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学管理,提升学习效率
——汝阳一高高一高二网课阶段总结
国庆假期之后,新一轮疫情侵袭汝阳,伴随着学生居家学习,让人头疼不已的线上教学又开始了。由于课堂形式不再陌生,我们都开始静心面对一个现实:疫情中,线上“教”和“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问题由一开始“如何教(如何学)”“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开始变为“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家长普遍对老师用心付出给予肯定,但是因为一部分家长足不出户的陪伴,开始变得焦虑;老师看到学的效果参差不一,也有劲儿使不上,越来越辛苦;在单一的学习方式下,一部分学生也因为长时间居家,学得越来越疲惫。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线上教学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的影响,最大限度地达成课程目标,保证线上质量不缩水。我们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思考,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线上高效课堂模式。
一
课前管理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老祖宗的俗语朴实在理,线上教学端、学习端和管理端,都要有问题前置的思维模式。线上教学的诸多问题,归其原因,不少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我们可以从教师、学生、管理三个角度来反思,确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1.教师教的准备
教学目标准备要到位。我们以班级、学科为单位,提前三天进行集体备课,按学科汇总第二天各学科的学习内容清单,涵盖时间、内容、目标、课前要求、课后作业等,提前一天进行发布,有些习题试卷鼓励学生提前打印。
教学前准备
教学方法取舍。教学时用什么平台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合适?除了线下常见的教学方法,线上教学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前组建线上学习小组,教师提前设计小组评价,管理好学习小组,在预习环节就要发挥小组的作用,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适当减轻教师的线上教学压力。
教师的状态要准备到位。线上教学,要求学生入镜,老师也要入镜,直播课老师分享屏幕加镜头的模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感。视频定格的往往是教师的仪表,需要老师提前规范自己的仪表,以自己认为最佳的状态进入镜头。每天早读晚自习,提倡班主任利用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抽查,要求能看到学生激情满满的样子,能听到学生清晰嘹亮的读书声。
认真准备上课的老师们
2.学生学的准备
学的内容和要求提前知晓。居家学习的突出问题,就是不容易形成学习的氛围。学生提前主动进入学的状态,也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学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做好课前准备。
学习用具准备要完善。要求与学校一致,老师提前三分钟开启直播,提醒学生每节课需要的物品,线上上课和线下一样,非必要不离开位置,集中精力上课。
学习状态要准备。如果学习是会议模式(早读、自习、检测)进行,可以提前3到5分钟调试设备,做到“三露”(露脸、露手、露学具),以此进行自我约束,提醒自己全身心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教师提前明确课堂任务
3.教学管理准备
学校明确规范要求。教和学的规范,学校要进行明确,传达至每一个教研组,在每一位老师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鼓励老师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学校层面每天进行线上巡课,并落实好三级巡课:学校巡课、年级巡课、教研组巡课,巡课后撰写“巡课日志”,每日反馈,记录亮点、不足及改进措施,教研组每日跟进。确保不出现薄弱班级,不出现老师掉队。
学科教研组加强研讨。学科组每日的见屏如面,拉拉家常,交流经验,解答困惑,取长补短,是大家最放松的时刻,既拉近彼此的距离,又要落实了学校教研“三定三研讨三统一”的教研要求,统一学科规范,避免“只顾低头拉车,忘记抬头看路”。
二
课堂管理
1.明确目标任务,引领学生学习行为
快速进入课堂是关键。看似简单的课前考勤,成了老师们不断研讨的内容。线下不是问题,老师环视教室就解决了,线上有哪些方式呢?上周巡课发现特别用心的老师汝阳网,采用了和线下一样的模式,把握好课前三分钟,由学生干部提前发布课前背诵内容,学生或者镜头展示,或者语音进入,营造了良好的课前氛围,学生自然进入课堂,老师的开课也自然而然。有的老师开启了签到功能,要求学生提前进入线上课堂并进行签到。有的老师采用分小组检查预习的方式进行点名连麦,学生自我约束,快速做好准备。
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由线上教学初期的“主播”转变为“导播”,由容易出现的教师“独角戏”到想办法唱好师生的“对台戏”,从而践行线上教学“学为中心”、先习后教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课堂的自学,教师直奔重点、难点,引领学生学习。
2.学加强课堂管理,调控教学过程节奏
