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

一场「野火」在北京师大附中校园内烧了四年。

时任附中学生会副主席兼信息部部长潘冬阳是主要发起人之一。2007 年 4 月 16 日中午,他面向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各班班长宣布,北京师大附中首届「野火杯」班级网站制作大赛正式启动。

这是附中历史上第一次举办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比赛活动。在潘冬阳的设想中,班长们要发动班内有技术能力的同学为自己的班级搭建网站。网站内容必须包含班级介绍、班内活动照片、班级风采展示等。若有全班合影、学习园地、「光荣角」等个性创新内容,则可酌情加分。比赛结束后,这些由同学自己制作的班级网站会直接链接到即将改版的新校园官网上网页留言板代码,优胜班级还可以在学期末的优秀班集体评比中获得加分。

按比赛流程,各班级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制作网站,其中还包括「五一」小长假一周。从各班接到通知的那一天起,有人便在彼时人气颇高的附中百度贴吧中留言,抱怨自己的假期又要泡汤了。

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从零开始自己搭建一个网站并不容易。大部分学生只在信息课上简单学过最基本的网页制作技巧,而要想真正做好一个站点,技术门槛很高。制作者不仅要懂代码,还要会设计、能做图、玩转 Flash 动画,最好还有编辑和统筹能力。一个完整的小型网站至少也要由十几个文件组成,多则上百个。当网站中每增加一个新的网页,对应的文件数量也会增加。而附中学生会规定,「野火杯」要求各班参赛网站中的网页数目不得少于 5 页。

野火,这个名字就来自附中学生会自己搭建的网站「野火在线」,含义是「像野火一样生命力旺盛,精力旺盛,红红火火,名满天下」。网站创始人是附中学生会第一任信息部部长、高二学生黄贝宁。2002 年,热衷于计算机技术的他希望「让附中的蓝天延伸到网络上」,于是与同学自发成立了 Super Fire 野火工作室,几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野火在线」的网站搭建工作。

那是属于网站的黄金时代。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相继上市;百度市场份额超越 ,随后推出百度贴吧,成为全球最大中文社区;阿里巴巴创立淘宝网与支付宝,第一年成交总额即突破 3000 万元。

即使在附中校园内,「野火在线」也曾享受到网站时代的红利,其论坛注册会员一度达到几百人。时任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邓虹老师在其中开设「作文实验基地」,在网站中分享大量作文素材及学生佳作,并为同学们在线答疑解惑。野火网店也红红火火,其中销售的上网卡、游戏点卡等最受欢迎。校内学生可以在网站上预定下单网页留言板代码,学生会无偿代买并送货进班。

2002 年,「野火在线」在《附中人》校刊上的广告

但制作与管理网站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的技能。在有技术能力的同学毕业后,网站便开始无人打理。潘冬阳曾在附中贴吧发帖感慨,「我也特别无奈。当时就有学生懂 ASP 网站(一种动态网页技术),而且完全是自己做的……当时那位信息部部长,成绩全校排名前 5 ,网站又能搞得这么好……」。他希望借「野火杯」比赛让更多同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顺便为已经人气低迷的「野火在线」打个广告。

一个月后,组委会共收到 37 个班级提交的网站。因所有网站需挂靠在校园网服务器中,空间有限,学生会要求各班网站大小不得超过 30MB 。那时,容量 1GB 的 U 盘价格已在百元左右,如今同样价格甚至可以买到 128GB 的。有些班级的网站素材量就有几百 MB ,学生会工作人员不得不熬夜加班对网站进行压缩后才能上传。

比赛获得了空前热度。有人在贴吧中不断给潘冬阳留言,希望自己参与制作的班级网站可以早点上线。有人发帖预测冠军得主,有人呼吁比赛应强调原创性:「许多班的网站表面很美,其实都是套用别人的模版,在形式上没有任何原创性,说得严重点就是抄袭,在技术上含量为零,没使用任何网站制作技术。这样的一些网站怎能参加评比呢?!」

