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守正创新

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建设现代化

幸福六安贡献巾帼力量

五年来,六安市妇女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六安市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市委领导多次对妇联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六安市政府制定实施《六安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将妇女儿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健全六安市妇儿工委、六安市妇儿维权联席会议机制。六安市人大、六安市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督促办理议案、提案等。

闪靓文化_闪靓童网_闪靓文化传媒

❍ 六安市党的二十大精神艺术化宣讲

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持续提高。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中女性比例分别达26.12%、29.05%、33.64%。妇女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达41.5%,事业单位中中高级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40.23%。妇女受教育水平明显提升,高等职业本专科在校生女性比例达43.10%。妇女社会保障逐步增强,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女性人数较2018年分别增长38.55%、83.07%。顺利完成了2011—2020年六安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任务。

妇女“半边天”作用更加彰显。广大妇女在脱贫攻坚中拼搏奉献,姐妹牵手结对帮扶贫困妇女6700余人,32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如期脱贫。妇女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闪靓童网,141个“徽姑娘”农家乐、“女子专业合作社”等创业项目点有效带动周边妇女就业发展,5045户县级以上“美丽庭院”示范户引导妇女共建和美乡村。在创业创新中敢为人先,千余名创业女性争取融资服务4.8亿余元,600余场实用技能培训为3.2万余名妇女拓宽就业渠道,118场女性专场招聘会帮助5400余名妇女达成就业意向。在抗疫、防汛中柔肩担当,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群防群治。五年来,涌现出市级以上三八红旗集体57个,三八红旗手(标兵)225名,巾帼文明岗147个,巾帼建功标兵124名。妇女独特作用和优势日益凸显。在基层治理中争做社会和谐的“减震器”,以妇女议事会、“妇女之家”等平台,有效化解家事矛盾、邻里纠纷、村务难题。在家庭建设中争当家庭和谐的“贤内助”,尊老爱幼、教育子女,带动家庭成员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在志愿服务中争做社会服务的“螺丝钉”,1.8万余名巾帼志愿者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活跃在群众身边,回应需求、扶危济困、守望相助。全市获评全国和省“最美家庭”“五好家庭”105户,市级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婆媳”1121户、“最美巾帼志愿者”120名。

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牢固。六安市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妇女群众线上线下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4000余场次,联动组织“歌颂党恩唱起来”广场舞比赛90余场次。六安市妇联还开设了“党的女儿·绽放皖西”等专栏,大力宣传全市妇女事业发展成就、先进典型;精心编印《党的女儿——皖西革命巾帼英雄故事》红色读本,累计印发1.3万册,深挖老区红色资源“富矿”,引导妇女赓续红色精神。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晓薇来六安调研时,对六安市突出红色资源、讲好巾帼故事给予充分肯定。全市探索设立县级婚姻家庭辅导中心7个,给予婚姻家庭辅导6925对,参与离婚调解成功率达43.28%。开展“家家幸福”联谊交友活动,2000余名单身青年参与互动。制定实施六安市新一轮家庭教育规划,建立公益性家庭教育专家库,菜单式开展家教活动2000余场。推动169个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联合六安市教体局评选37所市级“家庭教育示范校”。常态化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宣讲。

全覆盖建设市县反家暴庇护站、县区妇女维权中心,推动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妇女儿童维权格局。举办“建设法治六安 巾帼在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1000余场次,成功调处办结信访案件852件,深入开展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214件次。开展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6741名,同步救助“两癌”患病妇女1726名。“99公益日”活动筹款512万余元,筹款额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惠及2400余户家庭。打造“爱相伴 童成长”关爱工作品牌,开展“把爱带回家”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1.5万余场次,服务30万余人次。

落实妇联组织改革“破难行动”。圆满完成乡村妇联换届,乡村妇联领导班子、执委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妇女组织540个,扩大了工作覆盖面。开展妇联干部大练兵、同上一堂课,全覆盖举办乡镇妇干培训班10期,参训2655人次;深入开展“万名执委大走访”“我为妇儿办实事”活动,1.7万余名妇联执委参与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六安市妇联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安徽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评安徽省妇联目标考核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倾情服务“半边天”

