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0.11虽疏食菜羹,瓜(必)祭,必齐(zhāi)如也。
【译文】
虽然吃的是粗饭菜汤,也必得祭一祭,而且祭的时候还好像斋戒一样。
【注释】
(1)《杨注》:“瓜祭,有些本子作‘必祭’,‘瓜’恐怕是错字。这是食前将席上各种食品拿出少许,放在食器之间,祭最初发明饮食的人,《左传》叫泛祭。 ”
(2)《朱注》:“古人饮食,每种各出少许,置之豆间之地,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齐,严敬貌。孔子虽薄物必祭,其祭必敬,圣人之诚也。”
【解读】
古语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孔子即便吃的是粗茶淡饭,也必得祭上一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圣人之诚”,于此可见。其实不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古代,饮食都是大事,在吃饭之前行感恩礼,是普遍的做法。这一方面是为了追念“先代始为饮食之人”,另一方面恐怕还有感谢那些种植粮食、制作食物的人的意思在内。特别是古代食物难得,所谓“民以食为天”,这种类似“斋戒”的行为,其所培养的就不仅是感恩他人、礼敬先人的态度了,应该还有饮食者表达自己绝对“不白吃饭”,今后也要为他人造福之决心的意思也。
《周易》渐卦六二云:“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其《小象》云:“饮食衎衎,不素饱也。”这里的“不素饱”,和《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风·伐檀》)中的“不素餐”同义,正是“不白吃饭”的意思。衎音看,kàn,和适自得之貌。“饮食衎衎”,是指水鸟来到了大石头上,安静和乐地吃东西。至于《小象》说其“不素饱也”,当指“二位中正,上有正应,遇合以道。居非徒居,居得其所;食非徒食,食得其宜”(李士鉁语,转自《周易折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所以此爻占辞得吉。由此来看,君子饮食之道亦大矣,餐前之“祭”涵义亦深矣!可惜的是,儒家的这些饮食“礼制”或“规矩”,于今败坏殆尽,文化修复之路或将长且远也。#阅读海淀#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