争议最大的是评分标准。按比赛章程,各评委(信息老师、各班代表及学生会干部)给出的评分占总比分八成,另外两成是网站点击量。点击量取决于网站上线时间,越早上线的网站就越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而上线时间取决于学生会工作人员的效率。潘冬阳认为,好网站会被更多人点击浏览,不好的则无人问津。但立刻有人发帖反驳,「我也得点进去才知道它做得好不好啊!」

网站留言板代码_网页留言板代码_留言网页板代码大全

各班代表在计算机教室为参赛网站打分

潘冬阳实时在附中贴吧更新当日各班网站点击量排名,像极了如今的偶像选秀节目。各班同学可以此为依据为自己的班级网站「打榜投票」。而几乎每一次发榜后,潘冬阳都会收到直接而严厉的批评,「发动全班同学去网吧把整个网吧包下来点击,是不是就能夺冠了?」、「相当的无聊!有没有意思啊?」、「垃圾比赛!」……潘冬阳不得不把自己的 号与手机号都贴在网上供大家反馈意见。但事实上,截至比赛结束时,访问量最高的班级网站也不过只有累计 55 次点击。

6 月 4 日,耗时一个多月的比赛终于收官。组委会共评出 22 个奖项,初一 4 班荣获全校最高单项奖「最佳原创奖」。校领导在升旗仪式上为获奖班级颁了奖,奖品包括双飞燕鼠标键盘套装、USB 接口扩展器、一个 512MB 的 MP3 和正版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这场前所未有的班级网站制作大赛,甚至被写入由学校党政办公室发布的用于存档的校内官方信息简报。

那一天,距离第一代 智能手机上市还有 25 天。没人知道未来的样子。比赛结束后,潘冬阳还不忘叮嘱各班级「保持网站面貌长久不衰,为明年班级网站大赛做好准备」。他对此充满信心,在贴吧中表现出自己的野心:「明年不叫野火杯了,直接用学校的名义办。」

网页留言板代码_网站留言板代码_留言网页板代码大全

校领导为首届「野火杯」获奖班级颁奖

留言网页板代码大全_网页留言板代码_网站留言板代码

初一 4 班获奖网页

抽薪

姚茜老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2008 年起同时兼任学生会指导老师。她在新学年开设了一门选修课《网页设计与制作》,在课程简介中特别写到「你想参与一年一度的网站制作大赛为班级创造一份美好的回忆么?不妨来这里试试看。」

理想状态下,这项比赛会一直办下去。那些留存下的班级网站可以持续更新,甚至可以成为毕业后各班同学们的联络空间,潘冬阳将其称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班级网站在比赛结束后便再也无人照料。「出道即巅峰,之后大家就都忘了,再也没去看过」,一位曾经参与过班级网站制作的同学回忆道。

网站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姚茜老师在选修课上感到大家对它已经没了兴趣,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老师也不知道教了有什么用。选修课没开两年便停下了,校园里有这项技术能力的同学寥寥无几。

「野火杯」还是继续办了第二届。但各班网站收集困难,比赛在附中贴吧上的热度也全然消退,没人再讨论。时任附中学生会信息部部长李博文甚至想到应联合学校及各机构、老师,要求各班必须按时完成,记录迟交班级并在总分中适当减分。他在活动总结中写道,「我们没有分析学生真实情况,导致一些班级为应付活动进行网站设计,并没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开展活动的意义对某些班级来说是不存在的。」

时任附中学生会信息部副部长何天琦回忆,「各班都不太积极,套用模版,只有个别班级会有特色,大家的参与度并不高」。

网站留言板代码_留言网页板代码大全_网页留言板代码

2008 年「野火杯」参赛网站截图

取而代之的是班级博客制作大赛。虽仍叫「野火杯」,但技术门槛已经降低许多。各班级不必再自己动手从零开始搭建网站,而只需注册一个百度空间即可。这是百度公司于 2006 年推出的新型博客式网站,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主页。每个空间都包含博客、留言板、相册、简介及诸多自定义模块功能,上手简单,界面比同类产品 空间更好看,因此人气颇高,同时在线用户数曾一度突破 200 万人。在百度空间最流行的时候,「班里几乎人人一个,就和现在的微博一样」。