首先做好课堂时间的管理。在线上教学初期,我们发现,老师完全和线下课堂一样,以40分钟为单位教学, 有时因为连麦的问题,40分钟的课老师硬是上到了一个小时,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儿。目前,在课前准备环节,老师就尝试精简课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针对重难点,精讲20-25分钟,以学生自学、学习小组交流、师生互动进行分配剩余时间,让教学时间的管理更有弹性。
其次是课堂结构的调整。传统的线下教学一般分为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等环节,似乎少了哪个环节,就不是完整的课堂了。线上教学的课堂结构老师完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导入、讲解、小结、集中答疑这些环节,可以面向全体。其他环节完全可以大胆尝试,可以突出小组的自学、练习、小组答疑等环节,教师也可以进入到学习小组中,了解学生自学、练习的情况,适时答疑。
3.引导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的主动
我们要认识到深度参与的重要。“隔空”的线上教学,教师很难全面准确观察到学生课上的倾听、观察、思考、注意、实践和操作等参与状态和思维状态,也无法全面知晓学生课堂学习的态度、兴趣和欲望等情绪状态。正如此,学生与课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才尤为重要,学生课堂参与的形式很多,有在线连麦、连视频、互动面板留言、互动面板提交答案或作品等,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
其次是创新互动的形式。互动始终是课堂的灵魂,线上教学的互动是难题,教师在备课阶段要精心准备互动的话题和内容。课上,教师随机点名提问,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评论区、聊天区进行快速互动反馈汝阳网,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可以查看课堂笔记随时拍照,如果展示相对复杂,学生可以在纸上完整表达后,用手机拍照上传进行展示,还可以通过自己简单的肢体动作或表情进行互动。教师对有挑战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要提前安排,指定学生在课上做主题分享。
三
课后管理
1.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学的效果
教研组加强研讨,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学习活动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流程、自主测评、拓展延伸等内容。活动单任务要表述清楚,操作性强,便于落实。教研组也可以研讨线上作业设计和批改,激发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及时检测学生学的效果。
善用展示性评价。学生展示上课笔记、课堂练习、作品成果等佐证课堂学习过程的文字材料。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时反馈,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还可以开展班级优秀笔记、优秀作品、优秀作业的展示活动。做好教学质量监控。质量监控的办法很多,作业展示、作业批改、二次订正、错题本等等,都是即时监控,我们正在尝试的堂堂清、周周过关,就是很好的评价方式。
2.解答疑惑,解决实际困难困惑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答疑。因为“隔空”,沟通会产生不少疑问,所以在线答疑就尤为重要。首先鼓励小组之间的互动答疑,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有效合作。小组解答不了的,学生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在线回答或讲解。
要善于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给学生布置预习、练习、作业等任务的同时,适时推送数字化学习资源,或者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和使用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拓展的学习资源中完成答疑解惑。
教师答疑解惑
3.家校沟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家庭的学习环境是第一位。我们要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相对独立、舒适、整洁的学习空间,学习环境布置尽量要简单,不要摆放其他物品。学习时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好,桌椅高矮尽量要符合学生身高,舒适为宜。
通过班会进行家校沟通
父母的情绪状态也很重要。我们要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专心、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外部环境的问题,尽可能不转化为消极的情绪,家庭中要想办法树立满满的正能量,把保持和谐的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从2020年我们就开始实践,到了“3.0版本的线上教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依然是第一位的。无论教学端,还是学习端,我们努力把握好“隔空”教学的特点,及时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主动面对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质量不掉线。
— END —
点个“在看”再走吧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