携手奋进新征程

近年来,马鞍山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着重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开展妇女思想引领、巾帼创业创新、家庭文明建设、妇儿权益维护、妇联组织建设等工作,以倾情服务、创新举措、良好业绩开创马鞍山市妇女工作新局面。先后荣获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相关工作获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实地调研肯定。

闪靓文化传媒_闪靓文化_闪靓童网

❍ 开展“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活动

思想引领更加凝心聚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我奋斗·家国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巾帼说”直播访谈活动;深化“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组建各类“巾帼宣讲团”,全方位、分众化开展宣讲活动。举办“礼赞新中国 闪靓新时代”三八“快闪”以及“学党史 颂党恩 践初心”党史“巾帼大宣讲”、“百年征程绽芳华 传承基因颂党恩”女性书画摄影手工作品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女性”颁奖典礼、“牢记总书记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阅读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等。

巾帼建功更加扎实有力。实施安徽省妇女创业扶持项目73个,拨付资金640.1万元。举办“春风送岗”女性专场招聘会149场、各类创业就业技能培训135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成立“徽姑娘”联盟,评选“美丽庭院”样本户闪靓童网,实施农村女干部培养工程。深化巾帼科技助农服务,开展“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提供订单式、菜单式需求服务。组建巾帼文明岗联盟,开展岗位练兵、标兵竞赛、风采展示、结对共建等。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开展“巾帼助农”活动,采购、帮忙销售农副产品近100万元,马鞍山巾帼“微商”得到了新华社点赞。

妇女维权服务更加务实给力。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咨询机制,参与修订村规民约,推广妇女议事会制度,健全妇女舆情收集研判反馈机制。出台妇联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先后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意见》《关于建立共同推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为进一步推动维权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婚辅室、婚调委县区全覆盖,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提供零距离、零时差服务。积极发挥“联”字效应,联合马鞍山市人大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执法调研;联合马鞍山市公安局开展“团圆·关爱”专项行动;联合马鞍山市检察院建立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站;联合马鞍山市心理健康中心打造“点亮心灯 守护芬芳”女性心理驿站,推动重难点问题解决。全市妇联系统共接访696起。

家庭文明建设更具生机活力。持续开展中小学生暑期文明实践、家庭运动会、亲子读书、家庭助廉等活动,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创设“最美家庭”礼遇机制,以“小家”幸福助推“大家”和谐。深入开展“传家风 重家教 促和谐”家庭教育“五进”活动,每季度举办“缘来是你 马上约起”青年交友活动,设立“少儿有声书柜”、亲子阅读基地、儿童研学活动等,以优良家风涵养时代新风。高质量实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层层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170个村居(社区)建立家长学校。精心打造的家庭教育品牌“诗城家话”入驻马鞍山市广播电视台“金色年华”栏目,每月安排一名家教名师开展讲座;开设“诗城家话”公益课堂,满足不同家庭教育需求;在“马鞍山女性”微信公众号上开辟“精品课、精心话、精彩事”栏目,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

妇联组织改革更加充满活力。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妇联区域化建设和村(社区)“会改联”工作,配备挂兼职副主席1219名;四级妇联新增执委3849名,100个城市社区妇联新增执委398名。在非公经济和“四新组织”中建立妇联组织172个、“妇女微家”60个。在全省率先组建三八红旗手联盟、“徽姑娘”联盟,形成“联盟+三八红旗手”工作室、执委工作站、星级“妇女微家”、执委领办项目等,协同发力。制定《马鞍山市妇联执委履职制度》,主动领办11个优质项目,涵盖素养提升、权益维护、心理调适等领域,服务妇女儿童1.6万人次。打造精品“她公益”项目,链接优质服务资源。整合提升马鞍山妇联网、“马鞍山女性”微信公众号等,打造网上“妇女之家”。成立女性社会组织驿站,架构起女性社会组织与妇女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

巾帼大学习 | 今天我来学

【徽姑娘助农助企促振兴】把“乡愁”做成产业,她用一片青叶致富一方百姓

安徽省“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在合肥举办

闪靓文化传媒_闪靓文化_闪靓童网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