「野火杯」试图以此方式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其中,但反响平平。此后一年,学生会信息部甚至连必须使用百度空间的限制都取消了,将比赛更名为班级空间大赛,再次放宽比赛要求,各班注册任何网络空间都可以参赛。

时任附中学生会信息部副部长郭旭峥负责当年的「野火杯」比赛。为提升比赛知名度,他在附中贴吧发帖打广告,联系吧主帮他置顶。还向校领导额外申请了更多的活动经费,在学校南边街上的小店里特别定做了高 40 厘米的真正的「野火杯」奖杯,也准备了更好更贵的奖品,把自己专门为此设计的海报贴在「学校里任何能贴的地方」。

他希望自己能把活动办好,「毕竟这是学生会信息部唯一的活动了」。附中学生会的组织架构大体固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代表性活动,如「晨鸟杯」足球赛之于体育部,新年联欢会之于文艺部,学子讲坛之于学习部等。信息部是进入 21 世纪后学生会新增加的部门,属服务型职能。「其他哪个部门需要技术支持了,信息部来。哪个活动上电脑出问题了,信息部来。新年联欢会上要放个 PPT,信息部来。」这让郭旭峥觉得难免有些失落,「信息部是个边缘部门,即使你有浑身的劲儿也感觉没地方去用」。他将办好「野火杯」视为信息部唯一的翻盘机会。

而现实的打击是,「野火杯」依旧不温不火。「很多班级只是为了参赛而参赛,像完成任务一样做一个班级空间」。有一个班做了一个网上论坛,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论坛上的帖子总数不超过 30 个,且全是论坛管理员自己一个人发的。最后评选时发现,这个班级论坛的注册用户数只有 11 人,还不到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

最终的比赛结果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这让郭旭峥感到花那么多钱买奖品不值。他也意识到,「这不是所有人的兴趣所在,你不能强制大家去做他不感兴趣的事情。」

一年后,郭旭峥升入高二年级,升任学生会信息部部长。在制定新学年部门规划时,他提出停办「野火杯」,学生会主席团决议通过。寓意「生命力旺盛」的星星野火还是没能在附中校园里真正燎原。火萎了,属于 PC 的时代也结束了。

网站留言板代码_网页留言板代码_留言网页板代码大全

创办并见证「野火杯」的附中学生会历任信息部部长:2007-2008 学年潘冬阳(左二)、2008-2009 学年李博文(左三)、2009-2010 学年何天琦(右三)、2010-2011 学年郭旭峥(右二)、2011-2012 学年田雨(右一)(采访对象供图)

枯荣

郭旭峥至今记得那个画面。那是高三一节复习课上,大家都在埋头做题。突然有同学的手机里传出声音,是隔壁班另一位同学的说话声。因为教室里太安静,那个声音显得无比清晰。他以为是那位同学接电话时误触了免提键,后来发现是一条只有几秒钟的语音留言。大家不约而同望向那位同学,笑话他在课上偷偷玩手机的事情要因此败露了。事隔很久之后,郭旭峥才知道那个像对讲机一样的软件叫做「微信」。

从电脑到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全球普及的不可逆进程中,新生与死亡总是相伴出现。2012 年 8 月,微信公众平台诞生,面向名人、政府、媒体及企业提供推广服务。不到一年,公众平台政策大幅调整,个人也可以申请属于自己的公众帐号。2015 年 4 月,已运营 8 年的百度空间宣布关闭。所有用户的评论、私信、粉丝等数据都将被擦除,其他内容将被全部移到百度云盘。这款曾被百度寄予厚望的博客空间产品在时代洪流下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仅几年过去,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已大不相同。曾在附中学生会网站「野火在线」上办过「作文实验基地」的邓虹老师仍希望能有一处空间可以留下同学们的作品。她希望做班刊——她之前带过的每一个班都有自己的班刊。学期初的一天,她召集自己执教的高一 7 班部分学生开了一次小型会议。她提议让大家创建班刊,做自己的杂志,以供毕业纪念,因为这会「特别与众不同」。

