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个不太常见但却很特别的汉字——“翥”。
一、翥字的读音
“翥”字读音为“zhù”,拼音标注为四声,与“注”字的读音相近。在发音时,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可以体会到这个字音节中的力量与韵律。
二、翥字的含义
“翥”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飞举也”,指的是鸟儿振翅高飞的样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字常用来形容鸟类的飞翔,也引申为人的志向高远、精神振奋的状态。在文化中,“翥”字象征着上升、进步与超越的精神风貌。
三、翥字在诗词中的运用
古代诗人常用“翥”字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或抒发激昂的情感,下面欣赏其中的几首:
贵逼人来不自-由焱字读音,龙骧凤翥势难收。——唐代贯休《献钱尚父》
解析:在这句诗中,“翥”字面意思是指鸟向上飞起,这里用来比喻人的奋发有为、气概不凡。诗人通过使用“龙骧凤翥”这一成语,表达了一种充满气势的力量。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一个人被富贵逼迫而来,他可能无法自主选择是否接受,但是一旦他奋发图强,那么他所展现出来的势力和成就将是无法阻挡的。贯休借此表达了对钱镠的赞美,认为他在平定战乱、建立吴越国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雄才大略和非凡气度是无法遏制的。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唐代柳宗元《闻黄鹂》
解析:这里的“翥”意思是“鸟向上飞”。“翻日迥度”形象地描绘了雁群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它们在阳光下翻飞,显得非常壮观;“昆明飞”则进一步点明了雁群飞过的地点,即昆明湖,给人一种开阔、遥远的感觉。而“凌风邪看”则描绘了诗人迎着风,斜斜地仰望着天空的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空中翻转,在日光中远远地飞过昆明湖;迎着风,斜斜地看着那些细柳如同鸟儿般高飞。这句诗通过描绘雁群的飞翔和细柳的摇曳,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向上的向往和赞美。
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唐代张说《同赵侍御望归舟》
解析:“形影相追”来形容鸟儿飞翔时形影相随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而又高远的感觉。这里也可能是在用鸟儿的形影相追来隐喻人的孤独和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北风船”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感觉,而“心肠并断”则表达了强烈的悲伤和痛苦。这里可能是在用北风船的冷酷无情来象征某种困难或不幸的遭遇,同时用“心肠并断”来形容人在这种遭遇下的悲痛心情。
这句诗通过描绘鸟儿高飞和北风船的场景,表达了人在面对孤独、困难或不幸时的悲伤和痛苦心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由、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无奈接受。
四、元代诗人张翥
张翥,字仲举焱字读音,号蜕庵,是中国元代时期的杰出学者和诗人。他出生于山西临汾,后随父游宦于江南,寓居在风景如画的浙江杭州。早年的他热爱蹴鞠和音乐,但后来转而闭门苦读,深受江东大儒李存的影响,对道德性命之说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还师从仇远学诗,尽得其精髓,因此以诗文扬名于世。在扬州游学期间,他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求教。元末年间,张翥被朝廷荐举,历任国子助教、翰林编修、应奉、修撰、直学士、侍讲学士等重要职务,后来以翰林学士承旨的身份荣休。
张翥不仅关心历史文化,还关注社会现实。他搜集了元末zhèn压农民起yì中牺牲者的事迹,编纂成《忠义录》。尽管他的诗歌多为歌功-颂德之作,对农民起yì持有偏见,但他对民间疾苦却充满了同情。在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批判。张翥的诗歌语言流畅、风格雄浑,而他的词作则讲究格律,部分作品展现出苍凉豪放的韵味。尽管他颇为自负于自己的文采,但客观来看,其文学成就并不算特别突出。他的作品集包括诗集《蜕庵集》和词集《蜕岩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翥”字虽不常见,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较为丰富。从读音到含义,再到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与张翥等文化人物的关联,“翥”字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激发大家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以上分享,如果对你有用,请右下角点【在看】,再点【赞】,让我知道你喜欢我的文章,给我动力每天更新汉字新知识,觉得我的文章有意思的,也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一起来学习!
往期精彩: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