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
青年教师发展
【按】桐乡市高级中学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同读一本书”活动,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这次阅读的书为《致青年教师》。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同读一本书”读书征文一等奖获奖作品,敬请阅读。
田方园,中共党员,桐乡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嘉兴市高中语文创新小组成员,桐乡市高中语文第四批骨干班成员,嘉兴市第三批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曾获桐乡市优秀教师称号,两次获桐乡市党员技能能手称号。
日月以望,阡陌成春
情怀在心,星河自来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桐高 田方园
翻开这本书卡其色的封皮,在自序中写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有智慧的人,尊重常识是最重要的智慧”。这本书里的教育人都在实践着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它向青年教师们展示了教育人的角色不仅是思想者、学习者更是实践家,写作者,故而当你翻阅任意一个故事,你都能对应四个字“情怀在心”。所谓你想教出理想中的学生,就得先让自己变成理想中的人。让自己成为那束光的光源,用光亮投射光亮,用日月以望的信念,以一生秉烛之情怀,在浩瀚星河间,等到那一片璀璨。
一、身正为范,导行以往
美国作家布朗爵士曾说,你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就得先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我们教育者的心中就需要将光源燃成一团火教其为人,不仅以个人之名,更以教育之名。书中有一句话“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育者不可缺乏文明素养,一旦教育者自身缺失素养,他的学生就会粗俗鄙陋。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约束自身的教育准则。在《不良习惯是哪里来》的一文中,让我感触颇深,学生的不良习惯可能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模仿或渗透而来,教师拖堂可能导致学生的拖拉,教师的“照顾”可能导致学生的“自我”,教师随手倒剩饭也导致学生的浪费,在一系列教师以为的“常态”中,可能已经是“坏教育”的开始,当我们质疑“学生怎么会这样”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我是不是也这样”。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当我们以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他们。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他多么渴望孩子们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希望有一天他们走出家门不需要父母的叮咛嘱咐,不需要我们的牵肠挂肚,这才是理想的社会,因此我们能如泰戈尔所言“我给你爱的阳光,同时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努力做一个让孩子们信任的人。在日常言语中温文尔雅,在举手投足间知礼有度,在三尺讲台上循循善诱,在办公书案前一丝不苟。我们要以我们的胸襟,素养,情怀和气度去做那一个掌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方能撑起前路,照亮远方。
二、授术启思阡陌怎么读,素心以待
教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说:“教学是教师试图借以摆脱学生的一个过程。”正如吴非教授所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教师的过程。从书中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艺术,学生不是一个敞开大口的容器,等着灌输,他们是一颗颗未发芽的种子,需要教师的培育和引流。正如书中《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文中所说,过去的教育强调“不懂就问”,然而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多思”,与其让教师“告诉”,不如由教师“启思”,让学生自己“悟”,这才是教师真正教授的“术”,也是真正激发学生探寻知识获取能力的欲望。当然,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并不代表不需要老师,相反,教育成了一种修为,当学生不能独立时,教师则起到了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这才是教学的意义。
而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则需要有不同的方式,正如同《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一文中所言,所谓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豪言壮语令人深思,是否所有的学生都适合教育的过程中被“教导”和“服从”?虽然教师不应当计算“教育成本”,然而在我们教育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失败的案例,或者说在现阶段“教不好”的学生,面对一些有着家庭痼疾或者精神思想严重不良的学生,除了稳定和适时引导,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静待花开”。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它的花期,学生亦然,也许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无法展现他们的价值,但是可能会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绽放自己的精彩。故而在教育生涯中,面对所谓“顽固不化”的个体,我们可以做的是“陪伴”,这并不是放弃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而是不违背教育进程,在他们的孕育期,为他们在心中播撒下一颗向善向美的种子,在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碰撞中,静待他们在下一个花期摇曳生姿,开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三、踵武前贤,致中于道
正如书中一文的标题“凝望前辈站立的姿态”,青年教师们应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态,向教育界的前辈先贤们抱以尊重并潜心学习。文中描绘了一个场景,即南师大百余名毕业生齐读孙望、唐圭璋的铜像纪念碑文“在那个春天走近你们,我们的生命有了春天;凝望你们站立的姿态,我们的灵魂从此站立。岁月,雕刻了你们的容颜,铸成我们心灵上的诗篇……”这一幕让人动容,正是这些所谓“过去的教师”,并没有带走那个时代的教育精神,正如“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依旧是战火年代不可屹立的时代精神丰碑,正如当年北大的教授们,梁漱溟、钱穆、启功……有着最质朴的初心和学术态度,穿越经年,在如今依旧成为我们青年教师们的楷模和精神引导。
这些过去的教师执着于理想,在内忧外患的年代,依旧坚守信仰,创造出教育的奇迹,正如文中所言“教师应当有自己的生命追求,处在别个年代,更应该有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精神”。在前辈教师的教诲中,我们需要铭记,教育是培养人的尊严,培养人的精神,教师则是理想主义者。凝望过去的时代,一个个平凡的背影,仍能听到教育者的生命弦歌,我们要以这种信念感和使命感,站在前辈迎风而来的路上,踵武前贤,步履不停!
四、仁爱以行,抱之以歌
教书育人不是空泛的一句口号,也不仅仅是挂在走廊上的几句教育信条。它不需要我们铁肩担道义的奋力搏杀,它需要的是每一个教育人用一颗诚挚的心去面对自己的热爱,去拥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这本厚度达225页纸张的《致青年教师》,无论哪一篇,都是从讲台一线的一步步实践中,践行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使命。它告诉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要以一份热忱,面对自己所热爱的学生;每一位青年教育者都要以一份坚守,面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无论道路多曲折,成长多艰辛,对我们而言,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教育已不单单是一份事业,更是他们得以获得精神所依的生活的一部分。愿身为青年教师的我们阡陌怎么读,能始终带着教育情怀,以兢兢业业的态度不断修炼自身,涵育仁爱之心,才能真正培养有大爱的学生。更能始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担立德树人之责,担正己修身之责,担兴国安邦之责。请始终相信,你的用力坚守,你的热血担当,将撑开我们共同的硬核年代,闯过河滩,为学生之未来长风破浪;趟过烈火,为教育之未来添砖加瓦;抵过强风,为国之未来扬帆远航!
限时特惠:本站持续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课程,一年会员仅需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Jiucxh