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两个汉字:“、[耳攴]”。“[耳攴]”是现代汉语生僻字,了解即可;“”是现代汉语通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是本课的重点汉字。

1、。读音有两个:

(一)ch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诫也。臿地曰。从攴,束声。”形声字。本义是告诫。如:申;戒

敕怎么读_正统道藏敕身_敕

(母亲告诫儿子)

之前我们说过,《说文解字》中所提到的形声字,常常被单一确定为“形声字”。其实,汉字中的大多数形声字,它们的声符常常既表音,也承载语义。这其实也是《说文》的不足之处之一。

这里的“臿”《段注》:“今云插字,汉人只作臿。”

关于“”字的“束”声,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古‘’字从‘柬’。”看“”的字形演变:

正统道藏敕身_敕_敕怎么读

的字形演变)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从攴、束”,去掉了“声”字,认为“”是会意字。称:“攴而收束之,二义(诫、臿)皆于此会意。”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攴而收束之,难有诫、臿义。攴、束乃湖湘插秧之象。从秧田结束一支支秧,又用手分成一束束秧,移插到水田中。插田时,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须直持秧束,插入泥中,老农告诫,不能插‘烟壶脑壳’,否则不易存活,故有告诫义。”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可信,所以,“”算是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告诫。告诫这个意义,由“插秧”而来。所以,《说文》会以“臿地曰”作为告诫之义的补充解说。

敕怎么读_正统道藏敕身_敕

(插秧而来的告诫意义)

《史记·乐书》:“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我每读《尚书·虞书》,读到君臣互相告诫,天下由此得到一些安宁,而股肱之臣不贤良,所有事业都毁坏的记载时,常常被感动得涕泪交流。《新唐书·李景让传》:“母郑,治家严……故虽老犹加箠。”这里的“”用的也是本义。

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

(1)自上命下之词,汉世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广韵·职韵》:“,书也。”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西岳华山庙碑》:“者,自上命下之辞,汉时人官长行之椽属,祖父行之子孙皆曰……至南北朝以下,则此字惟朝廷专之。”

敕怎么读_敕_正统道藏敕身

命之宝)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军营更筑严围”(陆逊)下令各军军营再修筑坚固的围墙。到南北朝之后,成了皇帝专用语。如:“命”,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御赐物品上看到这个字,比如圣旨上的“命之宝”印章或者“命牌”上的“”。

”又通“饬”(下面会说),在古文中是“命令”和“告诫”(这是的本义)的意思,在南北朝以前,尊者或者长官告诫子孙和下属,通常都被称作“”,任官封爵的官方文书被称为“诫书”,到了魏晋南北朝后,才将“诫书”慢慢转变为“书”,书由此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到了明清之后,“”字更是被广泛使用,皇帝用来训斥和委任官员以及奉赠六品以下官员、外藩、诰命等时候,都用“”字,因为“”有“告诫”义,透着上对下的权威。

敕_正统道藏敕身_敕怎么读

命)

(2)谨饬;言行谨慎。《方言》卷十三:“,戒备也。”《释名·释书契》:“,饬也。使自警饬不敢废慢也。”《广雅·释言》:“,谨也。”《小尔雅·广言》:“,正也。”《汉书·礼乐志》:“身齐戒,施教申申。”言行谨慎地进行斋戒,不断地进行教育。

(3)整饬;治理。《广雅·释诂二》:“,理也。”《韩非子·主道》:“贤者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使聪明人整饬他的才能,君主据此而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智力不会穷尽。

(4)固。《广韵·职韵》:“,固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5)栽插。这就是许慎所说的“臿地曰”,虽然告诫的本义也臿地相关,但臿地也可以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植物地中谓之菑(zì),或作倳、事、剚、[金事]。臿者今之插字,汉人只作臿。”

敕怎么读_敕_正统道藏敕身

(栽插)

(6)进。《广雅·释诂二》:“,进也。”

(7)穿着。《淮南子·修务》:“淬霜露,蹻趹,跋涉山川,冒蒙荆棘。”高诱注:“,犹著也。”(南荣畴)顶着霜露的沾湿,穿着木鞋疾奔,跋山涉水,披荆斩棘。

敕_正统道藏敕身_敕怎么读

(南荣畴像)

(8)劳苦。《尔雅·释诂下》:“,劳也。”邢昺疏:“者,相约也,亦为劳苦。”

(9)急。《广韵·职韵》:“,急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此外,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氏,望出辽东,后燕合浦公勃。东夷人。”

(二)sōu。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击。《集韵·矦韵》:“,攴也。”

”的小篆写法如图:

正统道藏敕身_敕怎么读_敕

的小篆写法)

2、[耳攴]。(GB字库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xiè。《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耳攴],使也。从攴,耴(yì)省声。”形声字。本义是使。典籍未见应用实例,仅在金文中有“左攴右耳”的字形。因此,字义不明,从《说文》所说。

“[耳攴]”的小篆写法如图:

敕_正统道藏敕身_敕怎么读

([耳攴]的小篆写法)

“[耳攴]”的小篆写法与“取”很像,不可混淆。

(【说文解字】之60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