高一 7 班学生刘雅昕参加了这次会议,听说要做班刊后觉得不太现实。「做啥呢?而且当时大家都没什么经验,所以就觉得这不太可能,也觉得跟自己没啥关系」。后来,班刊的事情不了了之。邓虹老师也发现,同学们对此事的参与度不高,并一度很疑惑为什么附中首创的人文实验班会对做班刊没有反应。

几个月后,班内的几位同学开始在班主任蔡静老师的建议下共同商议创建班级公众号。他们同样希望建立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交流空间,但形式是微信公众号。在大家的设想中,这是一个全班同学参与,并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平台,而非任何人的个人秀场。他们为此起名为「七号港」。

此时,微信公众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据微信公开数据,截至 2017 年 7 月,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 2000 万个。创办公众号的技术门槛几乎为零。十年前各班搭建班级网站时必须面对的技术大山,现在都已不成问题。而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运营内容。高一 7 班的公众号团队也正为此感到困惑。

两天后的下午,著名 NBA 球星科比举行球衣退役仪式,不少同学都在电脑上看了直播。刘雅昕由此想到,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发文「蹭热度」,并在上晚自习前和大家商量。几个人的想法一拍即合,同学魏伯繁主动请缨写稿,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写出成稿。晚自习结束后,刘雅昕对稿件做了部分修改,发到班级公众号的工作微信群里。下一步,李晨雪负责上网搜集图片,随后有新媒体运营基础的翟净岚负责用新媒体编辑工具排版,并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将文章发出。

晚上十点半,宿舍已经熄灯。刘雅昕躺在上铺,将手机调到夜间护眼模式,等待着同伴的消息。接近凌晨,排版终于完成。文章发出,她立即将链接转发到朋友圈,感慨自己能参与班级公众号建设「真的很幸福」。蔡静老师在文章下方评论道:「真的很赞!没有比你们更有默契更团结的团队了!」

高一 7 班公众号

文章发出后第二天,关注「七号港」的粉丝人数突破 100 人——超过本班人数的 2.5 倍。其中有本班同学、家长、老师,也有其他班级乃至其他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公众号主要负责人翟净岚后来写道,「那一刻我知道,『七号港』不应该只是 7 班的,它还应该面对更广阔的范围,在更多的地方熠熠生辉。」

直到这时,邓虹老师才恍然大悟:这是一种新的班刊形式。「在一个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用网络形式产生一个新的形式,实际上就是班刊。」

此后,高一 7 班公众号在一个多月内就发布了 10 篇文章。主要负责人翟净岚和刘雅昕开始号召更多同学加入这个团队,或是为团队供稿。她们愿意让自己的身份变为引导者,或是公众号的「法人代表」,逐步退居二线。

在她们的带领下,班级公众号正日臻完善。她们将公众号更名为「柒芷之汀」,「汀」指水中小洲,「芷」是一种香草,表达对美好的追求。每篇文章的封面图也不再是网上现成的模板,而是一张张自己制作的印有「」logo 的图片。

制作文章《泰山之行》时,她们在朋友圈中面向全年级同学征集游学感想,有一位外班同学也参与其中,留言被选入公众号。刘雅昕觉得这是件好事,她希望这个公众号能面向更多人开放,让大家能在这个平台上写些自己想写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班级公众号团队的配合几乎全靠默契,甚至课间十分钟就能定下来一期选题。因不会设定具体交稿时间,而是全靠着大家心中有数的自觉,这在公众号运营初期问题频发,时常要靠刘雅昕催稿以提高效率。而往往上一个人的工作完成后下一个人才能开始工作,负责视觉的同学要根据稿件内容配图,再交由新媒体编辑排版。任何一步时间过长,就会耽搁稿件发布。团队磨合初期,各个部门间经常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

翟净岚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发推送时的场景。她觉得魏伯繁的出稿效率太高了,「很感谢他给我们开这么好的一个头」。但随着排版结束、点击发送键后,她开始有点迷茫。这篇文章发布,意味着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不想看到这个公众号半途夭折。

翟净岚希望全班同学不仅想着享受班级公众号带来的荣誉,而是能参与到这份荣誉之中,否则这份荣誉很快就会消失。公众号的运营者们希望他们的公众号不仅只属于自己班级,而是一个能够传承下去的,属于人文实验班、整个年级,乃至整个附中的公众号。

