关键在下面的部分。根据汉字笔顺规则,“肃”的竖在中间,具有平分左右之势,所以“肃”的下面应该是从左到右,即先写一撇,然后写左边一点,再写右边一点,最后一竖收笔。那么,先写撇、竖,再写中间的两点行不行呢?这样写似乎符合从外到内的规则,但是不易使字的间架结构摆好,也不符合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

拿上述列举的考题来说,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仅仅教给孩子死记硬背“L”、“7”、“ϟ”这样的就是一笔(一画),“巨”就是四画,“每”就是七画。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帮助孩子找到出错的原因在哪里。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写字的时候,由起笔到收笔叫做 “一画”或“一笔”,统称笔画。也可以理解为连笔写的为一画,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等八种。由这些基本笔画变化和互相结合,又可以形成许多笔画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顺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我们写横画一定“从左到右”,写竖画一定“从上到下”,由横画和竖画组成的笔形,也不能破坏这个规则。

只有当孩子懂得了这些规则,就会将“L”、“7”、“ϟ”这样的笔形可以算一笔,而“」 ”“ 「”这样的笔形必须分成两笔,根据这个规则,他们就能够把像“鼎”、“凹”、“凸” 这样左右两边,咋一看,恰似孪生姊妹的字作出正确判断,由于笔顺规则使其左右两边的笔画数是有本质区别的。

“鼎”字 共12笔,“鼎”字第6笔是“ㄣ”与第9----11笔(丨、一、丨)的比较:

“鼎”字的相似点笔画:是竖,横折折/横折弯(符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笔顺规则,即1画)与竖,横,竖(3画)的区别;

“凹”字共5笔,“凹”字 第2笔是“ z ”与第3----4笔 (丨、ㄱ)的比较:

“凹”字的相似点笔画是: 竖,横折折/横折弯(第二笔横折折/横折弯,符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笔顺规则,即1画)与竖,横折(符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笔顺规则,即1画)的区别;

“凸”字共5笔 ,“凸”字第1-----3笔 (丨、一、丨)与第4笔 (ㄋ㇡) 的比较:

“凸”字的相似点笔画:是竖, 横, 竖(遵循了由起笔到收笔叫做 “一画”的笔顺规则,即3画)与横折折折(符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笔顺规则,即1画)的区别。

只有当我们的学生从《规则》上弄清楚了,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各种变化形式,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中(宗)-----《汉字笔顺规则》,就会永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会对下面常见的而又容易弄错的汉字迎刃而解了。

“乃”字第2笔是(ㄋ ), “藏”字第14笔是( L )

“缘”字第4笔是(∠), “巨”字第4笔是( L )

“肺”字第8笔是( l ), “鸟”字第4笔是( ㄅ)

“弦”字第3笔是(ㄅ) “垂”字第3笔是( l )

二、关于笔画名称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教育部组织编写)关于《常用笔画名称表》是这样排列组合的:

笔顺表26个笔顺怎么写_笔顺是什么意思_由的笔顺

这种由横、竖、撇、捺、点、提、横折、横撇、横沟、竖折、竖提、竖弯、竖钩、弯钩、斜钩、撇折、卧钩、撇点、横折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竖折折钩的排列组合顺序是遵循了由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基本笔画联系变化规律延伸出的22种笔画。

笔者认为,我们可否尝试一下既遵循八种基本笔画间联系变化规律又实现“物以类聚”的横类、竖类、撇类、钩类,笔画间联系和变化规律排列。比如:.横、横折、横撇、横沟;竖 、竖折、竖提、竖弯;3.撇、撇折;捺;点;提;横钩、竖钩、弯钩、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竖折折钩。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两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对象同时出现可产生强烈的刺激,有利于活跃思维。有比较才有鉴别,归类比较,能使学生明确知识构成规律,系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这种排列组合既体现了八种基本笔画又强调了笔画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具有归纳比较性,不仅比较了事物的现象,更比较了事物的本质, 保证了可比性 ,体现了比较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使与横画的组合,与竖画的组合,与钩画的组合等笔画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以此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思辨能力、联想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有助于学生区别和识记笔画名称,强调了知识联系和迁移,是比较教育法在笔画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我们的教材要重在体现“教育性”,而不是单纯的“呈现性”。要便于孩子们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怎样好学,怎样好记,怎样好掌握。

只要我们的学生全面掌握了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常用笔画名称》以及《常用偏旁名称》这些语文基础 知识,才能更加聪明,更加会学。

(此文将提交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