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网师的教材解读课程里面,第一次的预习作业是阅读韩素静老师的《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第一部分,并完成相应的作业。
这本书我一直都有,刚刚翻了一下淘宝,我居然2021年7月就购买了这本书。但是我却从来没有翻阅过它,两年时间过去,书都开始泛黄了。这一次,我相信时机和缘分都到了,我终于开始走向我的语文专业。
许多老师都曾说过,语文太难教了!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还是教语文的!这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
我也一直认为语文难教,但是现在我更认为,难教是因为没有找到方法。
在阅读《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的过程中,我感叹到原来我对教材的理解是如此的浅显。目前在慢慢的嚼,阅读了两个小节,每一小节都让我眼前一亮,打开我的认知。
在第二小节“正确利用情境图,让拼音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作者说到:原人教版教材拼音单元的情境图是多幅图,一个拼音对应一幅图片,从发音或形状方面起到引导作用。这其中的每一幅图片都是独立的,三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而统编教材改变了这一编排形式,把一课中要学习的拼音融合在一起,提供给孩子一幅完整的情境图。
(反思:毕业一出来工作我就接触的部编版教材,对人教版教材完全不理解,以至于没有发现这个重要的变化,更不知道部编版的情景图有深刻的寓意)
例如,《ai ei ui》这一课在统编教材中只有一幅完整的图画,画面上,一位老奶奶在给小朋友讲故事,老奶奶穿着白衣服,围着红围巾,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杯水;一群小朋友背着书围着老奶奶听故事,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听得非常认真·....·
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统编教材的情境图有着完整的意义,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以及和生活的融合性,把汉语拼音学习融合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汉语拼音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可见,情境图是拼音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情境图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情境图。
那么,如何利用情景图呢?
第一,借助情境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内在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地引出拼音的读音。
如执教《 ang eng ing ong》这一课,利用情景图,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并让他们进行描述,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月亮,床边柜子上有台灯,墙上还有一只猫头鹰形状的闹钟。于是,liang deng ying zhong 这些含有“ang eng ing ong”的字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上含有“ang eng ”的字词,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展现。
(反思:记得自己三年前一年级的时候图的拼音,以“ang eng ing ong”这个课题上了一节新教师推门课,当时的自己完全忽视了情景图,一点都没有用上。学校甚至还给教师采购了全册书的情景图,很大一张,可以挂在教室,当时心里还很纳闷图的拼音,买这个来做什么呢?看来还是自己功底太不足,不懂语文教材的编排。)
第二,借助情境图引领学生识记拼音形状
部分情境图还起到更直观的示形作用,可以引领学生识记拼音形状。
例如汉语拼音第 5课《g k h》。
这一课的情境图是一个小女孩坐在长椅上喝水,她的面前有一只衔着橄榄枝花环的和平鸽,旁边的水塘里有绿绿的水草,两个黑色的小蝌蚪头抵着水草在说悄悄话。面对这幅情境图,除了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的内容外,还应让学生找出哪些形状和本课要学习的拼音形状相似。
孩子们很快就发现:花环的样子像 g,小女孩坐的长椅的侧面像 h,水塘里小草和两个小蝌蚪组成了一个k。
又如:《d t n l 》一课的情境图中。鼓和鼓架组成d,伞柄的样子很像t,拱门像 n,鼓槌像l。
不难发现,拼音学习部分的每一张情景图都有着丰富的涵义。情境图赋予汉语拼音学习一定的趣味性,在示音、示形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所以,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借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让汉语拼音的学习和生活紧紧融合在一起,让汉语拼音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