对翟净岚而言,做这个公众号,就是「和很喜欢的班,和很喜欢的人,一起做一件很喜欢的事情」。

网站留言板代码_留言网页板代码大全_网页留言板代码

翟净岚(左)与刘雅昕(右)

春风吹又生

如今,北京师大附中已有 16 个班级注册了属于本班的微信公众号。没有比赛强制约束,一切都是自发的。

高二 2 班班主任姚岚老师也曾带领自己班级创建过微信公众号。她很喜欢这种形式,「它既是班级和学生之间的一个沟通渠道,也是班主任向家长传递信息的一个渠道,是双向的。」但高一期末文理分科后原班级被拆散,原公众号也无法继续运营。她决定在新接任的班级再创建一个新的公众号。

这个公众号名叫「第二议事厅」。负责管理的同学们希望将其留作毕业之后的纪念——他们可以通过翻阅公众号历史消息,回忆起自己与同学共同度过的时光。故而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二议事厅」都会做相关推送:小到一次班会,大到游学活动,试图将每一件同学们一起经历的事情都变成文字记录。

五月,学校组织文科班前往陕西游学实践。他们从第一天起就开始构思怎么把这项活动变成公众号的推送:既不能写得随便,也不能写得像流水账,更不能像景点介绍让大家觉得无聊。撰稿人张雨宁在游学过程中常常随手记下自己的感受,在回到北京后的周末开始写稿。他们想记录「不是官方的」,而是「自己的回忆」、「真实的感受」。

网页留言板代码_留言网页板代码大全_网站留言板代码

高二 2 班公众号

但也并非所有班级公众号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高一 6 班也曾创建过公众号,并得到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在本班篮球赛胜利后当天就发布了一篇文章。可后来,因班内同学对此兴趣不高,公众号也就在几次更新之后至今搁浅。

为避免这样的问题,「柒芷之汀」计划开放乐评、影评及体育版块,吸引更过同学供稿。他们也开始尝试更多元的推送形式。父亲节当天,他们发出第一条电台推送,实现了翟净岚一直以来的梦想。

早在三月下旬,翟净岚就提出在公众号中加入「电台」的想法。她希望更多不擅长写文章的男生也能加入进来,用语音谈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想法提出后班内反响强烈,很多本身并未参与公众号制作的同学都纷纷表示愿意帮忙。同学胡思然的妈妈是录音师,她还提出可以把家里的录音室借给同学们。万事俱备,翟净岚开始做电台策划,撰写文稿。

她曾为电台写过一篇关于电影《后来的我们》的稿子,但写到一半时电影热度已过,不得不放弃。不久后,父亲节前两天,大家决定在电台首秀中聊聊父亲节。翟净岚当晚便将讲稿写好,发给各主播。但因为周五放学后很多同学在学校组织下去看了话剧,人员无法集齐。时间紧任务重,只能让每个人用手机录音,最后再交由翟净岚统一剪辑。

父亲节当日中午,电台推送如期发出,最终以歌曲、独白加广播剧的方式呈现内容。截至目前,这条推送的点击量已接近 700 人次,在「柒芷之汀」全部推送内容中位列第二。邓虹老师留言评价:「惊艳!精彩!经久不衰!」

距离「野火」熄灭已有 8 年。郭旭峥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柒芷之汀」的电台推送,感慨「时代真的不同了」。班级网站时代,各班同学攻克技术难题完成网站制作,而点击量最高不过几十次。现在,一条微信公众号推送能触及的人群已经远远大于班级概念,「不再是为自己的班级内做内容,而是直接把班级作为一个品牌产出内容」。

他想起被自己掐灭的「野火」,认为它已在附中校园内重新燃烧了。「承载内容的形式与技术会不断变化,但本质上那个『火种』一直都在。也许过不了几年微信公众号又死了呢,新事物总会不断出现。但我相信,那个词叫什么来着,薪尽火传,对,薪尽火传,一定会的。」

附中「野火杯」海报(2007、2009、2010)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为《附中人》原创助力

留言网页板代码大全_网页留言板代码_网站留言板代码


限时特惠:
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